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课时作业 含答案(全套)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课时作业 含答案(全套) 课时作业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选择题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信息显示(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地形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4.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读图,回答5~6题。 5.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平原比山区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欧洲比亚洲多 6.关于①地区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B.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河湖密布  D.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下表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据此完成7~8题。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 加拿大 3 35 埃及 70 3 503 印度 313 559 中国 129 934 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埃及 C.印度  D.中国 8.对比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可知(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C.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9~10题。 9.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10.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形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点的规律不包括(  ) A.中、低纬度规律 B.近海岸规律 C.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D.平原规律 12.澳大利亚中西部人口密度小的形成原因是(  ) A.山地面积广大 B.气候干热 C.水资源丰富 D.开发历史悠久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 障碍 不利 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 低温 冷金 属粘皮 ≥49 ℃ ≥29 ℃ ≥24 ℃ >21 ℃ ±3 ℃ <18 ℃ ≤10 ℃ ≤-20 ℃ (1)表格和图甲、乙所代表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 (3)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分布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哪些?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2 000 2 000~4 000 总人口数量(万) 73 345.1 19 427.8 8 647.5 10 037.1 1 590.8 占总人口比例(%) 64.8 17.2 7.7 8.9 1.4 面积数量(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占总面积比重(%) 15.0 10.2 16.9 25.0 32.9 材料三 “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 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的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一反映出1990年~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课时作业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选择题 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读“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空间流动成本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 A.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大,流动成本较高 B.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利工程进行调配,将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 C.土地资源开发受地形影响,技术水平提高将吸引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 D.气候资源分布有一定规律,人口会长期集中分布在温暖的中低纬地区 2.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资源 C.经济收入 D.婚姻家庭 读“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3~4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0 11.63 4.01 1.78 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  )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 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6.该地应该(  ) 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读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完成7~8题。 7.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8.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9~10题。 9.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1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0年该地(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 B.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人口为主 C.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 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 12.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收入 B.交通 C.宗教 D.通信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工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人民网东京2012年1月30日电 日本总务省30日公布了基于2011年居民基本登记册得出的人口迁移报告。2011年日本人口呈现向西移动的趋势,东北三县净迁出人口达41 226人,尤其是福岛县人口迁出53 122人,净迁出31 381人,近48年来首次超过3万人;东京圈净迁入人口虽然有62 809人,但比上年减少约3万人;大阪圈净迁入人口为4 209人,近38年来首次出现净迁入;名古屋圈净迁入人口达3 060人,近3年来首次出现净迁入。 (1)分析2011年日本人口迁移的特点。 (2)东北三县尤其是福岛县人口迁出较多,可能是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地震、海啸 B.干旱少雨 C.洪水灾害 D.沙尘暴 (3)日本东部大城市仍然是人口净迁入地区,试分析这一现象对日本大城市的影响。 课时作业3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  ) A.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 B.a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2.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资源数量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