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恢复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矿山恢复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 一、 生态修复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及市场规模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生态修复行业涵盖道路边坡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五个领域。 从生态修复行业产业链来看,生态修复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技术及工程供应商、劳务供应商、生态修复原材料供应商及规划及设计公司,下游应用于各级政府建设单位、铁路与公路等基础建设业主方、矿业公司与房地产公司等。 生态修复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目前土壤污染治理、荒漠化治理、矿山复垦、园林绿化等且均有上市公司涉足,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投资情况来看,生态修复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较高,较增长了37.2%,生态修复远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增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也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的保护,一方面来自人类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来需要开生态自我修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态修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未来,中国对环保的投资将会加大,生态修复行业规模也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政府对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生态理念的日趋成熟,从原有先破坏后治理,边建设边破坏,边破坏边治理的模式向边建设、边保护、边治理的模式过渡。对历史遗留破坏进行生态治理修复,对新建项目进行生态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维护成本低廉的生态治理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我国在生态治理及修复的投资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治理及修复的整体市场前景向好。 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的投资加大,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大。近年来,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未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话题随着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现象持续升高。预计未来在多方利好的情况下,行业规模增速会高于10%,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来看,2024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000亿元。 生态修复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生态修复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生态修复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近年来,在政策积极引导下,生态修复行业迎来新一轮迅猛的发展,2016-2020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2020年CAGR为11.7%,预计未来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截至2025年达到1250亿元左右,2020-2025年CAGR为15.2%。 二、 生态保护必须性使生态修复行业规模不断增加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能源。以环境为代价,经济当然会飞速发展,可如今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的生存挑战。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一两百年逐渐出现和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并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当前,我国生态安全主要面临自然生态空间过度挤压、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城乡人居环境严峻、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挑战,同时这为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生态污染的对象上来看,生态修复主要是体现在水环境修复、土壤修复等方面,主要包括河流生态修复、湖泊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场地修复、矿山修复、耕地修复、草原生态修复等。环境修复刻不容缓,庞大的需求使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一路攀升。 2011-2017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规模增速不断递增。2011年,行业市场规模在1656亿元左右;到2017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提升至2993亿元,增长了80.8%。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 在行业规模快速递增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违背自然的法则。生态修复应遵循六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因地制宜、生态学与系统学、可行性、风险小效益大、自然修复配合人工治理及其他原则等。之中值得关注的便是自然修复配合人工治理原则,在经济较落后、交通闭塞、自我发展能力欠缺、资金注入有限的条件下,植被的自然恢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为减轻生态系统的超负荷压力、有必要实行人为的生态修复管理、生物措施和水保工程辅助措施,使新的水保技术实施于实践中,加速生态修复,从而力争使自然能力与人为措施达到结合,确保效益大。另外,任何原则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基本的原则基础之上的。实施生态修复的基础是退化生态系统的现有状态,因此应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域的生态修复措施。 三、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阶段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生态修复不是指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其原始状态,而是指通过修复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恢复与完善。 随着我国在道路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加大,加上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最近几年,有关部门开始重点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国土整治工作,生态修复更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 四、 生态修复市场规模 根据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乔木纯林面积达10,447万公顷,占乔木林比例58.1%,较高的占比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全国乔木林质量指数0.62,整体仍处于中等水平。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仍占1/3以上。部分河道、湿地、湖泊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2亿公顷,水土流失面积2.74亿公顷,问题依然严峻。红树林面积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减少了40%,珊瑚礁覆盖率下降、海草床盖度降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自然岸线缩减的现象依然普遍,防灾减灾功能退化,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 近些年,尽管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为此,我国政府提出2035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政策保障,也为生态修复领域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受益于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投资情况来看,2019年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较高,较2018年增长了37.2%,远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增速。2020年全年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100亿元,同比增长8.6%。2021年全国财政生态环保投入8210亿元。出台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强化税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控作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等。受疫情影响,环保相关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而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环保相关投资增速有望回复疫情前水准。 2016-2019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速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016年,国内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40亿元,到2019年,全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到38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3.62%。受疫情影响,2020-2021年行业增速降低,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4012亿元。预计未来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截至2025年达到1250亿元左右,2020-2025年CAGR为15.2%。 五、 生态修复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一)生态修复行业管理格局限制了生态修复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涉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道路边坡等基础设施修建区生态修复、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整治、河流、湖泊与湿地修复、污染场地治理、受损的森林、山地、农田以及农村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在历史形成的行业管理格局中,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如原国土部、水利部、交通部、住建部、海洋局、林业局、农业部等,各部门都有相应的生态修复类资金使用并负有监管责任。但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各部门的关注解决的重点问题并不相同,从生态修复的角度看,难以达到理想的生态修复效果。 生态修复工作在新的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住建部、农业部、交通部等部门也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认识,生态修复行业也已迎来发展的春天,但由于生态修复领域具有跨行业实施、多学科融合、技术综合性强、工艺要求高等特点,九龙治水式的管理限制了生态修复工作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二)生态修复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出台各项促进行业发展政策的同时,这一行业也存在着标准体系的不完善的问题。目前,生态修复领域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企业规模较小,类别繁杂,行业内缺乏完善的技术标准与施工规范,不利于行业整体的良好竞争和有序发展,未来行业内监管体制及各项配套发展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生态修复企业发展受限于资金实力 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所属行业都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点。项目在投标和中标后都需要向业主单位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支付的工程进度款通常也与现金流支出存在时间差,因此行业内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作为支撑,所承接工程的业务规模也会受到资金实力的限制。此外,目前生态修复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内普遍规模较小且融资渠道有限,因此资金实力成为制约行业内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四)生态修复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 生态修复业务遍布于全国各地,待修复环境的气候特点、海拔高度、岩土结构、生态习性等各种特征差异较大,修复过程中涉及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林学、园林景观、土壤学、水土保持、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工程机械、建筑材料、化学材料等多个学科,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用技术措施或技术组合,需要从业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深入了解生态修复的深刻内涵,在熟悉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植被结构、破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定制化修复方案。行业内优秀人才大多数集中于相对发达地区,且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因此,目前行业内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尚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专业人才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整体的发展。 六、 中国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修复行业政策法规建设滞后,监管制度不完善 政策法规建设滞后,监管制度不完善。生态修复是个长期工程,且涉及主体众多,需要有较为完整的政策法规作支撑,但目前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还不健全,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 (二)生态修复行业修复技术能力有限,工程应用不足 修复技术能力有限,工程应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没能取得很好的预期效果。同时,很多国外技术应用已经很广泛,但国内只有少部分工程应用,存在明显差距。 (三)生态修复行业修复资金匮乏,后期维护投入不够 修复资金匮乏,后期维护投入不够。很多生态修复工程难以持续,资金匮乏是首要原因。据统计,有九成左右的土壤修复项目因资金不到位而延期或停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