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课件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91MB
约28页
文档ID:338161216

杨玉环(公元杨玉环(公元719年年6月月22日日-公公元元756年年7月月15日),号太真,日),号太真,唐玄宗之宠妃,唐代宫廷音乐唐玄宗之宠妃,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杨玉环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7月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香消玉殒1.简述安史之乱的过程与影响,分析简述安史之乱的过程与影响,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安史之乱的原因2.知道相继存在于黄河流域的五代政知道相继存在于黄河流域的五代政权和十国政权的大致区域权和十国政权的大致区域3.探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探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局面之间的联系国局面之间的联系一一、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思考: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原因?1.开元末年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任人唯亲,朝朝政日益腐败。

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4.安禄山担任范阳等三个边地的节安禄山担任范阳等三个边地的节度使度使,逐渐扩张势力逐渐扩张势力安禄山安禄山兼任平卢、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地节度使,范阳、河东三地节度使,独掌独掌1515万的兵力,拥兵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安禄山甚获玄宗宠信,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755年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755年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安史叛军从河发动叛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先攻占东都洛阳阳,又攻下潼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逼近长安763年被平定年被平定材料一材料一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造成严重破坏。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材料二材料二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材料三材料三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据的局面议一议:议一议:安史之乱产生了什安史之乱产生了什么影响么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出现了“开元盛开元盛世世”的局面的局面,而后而后期发生安史之乱期发生安史之乱,时间长达八年时间长达八年,唐朝的国势因此唐朝的国势因此由盛转衰。

由盛转衰二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黄巢(黄巢(820年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乾符二年(乾符二年(875年)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五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冲天大将军大将军”,改元王霸广明元年(,改元王霸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号“大齐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884年,黄巢在陈州之战中大败,黄巢兵败被年,黄巢在陈州之战中大败,黄巢兵败被杀黄巢起义大极大的消耗了唐朝的国力,经此杀黄巢起义大极大的消耗了唐朝的国力,经此一乱,唐朝名存实亡因此黄巢起义在中国封建一乱,唐朝名存实亡因此黄巢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思考:思考: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唐朝后期唐朝后期,统治腐朽统治腐朽,宦官专宦官专权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导致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导致人民赋役繁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生活困苦,爆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由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者由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由是号令自出,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藩镇割藩镇割据据你这混帐东西,别你这混帐东西,别看你是皇帝,我要看你是皇帝,我要你死,你就活不了!你死,你就活不了!从唐穆宗从唐穆宗(唐朝第十二位唐朝第十二位皇帝皇帝)以后,唐朝的皇帝都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里宦官专权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席卷了现在的山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席卷了现在的山东等十二行省,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东等十二行省,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到公元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被朱温等人平定而年黄巢起义被朱温等人平定而结束朱温投降唐朝,被分朱温投降唐朝,被分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朱温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朱温,出生于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五代时期梁朱温,出生于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朝第一位皇帝875年,朱温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年,朱温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882年,他归附唐年,他归附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赐名“全忠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901年,他年,他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904年,他用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并立李柷为帝,即唐哀帝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并立李柷为帝,即唐哀帝907年,他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年,他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三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议一议:议一议:唐朝灭亡后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五个政权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越、前蜀、后蜀、楚、闽、蜀、楚、闽、南汉、南平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汉北汉,史称“十十国国”通过对五代十国前期和后期形势图的对比通过对五代十国前期和后期形势图的对比,可以发可以发现有哪些变化现有哪些变化?前期后梁存在前期后梁存在,后期后期,后梁被后周取代了后梁被后周取代了;后期后期,太原附太原附近有北汉前蜀被后蜀取代了近有北汉前蜀被后蜀取代了思考:思考:五代十国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五代十国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唐朝藩唐朝藩镇割据思考:思考: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是什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是什么么?北方战事不断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终是一个必然趋势安史之乱的发生安史之乱的发生,使盛极一时使盛极一时的唐朝走向衰落的唐朝走向衰落,导致接下来导致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几百年的混乱,我们从唐玄宗我们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既应既应得到启示得到启示,又应吸取教训又应吸取教训,即无即无论何时何地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始终如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