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培优B卷)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完整题库(培优B卷)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某版教科书中《涉江采芙蓉》一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A.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古人赠花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B.运用多种方式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加深记忆 C.举例同类主题诗歌,展开对比分析,体会意象“芙蓉”所寄托的情感 D.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离别之思,仿写诗句 【答案】: B 2、阅读某教师的教学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有什么”“怎么样”是描写的基础,“像什么”是进一步的提升 B.“像什么”是区别描写好坏的关键 C.“像什么”既包括对修辞的使用,又包括对词语的推敲 D.描写“三原则”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答案】: C 3、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人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  )。 A.实现了新闻教学中“阅读”与“实践”的统一 B.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C.有效地利用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 D.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答案】: B 4、下面是高中学生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的教学实录,对下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重复学生回答的核心词语“随遇而安、奋起反抗”,表示对学生回答的肯定。 B.教师肯定性的评价起到鼓励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但是如果学生给出的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完善,我们就不能给予肯定性评价。 C.当学生面对的问题相对较难的时候,教师不应放弃,而是在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而保证课堂的流畅进行。 D.教师对学员的回答进行一定的概括,使之变得更有条理、更加明确 【答案】: B 5、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学生用颁奖词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语言运用实践 B.学生撰写的颁奖词并不十分确切,教师应系统讲授颁奖词撰写知识 C.教师评价具体准确,有助于学生修正、完善学习成果 D.教师要求学生撰写颁奖词。不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偏移 【答案】: A 6、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包身工》一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讲述包身工的故事。下列对教师这一做法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能够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 C.这是初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尽快抓住报告文学的特点 D.意在鼓励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勇于表达自己,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答案】: C 7、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教师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作了具体阐述,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大海”象征扼杀革命的反动势力 C.“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生活 D.“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 【答案】: B 8、某教师上作文课时,要求学生根据刚学过的《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仿写一段,这种做法是哪种作文训练方式( ) A.单项作文训练 B.命题作文训练 C.话题作文训练 D.想象作文训练 【答案】: A 9、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答案】: B 10、阅读某教师《高中语文古诗文文学史观的实践路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当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空间得到大力拓展 B.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资源 C.实地考察、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家乡意义深远 D.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拓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答案】: D 11、教学《劝学》,教师设计教学目标:①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②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及初步分析的能力;③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A.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B.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C.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 D.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答案】: B 12、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教师举出以下示例。下列不适合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答案】: C 13、在“古今多不同”的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几组包含古今异义词的句子。下列句子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 D.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答案】: C 14、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 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答案】: A 15、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彩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感受到人物生动的形象。形象的塑造,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PPT展示“草料场火光冲天。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的画面)课文是小说中最具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环 境描写极具魅力,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 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见地、简洁精当 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显得拖沓 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 【答案】: C 16、阅读《听听那冷雨》教学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导人抓住问题。切中文意 B.选择式提问,展开讨论,最后统一 C.问题层次分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 D.讲授法运用得恰到好处 【答案】: D 17、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时,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A.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语言鉴赏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 B.语文学习要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引导。这一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景语皆情语”的特点,以及掌握赏析文章的方法 C.拓展延伸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运用能力,应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整体风格写诗 D.拓展环节综合了多种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答案】: C 18、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某专题设置了《儒学飞人》《澳星风险发射》两篇文章,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 A.小说与戏剧 B.诗歌与散文 C.新闻与传记 D.语言文字运用 【答案】: C 19、在学习《核舟记》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A.范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作业系统 【答案】: C 20、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下列举例合适的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答案】: D 21、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联系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把握小说的细节描写 B.分析关键词语,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C.教师步步设疑引导,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D.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 【答案】: D 22、教学《荷塘月色》,为了让学生理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修辞手法,教师补充其他句子加以说明,下列不合适的是( )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B.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却总得粜出 C.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D.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答案】: D 23、执教《祝福》一课,教师让学生思考:“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 试着找出并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以描述人物命运的关键动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 B.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就能步步深入,明确课文主题 C.该题简单易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答问的积极性 D.运用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符合小说教学规律 【答案】: B 24、教师教学古诗时,告诉学生有许多诗涉及植物,而这些植物往往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这就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意象词汇。下列关于古诗中植物意象的说法及举例不正确的是( )。 A.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B.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的品格——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C.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象征高洁傲岸、不屈不挠的品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D.竹——苍翠挺拔,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答案】: C 25、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 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 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 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 【答案】: B 26、阅读某教师关于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