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大《内科学》教学大纲

举报
资源描述
《内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教学目标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示教和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 (五)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毕业时独立防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毕业后通过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继续提高理论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涉及面广;与许多基础和其他临床学科有密切联系而又有自身理论体系的学科。学习内科医学三基学对疾病的认识,了解其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在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医风,重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重视卫生服务目标的整体观,要从原有的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学,即治疗疾病要配合心理治疗及社会群众防治。 教学内容应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一些少见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性的疾病。大纲中以了解、掌握、熟悉来反映对每一章节内容要求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学安排 内科学教学包括理论课、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三部分,教学总时数75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90学时,临床见习92学时,临床实习576学时。理论课,见习课的时数比例为1:1。 ※<教学内容> 第一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一、教学目标 认识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理解呼吸系统器官的构造与功能,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意义和近代诊断方法及治疗现状。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要求 1. 熟悉内容 1) 通过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加强认识呼吸系统疾病在人群中的常见性和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性,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述与疾病的发病过程的关系;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与易感因素,为各论的讲述建立基础。 3) 重点讲述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的方法。依据临床治疗的规程,有次序地介绍病史的特点、症状特征、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有关项目,结合病例来介绍一些异常的检查结果,突出讲述相关的临床意义。用实际图片来介绍一些专科的检查(包括胸片、CT、肺功能、支气管镜、同位素扫描等),使学生有一些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2. 了解内容 1)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的概要。讲述一般的防治措施,早期诊断和明确诊断的重要性,简介一些新的国际或全国的治疗指南,使学生认识到按照工作指南进行规范的诊疗的重要性。   2)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展望。介绍一些新的诊疗方法,如:正电子扫描,高分辨快速CT,基因技术和一些新的治疗的药物与方法,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标 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熟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生和发展规律,机体与外界因素对发病的关系,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为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病理变化特征。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要求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1. 掌握内容 1) 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2) 临床表现:(1)症状:重点阐述咳、痰、喘三大症状。(2)体征:重点指出早期无特异体征,发作时可闻干湿性罗音及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的体征。(3) 临床分型、分期:分型包括单纯型和喘息型;分期包括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3) 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我国制定诊断标准诊断。(2)鉴别诊断:着重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及肺癌等鉴别。 4) 治疗:指出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a) 发作期治疗:①控制感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②祛痰,镇咳 ③解痉,平喘  ④气雾疗法 b) 缓解期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 c) 中医治疗 2. 熟悉内容: 1) 病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特征及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 2) 病理生理:早期一般肺功能正常,中后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 3)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a) 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及心肺并发症的有关征象。 b) 肺功能检查:早期肺功能正常,中后期可表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 c) 痰液细菌学检查及血液检查 3. 了解内容: 1)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发展过程和发病情况 2) 预后  无并发症者,预后良好,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者,预后较差。 3) 预防  戒烟并避免或减少外界因素影响,耐寒锻炼,保护上呼吸道防御功能。 第二节 阻塞性肺气肿 1. 掌握内容 1) 病因和发病机理:肺气肿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指出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各种因素和弹性蛋白酶及抑制因子失平衡对发病的关系。 2) 临床表现:(1)症状:除咳嗽,咳痰外并出现逐渐加重的活动后呼吸困难。(2)体征:肺气肿体征。 3)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a) X线胸片:膈肌下降,双肺或局限性透亮度增高,肋间隙增宽,心影改变等。 b) 心电图:可呈低电压。 c) 肺功能:可有不同程度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d) 血气分析:可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可出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e) 血液,痰液检查,同《慢性支气管炎》节。 4) 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及肺气肿的体征,肺功能检测等诊断。(2)鉴别诊断:同《慢性支气管炎》节。 5) 治疗:改善呼吸功能为主,防治病因和并发症。 2. 熟悉内容 1) 病理:指出肺气肿时肺泡膨大,血供减少,炎症细胞浸润等,说明小叶中央型和全小叶型的病理特征。 2) 病理生理:阐述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的肺功能改变,通气障碍、弥散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展成慢性呼吸衰竭。 3) 临床分型:(1)气肿型,(2)支气管炎型,(3)混合型 4) 并发症:(1)自发性气胸,(2)肺部急性感染,(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 了解内容:概述肺气肿的类型,阻塞性肺气肿的特征;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有关;预防参见《慢性支气管炎》有关章节。 第三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一、教学目标 掌握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掌握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功能不全与心功能不全的处理要点。了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理。了解本病是以肺功能不全为基本矛盾的全身病变,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内容 1) 病因:(1)支气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及先天性肺囊肿所并发的肺气肿或肺纤维化。(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3)肺血管疾病:甚少见。 2) 临床表现:(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①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②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体循环瘀血。 3) 并发症:(1)肺性脑病 (2)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3)心律失常 (4)休克 (5)消化道出血 (6)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4)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X线检查 (2)心电图检查 (3)心电向量图检查 (4)超声心动图检查 (5)血液生化检查及血气分析。 5) 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主要根据慢性肺、胸疾病史,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如有右心衰竭的表现,则更易确诊。(2)鉴别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充血型原发性心肌病。 6) 治疗: a) 急性加重期: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并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以改善肺、心功能是治疗的关键。①控制感染;②通畅呼吸道;③控制心力衰竭:a.利尿剂;b.强心剂;c.血管扩张剂的应用④控制心律失常⑤加强护理工作 b) 缓解期:中西结合综合措施,防治原发疾病及急性呼吸道感染,促进肺、心功能恢复。 2. 熟悉内容:发病原理和病理: a)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①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②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③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肺动脉高压的表现一般分为两型,①发作性间歇性肺动脉高压,②进行性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b) 心脏病变、心功能不全:①急性呼吸道一肺感染、肺动脉高压持续存在;②心肌缺氧;③血液粘稠度加大;④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所致心律失常。 c) 其它重要器官的损害。 3. 了解内容:概述定义、发病率、年龄、病程;预防1)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2)提倡戒烟、增强个人卫生和防护。3)开展医疗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第三章 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标 掌握本病的定义,主要发病机理,重点掌握变态反应、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常见的鉴别诊断,了解并发症。掌握哮喘的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重点掌握急性重症哮喘发作的征象。了解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急性发作期和长期治疗的原则。重点掌握吸入疗法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要求: 1. 掌握内容 1) 病因和发病机理:介绍基因的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哮喘的重要病因。以免疫学原理简述哮喘的发病机制(用图示意哮喘的发病原理),强调多种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了气道慢性炎症的形成和持续,揭示其在临床治疗上的意义。 2) 临床表现:介绍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重点介绍哮喘的临床特征,确诊的方法,诊断标准和常见的鉴别诊断。介绍哮喘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强调对急性重症哮喘发作和严重持续性哮喘的认识。 3) 防治:(1)讲述防治的总体原则(避免诱发因素  缓解气道阻塞  长期抗炎等);(2)讲述按照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来给予相应的治疗。强调首选的基础治疗是吸人β2受体激动剂;详细介绍严重的哮喘发作的治疗措施,强调需要及时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联合应用多种平喘药物。同时积极控制呼吸系统感染和防治并发症。(3)缓解期处理:强调长期应用抗炎药物的重要性,同时介绍避免诱因和综合处理的措施。 2. 熟悉内容:介绍哮喘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介绍定义和流行病学的特点。强调气道炎症是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