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编)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结合课文内容探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及好处。 2.欣赏诗句,感受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积累含义深刻的民谚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学习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领会和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2.积累民谚名句,了解大意,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1.交流所学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读诗句,体会诗句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处,并掌握写法;了解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导语:古人说写文章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奇句夺目,引人入胜,如同凤头一样俊美精彩;文章的主体要言之有物,紧凑而有气势,如同猪肚一样充实丰满;文章的结尾要铿锵有力,洒脱而自然,如同豹尾一样雄劲有力。由此可见,在一篇文章中,开头和结尾所占的篇幅虽然很少,但是作用却不容小觑。不信,同学们去读一读我们学过的课文,看一看好的开头和结尾在一篇文章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2.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回顾学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读课本上所列的开头和结尾,结合所学的课文与同桌交流。 预设: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的作用,一般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2)指名汇报交流内容,注意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来说。 交流示例: 生:《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采用倒叙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强调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日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生:《藏戏》开头前三个自然段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段,概括强调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三个突出特点,表达方法新颖独特。这样写的好处在于通过加强语气来激发读者的兴趣,表达对藏戏的强烈推崇之情。 生:《草原》开头点题,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草原的奇美风光而感到自豪的感情。接着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的特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那个星期天》结尾用融情于景的方法,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融入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生动地表现出了“我”内心的无奈和失望。 (3)教师出示《匆匆》一课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采用上面的方法来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 小结:①文章开头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②文章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的情感,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指导学生掌握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过渡:一个好的开头,可以统领全文,激发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好的开头和结尾呢? (1)指名说说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 (2)教师总结。 示例:文章的开头技巧: ①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②多用修辞,展示文采;③巧设题记,揭示主旨;④描写环境,烘托背景;⑤直抒胸臆,引起共鸣;⑥设计悬念,扣人心弦;⑦引用故事,倍感新鲜。 过渡:结尾同样重要,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结尾有哪些技巧呢? (3)学生结合所学课文的结尾自由交流写好结尾的方法。 预设:“豹尾”的标准是笔法简洁、明快,气势上干净利落、响亮有力,表达效果上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来结尾:①首尾呼应,凸显主旨;②言为心声,呼唤号召;③巧妙发问,引人深思;④引用佳句,多姿多彩;⑤抒情议论,气势不凡;⑥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4.教师出示《作文开头和结尾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并尝试运用。 开头方法有五条,一条一条都有效。开门见山点题式,时间地点有分晓。 渲染气氛描写式,写景开头定格调。抒情开头方法好,激发读者感情高。 先叙结局悬念式,扣人心弦求根底。设问反问作开头,引人入胜添气氛。 结尾也有好方法,每种方法都奇妙。自然结尾收束式,干脆利索废话少。 总结结尾点题式,画龙点睛笔法妙。抒情议论做结局,突出中心让人明。 结尾利用反问式,引人深思受启迪。首尾呼应照应式,结构完整好文稿。 5.教师总结。 小结:开头是文章的起句之笔,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都是一篇文章的机要所在。古人云: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又曰: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妙在点睛。开头开得有趣,能引人入胜;结尾结得好,能使文章尽显其妙。 二、词句段运用(1) 过渡:刚刚我们结合所学的课文了解了文章中好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通过交流讨论初步掌握了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读一组诗句,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学生读诗句,体会这些诗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读诗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写法上的特点。 (2)全班交流。 交流示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板桥的《竹石》。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实际上展现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诗句盛赞了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内在气质;实际上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诗句中“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诗人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被人借用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3)教师总结。 小结:这三句诗分别赋予竹、梅、菊人的品格和志向,赞美了竹子的坚忍顽强、梅花的高风亮节和菊花的孤高傲世。诗人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写人,通过赞美这些事物的美好品质来赞美具有这些品质的人。 2.教师出示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引导学生填写诗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或品质。 (1)春蚕:(填诗句)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___________。 (2)石灰:(填诗句)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___________。 (3)梅花:(填诗句)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___________。 (4)青松:(填诗句)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___________。 (5)小草:(填诗句)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___________。 明确:(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即使环境恶劣,也要坚持自己的主张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对于前途或者志向始终如一、坚韧不拔的品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品质 3.教师总结方法。 过渡:古诗词中除了上面我们了解到的事物,还有很多特殊意象被诗人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方法拓展: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古诗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4.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句。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交流体会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并且掌握了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尝试运用这些技巧,为习作增色添彩。我们还品读了诗句,深入理解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既丰富了我们的古诗词知识积累,又掌握了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反思自己以前在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改正提高。 (2)搜集更多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句。 1.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读民谚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1.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积累蕴含哲理的民谚名句。 一、词句段运用(2) 1.谈话导入。 导语: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与你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无数多彩的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同学们会如何将这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绘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摄,而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一些精彩的描写人物的句子,进而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引导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1)教师出示知识卡,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知 识 卡 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神态描写即对人物的脸部表情进行描写。描写好人物的外貌和神态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阅读课本上出示的三个语段,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预设: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交流示例: 生:第一个句子通过对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明显看出李大钊受过酷刑,但是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与“平静而慈祥的脸”的描写中则表现出李大钊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生:第二个句子通过对“扁鼻子军官”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突出表现了敌人凶狠、残暴的本性。 生:第三个句子通过对祥子外貌的描写,揭示其相貌普通、淳朴可爱、体格健壮、充满生气、出身平凡等特点,加深了读者对祥子的印象。 3.教师指导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的方法。 过渡:恰如其分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可以突出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也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呢? (1)抓住主要特征。人的外貌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些千差万别。 (2)突出变化。人物的神态是其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并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突出人物神态的变化能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3)符合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 (4)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特征来写。 (5)做到细致描绘。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特征,做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教师总结。 小结: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所以,生动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征,凸显其神韵,这样才能真正塑造一个有血有肉、完整的人,而读者也才能真正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一读,教师纠正字音。 提示:荫(yīn) 逆(nì) 难(nán) 3.再读句子,理解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学生借助工具书或查找资料,理解句子的含义。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