2023-2024学年安徽省界首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g)     虐待(nüè)       徘徊(huí)       忏悔(chàn) B.国殇(shāng)     迸射(bèng)     罪孽(niè)       咆哮(páo) C.诡谲(jué)        睥睨(lì)          雷霆(tíng)     收揽(lǎn) D.稽首(qǐ)          脚镣(liào)     木梗(gěn)       伫立(zh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时晨       翘首远望       踌躇满志 B.蹲坑       心事重重       喃喃自语 C.算褂       津津有味       喜出望外 D.拉勾       垂头丧气       囫囵吞枣 3、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语言文字   伟大祖国   花儿开放   踢几脚球 (分析: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B.时钟“当、当、当、当……”敲了9下,我断定他今晚大约不会来了。 (分析:句中“断定”和“大约”自相矛盾,修改时要删去“大约”一词。) C.《智取生辰纲》一文故事情节抑扬顿挫,让人读后难以忘怀。 (分析:这句话中成语“抑扬顿挫”的运用准确无误。) D.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他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紫藤罗瀑布》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长河中的坎珂与艰辛。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D.《民法典(草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2015届江苏淮安中考)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必答题: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选答题: ⑦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望庐山瀑布》) ⑧爱人者,人恒爱之;教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⑨青山依旧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贯中《三国演义》)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度已失期   度:推测,估计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着 C.为天下唱   唱:同“倡”,倡导,发起 D.狐鸣呼曰   狐:模仿狐狸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扶苏以数谏故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C.项燕为楚将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吾妻之美我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陈涉世家》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本书中的“世家”多是记录诸侯的传记。 B.本选段主要记述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体现了他们的胆识和智慧。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法,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 D.陈胜、吴广“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是为了激怒将尉,为起义制造事端。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不求甚解》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下列对选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既不能彻底反对也不能片面支持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B.读书做学问必须严谨,坚决杜绝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C.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D.读书不能死抠一字一句,有些不重要的书也可以马马虎虎。 2.下列对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书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B.读书但当广泛涉猎,重在健全自身品格。 C.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D.读书要重视对文本精神实质的揣摩和把握。 3.下列对第⑤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表达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理论证,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才会懂得真理。 B.举例论证,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C.对比论证,阐述了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的道理 D.比喻论证,阐述了要学习得好,就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的道理。 4.下列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亲切,语气平和。 B.含蓄工整,准确严密。 C.语言犀利,准确畅达。 D.直白自然,扣人心弦。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首句“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中,请分析“始”字的表达效果。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的诗句后补写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