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书愤》教学设计7

举报
资源描述
《书愤》教学设计7 《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意。 2.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 3.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 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悟词人和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圈点批注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与学生交流话题“爱国诗人” (每逢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就会有一大批义士站出来,他们可能是武者,也可能是文士,你知道哪些爱国的文臣武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上至为国沉江的屈原,到忧国忧民的杜甫,再到抗击外敌入侵主张收复失地的辛弃疾、岳飞,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回望南宋那段历史,有一位词人不应被遗忘,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书愤》。 2.板书课题 3.解题质疑 书:书写; 愤:愤懑,悲愤。 书愤:就是抒发胸中的郁愤之情。 二、品读鉴赏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出示导学要求 2)学生自由朗读 3)个别朗读 4)点评小结 朗读指导: 首联:“那知”重读,“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 颔联: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颈联:“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尾联:“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2.再读诗歌 诗题为《书愤》,那么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书”写了哪些事情? 1)出示导学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 预设: 首联“书”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书”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书”自己晚年现状 尾联“书”追幕先贤诸葛 (二)品读“四愤” 1.从作者所书之事中,你读到了哪些情感? 要求:抓住关键词品味情感。 表达句式:从“ ”(诗句),我感受到了作者 (情感)。 1)出示导学问题,并任务分工 2)同桌互助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 4)精讲点拨 预设: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 (愤报国无门)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愤壮志难酬) 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愤年华空老) (补充资料;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除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 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愤无人领军) (解读: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而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2.诗人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 1)出示导学问题 2)同桌互助学习 3)交流学习成果 4)精讲点评 预设:对比 ①自己:青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 早年形象: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晚年形象:“空自许”,“鬓先斑”,壮志未酬,年华已老,北定无望。 当初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矣,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②诸葛亮的北伐业绩与南宋统治者对比 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 南宋统治者有能力收复失地却苟且偷安等对比。 (“楼船……大散关。”这两句诗写的是南宋人民抗金的两次胜仗,就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种声势宏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说明南宋人民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 拓展延伸:宋·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补充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小结:对比手法,彰显主旨,昔年之壮举和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同安对比。揭示“愤”的根源,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三)拓展延伸 《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 1)出示导学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3)交流学习成果 4)精讲点评 点拨准备:抓住“白发”这一意象,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 ①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②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岳飞《小重山》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志向一致: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是“为功名”。“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 遭遇相似:陆游是“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 小结: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 主和派把持朝政的南宋,陆游所遭受壮志难伸、年华空老、岁月蹉跎的际遇不是他个人的遭遇。 三、课堂总结 “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家闲置多年的陆游,在自己人生暮年1186年(61岁),面对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他用自己的血和泪凝聚了一段文字(《书愤》,书写了对时代的“愤”情。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写到:“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的精华的灵魂。 四、推荐作业 1.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谈到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查阅资料,找找陆游的这类作品,想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2.片段写作:你对南宋和陆游等文人志士有何感慨,请以“陆游/南宋爱国志士,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下你的寄语。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