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全(表格版)

举报
资源描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数与代数知识复习1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你是怎样学习的 ②巩固和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③思维与表达:提高学生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多观察生活的数学问题。 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巩固和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3.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数与代数(1) 学生活动: 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活动意图:教师的谈话直奔主题,唤起学生对本学期所学计算知识的记忆,为后续的复习整理做准备。 环节二:探究新知。 复习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教师活动: 1.小组合作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2.提问并交流。 (1)引导学生复习口算方法。 240÷3 40×70怎样进行口算? (2)一位数除多位数的估算方法。 估算:123÷4≈ (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验算) 276÷4 ☆517÷5 22×23 29×72 学生活动: 1.交流展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2.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1)口算方法。 ①想:240是24个十, 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 240÷3=80 ②想:先把0前面的数4×7=28,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即40×70=2800。 (2)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口算。123÷4≈30。 (3)笔算方法。 (3)交流汇报:①笔算除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②除法验算: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活动意图:通过提问“哪道算式一下就能算出答案”,唤起学生对口算方法的回忆,让学生自己列举类似的例子,体会此类算式的共同特点,在计算和交流中巩固计算方法。通过判断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1.教材第111页第1题口算。 2.教材第111页第2题竖式计算(选一道除法题验算)。 3.教材第110页第2题。 4.教材第111页第3、4题 学生活动: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各题,再全班交流、订正。 活动意图:通过把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深刻体会算理,进一步掌握算理和算法。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你对于今天所复习的计算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的? 学生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完成书上的练习。 2、巩固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6. 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数与代数(2)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结合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②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内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够比较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③思维与表达:这样用理论指导实践,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④交流与反思:在教学中,每完成一种题型,都让学生说一说有关的学习内容。说的过程,也是记忆和再加工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地消化理解,真正成为自己应该掌握的技能。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对思想观念要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在学习的同时,促进自生价值观念。 2.学习重点难点:学会判断闰年、平年,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进一步认识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教学准备: PPT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小组合作,对第6单元和第7单元的内容进行概括性地整理。 2.对以上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活动: 1.全班展示、交流整理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2.对单元知识内容提出疑问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活动意图:通过整理复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 (一)复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1.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3.计算经过多少年,用终止年份减去起始年份。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4年10月1日成立( )周年。 4.各类节日。 5.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6.经过天数的计算。 例:李阿姨从6月12日到8月17日去外地出差,她出差多少天? 7.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 (1)会互相转化。(2)计算经过的时间时,一定要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二)复习小数的相关知识。 1.复习小数的含义及读、写法。 (1)小数的含义: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2)读、写下面的小数,交流小数读写方法。 36.560.6 八百点五十点九 (3)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以“元”“米”为单位的数。 ①4角用小数表示是()元,用分数表示是()元。 ②17分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2.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30.3 0.6元1元 3元2.9元 3.55.3 20.618.7 75.870.1 3.复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交流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活动: (一)1.结合教材第88页的表格进行复习。 2.(1)公历年份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学生明确算法。 2014-1949=65(周年)。 4.交流熟记各类节日,如:6月1日儿童节。 5.1时=60分,1分=60秒,1日=24时,1周=7天。 6.交流计算方法: 6月份:30-12+1=19(天) 7月份:31天 8月份:1~17日 17天 合计:19+31+17=67(天) 7.掌握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并会加以运用。 (二) 1.(1)理解小数的含义。 (2)读写小数,交流小数读写的方法。 (3)结合例题,交流在用小数表示以“元”“米”为单位的数时,你有什么好方法? 2.结合练习题目交流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注意事项。 3.(1)交流、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比一比,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活动意图:能按顺序排列出学过的时间单位,知道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会计算某事件经过的时间。经历独立整理、相互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环节三: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 1.一个教室能坐40人,一幢教学楼有12个教室,能坐多少人? 2.每筒羽毛球有12个,每筒24元。 (1)这些羽毛球一共有多少个? (2)买这些羽毛球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活动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的理解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完成书上的练习。 (2)巩固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6.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2)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空间与图形知识复习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结合情景,能够用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平面图。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②知识与技能:复习对方向的认识,进一步认识面积,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正确估计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③思维与表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描述方位和路线,使表达与理解互相促进,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④交流与反思: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记忆到脑海中,不仅起到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了解他人不同的见解,相互欣赏,相互启发,互帮互助。 2.学习重点难点: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平面图。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教学准备: PPT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整理与复习“位置与方向”“面积”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复习 学生活动: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活动意图:让学生学会“画图”,通过画图提高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增强直观体验。 环节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2.全班复习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 (1)复习八个方位及相对的方位。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端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5)根据路线图简单描述行走路线。(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下面是某公交车的路线图,看图回答问题。 从太阳城出发向( )行驶到( )站,再向( )行驶到( )站,再向( )行驶到( )站,再向( )行驶到( )站,再向( )行驶到( )站。 3.复习有关图形的相关知识。 (1)面积和面积单位。 ①理解面积的意义。 ②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 ③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④在生活中找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例子。 ⑤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①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②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并能用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③提醒注意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3)面积之间的进率。 ①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②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