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3-34危险源识别与防御教案-模块十安全驾驶五原则

小****克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37.10KB
约5页
文档ID:339775389

课时计划授课班级课型课题教 学目 标要 求新授授课日期教具、资料12.28-1.3第 33-34 课时教材、PPT模块十安全驾驶五原则知识目标:能说出安全驾驶五原则,及驾驶员前方视野三个距离的划分技能目标:能分析说明前方视野三个区域的作用情感目标:让学员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安全驾驶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1、重点:安全驾驶五原则,驾驶员前方视野三个距离的划分难点:驾驶员前方视野三个距离的划分关键: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帮助学员直观了解前方视野三个距离模块十安全驾驶五原则一、五个原则1.放眼远方,先知先觉(远)2.眼观六路,洞悉危机(全)3.视线灵活,保持扫视(活)4.预估风险,留有余地5.目光接触,引人注意二、前方视野分为三个距离:望远(计划区)-15 秒钟以后将要到达的距离;看中(决策区)-6-15 秒时间内将要到达的距离;顾近(执行区)-3-6 秒内时间内到达距离板书设计课 后小 结教学过程教 学环 节一二三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自我介绍,检查出勤状况导课部分提出问题:当火灾发生时该怎么办?一、安全驾驶五原则1.放眼远方,先知先觉(远)2.眼观六路,洞悉危机(全)3.视线灵活,保持扫视(活)4.预估风险,留有余地5.目光接触,引人注意二、防御性驾驶的三个步骤观察决策行动,缺一不可。

观察要用眼睛决策要用大脑行动要用手脚顺序不能颠倒三、采用五大驾驶守则的好处预防、预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车辆提供足够的行驶空间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为你的及时反应提供时间用眼驾驶它的内涵可用“远、全、活”三个字来概括,即看得要远、要全、要活一)放眼远方,先知先觉学生学习、操作(主体)活动向教师问好思考并根据经验解答教师问题学员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了解“远、全、活”的含义时间分配2min10min5min20min前方视野分为三个距离:望远(计划区)-15 秒钟以后将要到达的距离;看中(决策区)-6-15 秒时间内将要到达的距离;顾近(执行区)-3-6 秒内时间内到达距离记录并理解各区的划分30 公里/小时0.5 公里/分钟8.3 米/秒60 公里/小时1 公里/分钟16.7 米/秒90 公里/小时1.5 公里/分钟25 米/秒120 公里/小时2 公里/分钟33.33 米/秒(一)望远(计划区-远层空间)车将到达的前方 15 秒以外的距离(若可能 30 秒)看得远:就是在直行时要能观察到 15 秒行驶距离外的道路及周边情况在市区交通环境,若以 30 公里的时速行驶,15 秒的行驶距离是 125 米,应该在这个路口通过后马上就能观察到下一个路口红绿灯情况。

当在交叉路口转弯或通过弯道时,视线要跨越弯道,看到转弯后要通过路段的情况倒车时,也不能只看车后的一点距离,也要不时的瞄一下侧后的情况和后面远一点的距离内是否来车作用:观察空间识别风险源可及早发现危险,有充足的时间调整自己的驾驶行为;主动寻找无障碍、安全的行车路线和位置,具体讲:(1)观察并区别出前方道路上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认真听讲,弄懂各(2)注意前方信号灯的变化情况,调整车速以免停车区的特点及作用以(3)观察并找出前方阻力最小车道:视野最好;危险最小;速度最便安全驾驶快;符合法规4)前方的悬挂物体,隧道高度,桥梁承重等信息注意观察5)夜间行驶时,目光应尽量观察车灯光覆盖以外的地方6)注意观察交通标志、交通指示牌获得 15 秒视觉引导时间技巧:技巧一:眼向高处看,“坐的高”不等于“看得远”,看的10min35min高才能看得远;技巧二:应用雷达的工作原理;技巧三:对左右二侧的计划区,应该使用边缘视觉;技巧四:学会忽略较为次要或不重要的一侧;技巧五:后方的外层空间通过后视镜来观察疑问:在某些条件下,如上坡,弯道,山间公路,城市街道,或是下雨,浓雾等不良路况和气候下,没法达到了15 秒视觉引导时间的,怎么办呢?降低你的车速,直至能达到15 秒;如仍不能,那就只能耗费数倍的精力,小心翼翼地前行,并重点关注中层空间。

驾驶中,只看到自己车的前端或车前的一点路面,不仅不能及早地识别危险,而且还会下列情况:1、车速会越来越快;2、偏离车道中心线不能发觉;3、转向失准;4、转弯半径过大;5、能见度不好时,车速也不知道降低二)看中(决策区-中层空间)车将到达的前方6 到 15秒的距离中层空间范围定义的原则:(1)每秒钟做一个决定的频率会使人感觉轻松自如,不会产生紧张和疲劳的感觉;(2)决策做出以后需要一个时间间隔去确认其他部位(如左,右,后),均无危险后才可能采取行动,故需有 1-2 秒的间隔较适宜;(3)315 秒之间,是可供驾驶员决策的最佳时段,即不会过分紧张,手忙脚乱,又不会判断错误;(4)即便有某个错误的决策,驾驶员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纠正它而不至于造成危害特点:危险可明显识别,有时间进行驾驶调整,计划采取措施;寻找无障碍和安全的行车路线和位置作用:这是一个“共享的空间”,因此,同时有多个危险源存在;提前对所有处于这个范围的危险源制定对策,以防措手不及;主动沟通,让对方尽早知道你的存在并领会你的下一个动作;准确及时的做出正确决策,避免增加大脑的负担,消耗精力,造成疲劳三)顾近(执行区-内层空间)车前 3-6 秒钟内达到的距离作用:记录作业四五随时准备可能出现危险,并能立即采取行动,如:紧急减速、刹车,打方向避让等驾驶行为;识别潜在危险方向,并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被动反应区(3 秒以内距离)在被动反应区域里驾驶的驾驶员:跟车距离不够;无法察觉到前方可能突发事件的预兆;经常有突然的减速、刹车和打方向行为;驾驶行为反复无常;驾驶紧张,容易疲劳课堂总结:作业布置:1、如何快速达到 5 秒视觉引导时间?2、被动反应区对驾驶员的影响?5min3min。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