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合集23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合集23篇 教师经常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撰写讲义,通过讲义的辅助,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第1篇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懂得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能确定自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 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控制变量在铁生锈实验中的重要性。 2、具有收集证据证明铁生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对铁生锈的原因作出猜测,并能设计实验来证明猜测。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难点: 1、能正确设计变量控制实验并能在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镊子、铁钉、水、课件、一次性杯、保鲜膜、未生锈的铁片、锈蚀严重的铁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锈的情景,引出课题。 引入:(PPT出示生活中生锈的图片)课前老师收集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怎么了?你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板书:铁生锈了) 师:请你们回忆一下,生活中你见过有哪些常见的铁器有生锈现象?(二)、活动一:观察铁锈 (1)铁生锈是什么变化?请说说你的理由? (2)那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必须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各组按要求开展研究。 PPT提示要求:1、用感观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2、从金属的特征开展比较? 3、把研究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3)观察铁片和铁锈,并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那铁生锈是什么变化? 小结:我们寻找到的证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所以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板书:铁铁锈) (三)活动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过渡:铁生锈好不好?有什么不好? (1)学生交流铁生锈的危害。 (2)视频介绍铁生锈的危害。 过渡:铁生锈危害那么严重,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然我们想让铁不生锈,那我们就要先研究铁生锈的原因。课前同学们都对铁生锈的原因开展了猜测,你们猜铁生锈与水、酸和空气有关,你们设计的实验合理吗?下面我们要请其他组的同学来评一评。每个小组都会拿到不是自己组的实验,请根据评价表上的两个问题对他们小组的实验开展评价。(PPT展示问题) (3)小组围绕教师的两个问题互评小组实验。 (4)汇报交流。(教师用板书引导) (5)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正完善实验方案。 (6)小组领材料实验。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铁生锈了 铁铁锈 化学变化 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水 猜想:铁生锈与 酸 空气 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第2篇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不仅要让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还要教会他们做科学,即引导他们开展科学探究,并通过探究来形成他们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亲临的各种身边活动为载体,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中的位置:本课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中运动与力之常见的力。课标中要求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过程与方法上要求,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测力计)对物体开展定量的观察测量,并做简单记录。 教材中,本课是第五册《力与生活》单元的起始课,后面有浮力,摩擦力,找找身边的力等课,本课要求学生知道推和拉是力,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发生变化,力有大小和方向,并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为后面对浮力,摩擦力,身边其它力的探究学习打根底。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知道推和拉物体时,物体会运动起来,是因为有人提供的动力,一半学生知道对运动着的物体施加推或者拉力时,物体运动可能会停止,或者改变运动方向。 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推或者拉,会用省力和费力描述推和拉时的感受,即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探究式,学生在身边各种推拉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师通过讲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小车,仪器车,小木块,测力计,钩码,记录表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推车,推木块、推门等活动的体验,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初步具有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力的作用效果的能力。 3.能主动探究力的知识,对力学知识具有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学习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推力和拉力,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T:推动仪器车,问:老师做了什么动作?仪器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引导学生说车向前(右)运动) 预测:推车,车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了老师的动力,(T:因为他受到了什么?才动起来。) T:这个动力来自于“推” T:谁还可以使仪器车向前运动起来?为什么会动起来? 预测:学生会向前拉动车。手上的动力。 T:这次的动力是“拉” T:我们在做推和拉的动作时,都会施加给被推拉物体一个力,叫做推力和拉力。(板书:推力和拉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T:静止的仪器车在受到了怎样的推力和拉力时,发生了向前的运动? S:向前的推力和拉力。 T:怎样使静止的仪器车向后运动呢? S:向后推动或拉动车,给车向后的拉力和推力。 T:也就是说力有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力的方向有关系。 T:板书图画,仪器车箭头 2。探究活动,认识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运动的物体静止。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T提出问题: (1)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仪器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2)对运动的物体施加怎样的推力和拉力,物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你能用实验来说明吗?出示材料(木块,小球,小车) S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实验中去,T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开展引导。引导的过程中 T谈话:请把你们小组试验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S预测给木块,小球,小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或者拉力时,木块向前运动 给向前运动的小车一个向后的大的推力或者拉力时,小车向后运动,(小的力时,可能继续向前运动,慢了,或者静止。) 给小球一个向右的推力或者拉力时,小球向右运动。 T: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说成用力,力气小,也就是说力有大小, T引导S小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就是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力开展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测假设、实验证明的科学学习过程) 3、学习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T:力的方向我们能够直接分辨出来,那么力的大小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得出。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测力计有圆通、平板测力计,握力计、测力环、SKN系列测力计。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是平板测力计,它有以下这些构造组成,出示PPT介绍提环,弹簧,指针,刻度,底板,挂钩。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可以用字母N表示。板书 T: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检查测力计(板书) A、右手提起测力计,让测力计自然下垂,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0N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如果指针没有指在0N处,要开展调谐或更换测力计。经过检查,这个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N处 B、检查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通过检查,知道这个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0。49牛。每一小格是0。098牛。 C、用重0。49牛的钩码检验测力计的准确性:左手托住钩码,右手提起测力计,用测力计的挂钩钩住钩码,左手慢慢下垂,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测力计指针读数0。49牛说明这个测力计很准确。 第二步:使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A、测力计测量的力的大小时,不可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数值。如果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可采用分割方法测量,不能分割的要换用相应的测力计。 B、首先来测量这把剪刀所受重力的大小。估测以下不会超过这个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在 测量时,由于我们不知道到底重多少,因此要手托着慢慢自然下垂。 S:测量提起物体时所用的力大小是多少,并记录。 T:巡视指导规范的操作方法。 C、我们用测力计测量拉动木块运动时所用的力。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测量时要手拿测力计的底板,防止测力计与桌面之间接触,在木块匀速运动时读取力的大小数值。 S:测量匀速拉动木块运动时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T:巡视指导规范的操作方法。 4、总结 T:这节课,我们通过推力和拉力的活动认识了力,力有大小和方向,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学会了怎样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在后面的课中,我们继续研究。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从课堂气氛评价:学生能够自始至终积极围绕学习内容思考、实验、探究、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问题评价: (1)能举例说明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拔河比赛中,我要比赛赢过你,那么就要求我用的力比你的()。方向是与你的方向() (3)推门时,门没有变化,说明我对门没有施加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从学生生活入手。科学源于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