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模板7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模板7篇)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模板7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讨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以下是我打算的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1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敬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进展帮助学生获得将来进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沟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 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分,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 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擅长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加化学科技活动的热忱,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根据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常常混淆二者的区分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及说明 问题引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过滤、蒸发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今日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种分离和提纯方法。首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阅历,试利用桌上的仪器,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实验过程中留意观察和思考,并将自己的方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比较。 倾听、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实验探究 巡视,对学生沟通进行适当的点拨。 实验、讨论。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同学们利用了哪些方法将油水混合物进行了分离?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又存在什么样的优缺点? 个别回答:有两种方法,倾倒法和用胶头滴管吸取油层。他们都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分离的。倾倒法较快但不能很彻底分离,而滴管吸取虽效果较好但很慢。 学会总结和分析。 过渡 的确我们需要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刚才同学们的两种方法虽能够实现分离,但不是最佳的分离方法。今日我们来学习也是利用刚才的原理来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 倾听、思考。 介绍分液漏斗,演示分液操作(分离油水混合物)。 ⑴ 分液漏斗 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应液 锥形分液漏斗——分液 ⑵ 分液操作 ①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 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如教材p9 图1-8) 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 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倾听、观察和思考。 介绍分液漏斗和分液操作。 实战演练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和订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练习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油水混合物。 把握分液漏斗的使用和分液操作。 总结归纳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分液漏斗,也初步学会了分液操作。那么你能否总结出分液的适用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思考、沟通,个别回答: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学会归纳。 知识介绍 介绍碘水和四氯化碳。 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水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棕黄色,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熔剂,无色液体,不溶解于水,密度比水大。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 倾听。 了解新知。 实验探究 下面,请大家把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荡,留意观察、比较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从这个实验你能有什么启发? 实验、观察现象、相互沟通。个别回答:振荡前上层棕黄色,下层无色,振荡后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碘会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培育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探究新知 其实刚才大家所做的实验就是从碘水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那么你能否归纳出萃取的定义呢? 倾听、思考、沟通。个别回答: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别,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剂把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叫萃取。 学会归纳。 在萃取中,溶解度较大的溶剂我们把它称做萃取剂,那么可以用作萃取剂的物质有那些特殊的要求?请从刚才的实验进行思考。 思考、沟通。个别回答:①与原溶剂互不溶②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③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学会分析,由特殊到一般。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2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熟悉,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熟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熟悉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把握离子键的概念。 2、把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娴熟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熟悉问题 2、学生能把握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熟悉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奇怪   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七、详细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①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 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好,调动他们的乐观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相互沟通、增进友谊、沟通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熬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②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来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奇怪   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尽量用较为形象的记忆方法进行讲解。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是 师生沟通过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老师点拔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会设置思考题判定电子式的正确性,实行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订正,巩固新学的知识点。从错误中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由于电子似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熟悉,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出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留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八、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熟悉。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3 教学目的: (一)认知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