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茅,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ní)? B.鸠占雀巢,李代桃僵(jiāng),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C.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它积攒(zǎn)着所有能濡养生命的养分,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 D.篱笆墙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suì),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悟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尽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 B.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殒落了,但他是永生的。 C.唯一的秘决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D.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②“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③我们为什么活着?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⑤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保持”是动词,“品味”是形容词,“幸福体验”是偏正短语。 B.“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这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C.“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这个句子中“活着”作主语。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①⑤②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说,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也存在各种谣言,但谁也不能不否认,新媒体的出现在事实上带来了谣言的高发。 B.世界台联主席弗格森亲手将金灿灿的名人堂奖杯颁给丁俊晖,后者微笑着将奖杯举起,台下观众热烈的响起掌声。 C.进入新时代,由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中国掀起了全民“网上学习”。 D.主管部门提醒市民,如果遇到停车乱收费问题要及时取证和固定证据,可拨打举报电话咨询、投诉、举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山早行》) (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低绮户                                岸芷汀兰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 :                 (2) 春和景明       景 :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4.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古仁人”?你觉得苏轼可以称得上“古仁人”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作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小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然后围绕哪两个方面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一切”是否去掉,对此,你怎么看? 4.说说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以下各项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所谓“旁观者清”,请你根据“智取生辰纲”事情经过,帮助杨志总结失败原因。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用乐观的态度启程,那么你就多一分自信,少一分失望;如果你用积极的态度启程,那么你就多一分感激,少一分抱怨;如果你用自信的态度启程,那么你就多一分勇气,少一分怯懦。 请以《带着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请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