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热身卷及答案15

举报
资源描述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热身卷及答案 (满分:65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Na-23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1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道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可用于炼钢 B. 铅笔芯粉末可放入生锈的锁芯里做润滑剂 C. 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D. 制糖工业用木炭脱色制白糖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 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C. 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3.对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构成的 B. 将NaOH固体与稀盐酸混合温度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C. 人喝完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小 D. 粗盐提纯实验中精盐产率偏低——可能是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C. 甲烷具有可燃性 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5.芬兰科学家新合成氩的稳定化合物_____氟氩化氢(HArF),其中氢元素显+1价,氟元素显-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形成化合物 B. 氟氩化氢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氟氩化氢中氩元素化合价为0 D. 氟氩化氢中有3个原子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银白色的固体 D. 光亮的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其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7.“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因为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 因为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因为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子元素, 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D. 因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 8.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有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NaCl溶液 Na2CO3溶液 加过量CaCl2溶液、过滤 B KCl固体 MnO2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MgCl2溶液 盐酸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CO CO2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A. A B. B C. C D. D 9.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6 32 0 0 反应后质量/g 8 0 22 X A. X的值为18 B. 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 反应中甲和乙变化的质量比为1:4 10.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反应结束实际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一定是(a-b)g B. 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氯元素质量始终不变 C. 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D. 在0~t2时段,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11.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代表溶质质量 B. 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 C. O→P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 12.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分类 B.安全常识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混合物——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夜间煤气泄露——关闭阀门,开灯检查 C.性质与用途 D.粒子中的数量关系 石墨能导电——作电极 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大理石 阳离子——质子数一定大于电子数 原子——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A. A B. B C. C D. D 13.一包不纯的Na2CO3固体,杂质可能是CaCl2、NaCl、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g,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加水得澄清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CaCl2 B. 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NaHCO3 C. 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可能含有NaCl D. 所加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3%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道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14.(5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氮气______; (2)氩气______; (3)硫的价氧化物______; (4)两个亚铁离子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15.(6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_________(填名称),可以帮助消化。 (3)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4)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 (5)将少量某塑料样品在密闭容器中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了CO2和H2O,由此可知该塑料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 (6)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利用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的原理,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分)根据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31”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A与E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D图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在第_____层上 (4)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5)图二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17.(9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1)写出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F收集一瓶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填“a”或“b”)处; (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G的是_____; A 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D 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_____(填序号); A A和D B A和E C B和E D A和F (5)如图H所示,由“①处的白磷不燃烧、②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Ⅰ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周后试管①、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另一铁钉生锈,说明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18.(6分)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已知它们可能由Na2SO4、NaCl、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学生的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试回答: ①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 ,无色气体D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 。 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由上述实验记录推断:原固体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_ ,一定不含有 _____________ 。 ③无色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 。 19.(12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①图甲到图乙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正确操作测得丙中溶液的pH=5,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另选不同种类物质,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过量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 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乙实验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他们猜测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经_____(用方程式表示)。于是他们又取了部分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少量的_____(碱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准备对这瓶溶液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做出了猜想: 猜想1.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