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附答案(综合题)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附答案(综合题)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阅读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A.环节一以朗读格言导入,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的积累,又为本次课堂做了铺垫,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B.环节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C.环节三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解学生的心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D.环节四的调查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是点睛之笔 【答案】: D 2、阅读某教师《高中语文古诗文文学史观的实践路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当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空间得到大力拓展 B.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资源 C.实地考察、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家乡意义深远 D.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拓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答案】: D 3、阅读《<呐喊>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B.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 C.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D.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 【答案】: C 4、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教师讲到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时,要求学生整理其他富有哲理的诗句。下列学生整理的笔记正确的是( )。 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答案】: B 5、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 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 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 C.《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赤壁赋》:杯盘狼藉 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 【答案】: C 6、教学《雷雨》,教师导入:“上世纪30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在清华园创作了一部四幕剧: A.以最动人心魄的情节开题、调动了学生的“味蕾” B.在导人中步步设疑、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负担 C.导入设计思想巧妙。教师的语言平淡一点也可 D.学生是学习者、探究者的身份不符合高中学情 【答案】: A 7、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外国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生平——知人论世”主题活动,要求各小组提前列出相关作品及其作者信息的清单。下列选项中,信息对应有误的是( )。 A.《金色花》——泰戈尔——印度 B.《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 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蝈蝈与蛐蛐》——法布尔——法国 【答案】: D 8、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学生做了以下笔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和《十字架》 B.茅盾“农村”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蚀”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C.巴尔扎克“喜剧”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D.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美丽的夫人》《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答案】: A 9、阅读某教师关于任务型阅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任务型阅读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 B.任务型阅读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 C.任务型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D.任务型阅读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 【答案】: D 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来解决未知问题的好习惯 B.这则教学设计突出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借助工具书,认识词中的重要字音、字词 C.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D.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答案】: A 11、学习课文《春》,教师讲解文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补充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从而引导学生对该修辞手法加以理解。下列适合的是( )。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B.老人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彭荆风《驿路梨花》) C.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叶圣陶《苏州园林》) 【答案】: C 12、教师教学完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后,对课后的“词义和语境”部分进行了拓展学习。为帮助学生巩固对词语本义的理解,教师举出下列例子,其中的加点词在句中表示本义的是( )。 A.她带着个孩子嫁过来,大家都说她带了个大包袱 B.老一辈的人渐渐都不在了,现在需要我们年轻人挑大梁 C.在这狭隘的山道里,他想挪一步都很难 D.这昏宫生怕丢了乌纱帽,一句话都不敢说 【答案】: C 13、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师1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只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 B.师2应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长篇著作的耐心 C.师3应组织阅读活动,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精读 D.师4应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了解多种题材,拓宽阅读面 【答案】: A 14、教师在学生朗读后,经常让学生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体验,并让学生对刚才的朗读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进行评价和指导。对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注重学生的自评,体现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 B.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C.教师的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D.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 C 1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是以“好”“很好”“不错”等评价。以下选项中对该教师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教师的评价,没有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 B.该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C.该教师的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D.该教师的评价没有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答案】: C 16、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入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 )。 A.实现了新闻教学中“阅读”与“实践”的统一 B.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C.有效地利用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 D.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答案】: B 17、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经典琵琶演奏曲《霓裳》,在音乐声中说:“在自居易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请大家随着这琵琶声走进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然后,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该诗情感浓厚、意蕴丰富,适合运用情境导入 B.教师用琵琶曲来渲染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C.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凄冷的氛围 D.导入能成功引出课题,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 【答案】: C 18、古代文学常识分享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关知识。下列学生的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赠从弟》的作者刘桢,字公干,是东汉末诗人,“前七子”之一 B.《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C.《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D.《河中石兽》出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均为志怪小说集 【答案】: A 19、阅读某阅读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考虑教材特点、文本差异而编写的学案必然能起到真正的导学作用 B.过于倚重僵化的阅读教学学案容易导致教师导读作用和意义的弱化 C.教师对教材经典名篇进行与众不同的解读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D.教师个性化的深层导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阅读氛围,提升阅读兴趣 【答案】: B 20、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列出具有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的意象的诗词。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D.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答案】: B 21、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方式,教师列举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语句来说明。下列语句中,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答案】: C 22、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A.课堂上我们阅读的是规范的文本,使用的也应该是规范的语言 B.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挂了”这一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值得夸奖 C.对这位学生的积极发言应予以肯定,但对其缺点也不必避讳 D.一句“老公就挂了”将整篇文章的悲剧气氛扫得一干二净,这是值得深思的 【答案】: C 23、学习文言课文时,学生对其中一些句子的特殊结构很感兴趣,教师借机为学生讲解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为帮助学生加深对特殊句式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归纳相同的文言句式。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为降虏于蛮夷 B.夫晋,何厌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沛公安在 【答案】: A 24、阅读下面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对课文《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设想,回答问题。(画线当时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要求 B.阅读是学生获得对文本初始体验的重要途径。设计学生自由诵读,尊重了学生的初读体验,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真正的对话 C.这个环节以第一个阅读环节为基础,在学生感知全文后,设计的三个核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突然想起”,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