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届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解析版)

举报
资源描述
备战2022届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1:01-10 【0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①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节选自《史记·汲黯列传》) (注)①大行:官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B.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C.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D.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即唐尧与虞舜的并称,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称之为太平盛世。 B.廷尉是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的长官。 C.五铢即汉朝统一的基础流通货币,其得名源于它的重量,一枚重五铢。 D.楚地,是指古楚国所辖的地方,后来引申为湖南、湖北附近的区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汲黯不畏权贵,喜欢直言劝谏。汲黯曾经当面质问汉武帝,气得汉武帝罢朝而去,其他的大臣们为汲黯担心不已,他却自有主张。 B.汲黯性情戆直,廷争不假辞色。汲黯多次指摘张汤,面对张汤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的反驳,他回击刚直,甚至有点怒不可遏。 C.汲黯忠于职守,不愿外任为官。汲黯只愿担任中郎,希望能出入宫禁之门,为汉武帝纠正过失,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 D.汲黯为政清明,获得皇帝褒奖。汲黯治理淮阳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治理效果明显,朝廷让他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继续治理淮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2)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14.外任前,汲黯劝说李息要向汉武帝揭露张汤其人其事,李息却没有这样做,后来李息因之被汉武帝治了罪。请分析李息被治罪的原因。 【来源:2022届高三语文试题摸底考试卷】 【参考答案·解析】 10.D 11.B 12.C 13.(1)如果真如张汤所言,就将使天下人叠起脚来,站立不动,连眼睛也只能斜视了! (2)只是淮阳郡那里官吏和百姓不大融洽,我仅想借重您的威望,您足不出户就能治理好。 14.作为臣子,李息不向皇帝揭露张汤其人其事,不忠;作为朋友,李息不听取汲黯的良言劝告,不义;作为个人,李息害怕张汤,不勇。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本题中,“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AC;“非肯正为天下言”,“天下言”是“为”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B。 本句的文意:我被抛弃到外郡去,没办法参与朝廷议政。然而御史大夫张汤智谋足可以抗拒别人的劝谏,奸诈足可以文过饰非,专会讲取巧奸佞和强辩指责的话,不肯秉正为天下说话,专门阿谀奉承主上的心意。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表述不正确,应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汲黯只愿当中郎”和“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表述不正确,文意为汲黯希望当中郎,皇上认为淮阳郡属楚国地界,看中汲黯的威望,让他去做太守。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中翻译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2)“顾”,只是;“不相得”,不投合、不融洽;“重”,威望;“徒”,仅、只是。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从李息自身角度出发,将人物的身份和人物间的具体关系梳理出来,自然就得出李息受罚不冤枉的原因了。 解答本题,需要从李息自身角度出发,将人物的身份和人物间的具体关系梳理出来,自然就得出李息受罚不冤枉的原因了。 由文中“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可知,汲黯临行前告诉了李息张汤是心怀奸诈、阿谀奉承之人,作为位列九卿的重臣,李息却不向皇帝揭露张汤其人其事,可谓不忠; 根据文本“黯既辞行,过大行中李息”可知,汲黯临行前劝告李息,张汤在朝中心怀欺诈来迎合主上的心意,在朝外则挟制酷吏恶人来维护威严,你如不早些进言皇上,将会和他一道受到惩处。作为朋友,李息不听取汲黯的劝告,可谓不义; 根据文本“息畏汤,终不敢言”可知,李息畏惧张汤,始终没敢进言,所以说,作为个人,畏惧张汤,可谓不勇。 综上可知,李息是一个不忠、不义、不勇之人,所以被治罪并不冤枉。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县人。天子正招选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皇上刚说到我要怎样怎样,汲黯就对答说:“陛下内心欲望很多却要在表面广施仁义,又怎么能效法唐尧、虞舜的治国之道呢!”皇上默不作声,发了怒,脸色大变罢了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黯害怕。皇上退朝后,对左右的人说:“汲黯戆直得也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和辅弼的大臣,难道就是让他们阿谀奉承,而把主上陷于不义之地吗?况且我已身居其位,纵使爱惜自己的身体,可辱没了国家又当如何呢!”张汤刚刚因为参与改定刑律法令担任了廷尉,汲黯就屡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他说:“您身为正卿,对上没能发扬先帝的功业,对下没能抑制住天下人的邪念,或是让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或是使得监狱中犯人减少,这两样中一样也没办到。靠罗织罪名,使人受苦来办案行事,靠任意断案来成就功名,为什么竟要把高皇帝时的律令拿来乱加改动呢?您因为这样做会落得族灭无后的。”汲黯当时和张汤辩论争议,张汤争辩时常常在一些文辞细小处苛求探究,汲黯则伉直峻厉,高谈阔论,却没能驳倒张汤,就愤愤地骂道:“天下有所谓的刀笔小吏,不能让他们做公卿,真是这样。如果真如张汤所言,就将使天下人叠起脚来,站立不动,连眼睛也只能斜视了!”过了几年,恰逢改铸五铢钱,百姓中有很多人盗铸钱币,以楚地最为严重。皇上认为淮阳郡属楚国地界,就召汲黯来任命他做了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官印,诏令屡次强迫给他,这之后他才接受了诏命。诏令召汲黯进见,汲黯向皇上哭诉道:“我自以为将要身死沟壑之中,不能再见到陛下了,没想到陛下能再次收录起用我。我常患贱病,体力难以胜任郡中政事,我甘愿做个中郎,出入于宫禁之中,负责替您拾遗补缺,这是我的愿望。”皇上说:“您是不是轻视淮阳郡呢?我即刻就召您回来。只是淮阳郡那里官吏和百姓不大融洽,我仅想借重您的威望,您足不出户就能治理好。”汲黯辞行之后,去拜望大行李息,说道:“我被抛弃到外郡去,没办法参与朝廷议政。然而御史大夫张汤智谋足可以抗拒别人的劝谏,奸诈足可以文过饰非,专会讲取巧奸佞和强辩指责的话,不肯秉正为天下说话,专门阿谀奉承主上的心意。主上心里不想要的,他就跟着去毁谤;主上心里想要干的,他就跟着赞誉。喜好兴起事端,舞弄法律条文,在朝中心怀欺诈来迎合主上的心意,在朝外则挟制酷吏恶人来维护威严。您位居九卿之列,如不早些进言皇上,您将会和他一道受到惩处了。”李息畏惧张汤,始终没敢进言。汲黯采用原来的方法治理淮阳,使淮阳政事清明。后来张汤果然事败,皇上听到汲黯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将李息判了罪。下令让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在淮阳为官。 ………………………………………………………………………………………………………………………… 【0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松年,字伯坚。父靖,宋宣和末守燕山。松年从父来,管勾机宜文字。宗望军至白河,郭药师败,靖以燕山府降,元帅府辟松年为令史。天会中,辽、宋旧有官者皆换授,松年为太子中允,除真定府判官,尝从元帅府与齐俱伐宋。是时,初平真定西山群盗,山中居民为贼污者千余家,松年力为辨论,竟得不坐。齐国废,置行台尚书省于汴,松年为行台刑部郎中,都元帅宗弼领行台事,伐宋,松年兼总军中六部事。宋称臣,师还,宗弼入为左丞相,荐松年为刑部员外郎。皇统七年,尚书省令史许霖告田珏党事,松年素与珏不相能。是时宗弼当国,珏性刚正,好评论人物,其党皆君子,韩企先为相爱重之。而松年、许霖欲与珏相结,珏拒之,由是构怨。故松年、许霖构成珏等罪状,劝宗弼诛之,君子之党熄焉。松年前在宗弼府,而海陵以宗室子在宗弼军中任使,用是相厚善。天德初,擢吏部侍郎,俄迁户部尚书。海陵迁中都,徙榷货物以实都城,复钞引法,皆自松年启之。海陵谋伐宋,以松年家世仕宋,故亟擢显位以耸南人观听。遂以松年为贺宋正旦使,使还改吏部尚书,寻拜参知政事。是年,自崇德大夫进银青光禄大夫,迁尚书右丞。未几,为左丞,封郜国公。久之,进拜右丞相,加仪同三司,封卫国公。正隆四年薨,年五十三。海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三河主簿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士第。遣翰林待制萧吁护送其丧,归葬真定。松年事继母以孝闻,喜周恤亲党,性复豪侈,不计家之有无。文词清丽,尤工乐府,与吴激齐名,时号“吴蔡体”,有集行于世。 (节选自《金史·蔡松年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海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三河主簿/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士第 B.海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三河主簿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士第 C.海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三河主簿/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士第 D.海陵悼惜之/奠于其第/命作祭文/以见意加封吴国公/谥文简/起复其子三河主簿珪为翰林修撰/璋赐进士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指官府征召人才,也称征辟、辟举,是从汉代开始实行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B.郎中,文中指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战国时也指宫廷侍卫。 C.薨,公卿王侯之死的讳称。帝王之死讳称崩,大夫之死讳称不禄,庶人之死称卒。 D.进士,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的都称进士,一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