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王绩王绩王绩【j】(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释注释东皋(东皋(go):诗人隐居的地方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暮:傍晚徙倚徙倚(xy):徘徊,来回的走徘徊,来回的走依:归依依:归依落晖:落日落晖:落日犊(犊(d):小牛:小牛,这里指牛群这里指牛群禽:鸟兽,这里指猎物禽:鸟兽,这里指猎物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采薇”代指隐居生活代指隐居生活薇是一种植物薇是一种植物今译今译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赏析赏析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题解题解起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次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晚景最后两句说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袁行霈)课外知识拓展典故的含义: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前,它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早于文字就在民间口头流传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对仗的意思: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崔颢崔颢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黄黄鹤鹤楼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赋诗词中的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唐人七律第一七律第一诗词中的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就是因此而建的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诗词中的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此外,李白还有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无心随白鸥”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说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以同,以同黄鹤楼黄鹤楼一较胜负一较胜负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首诗在唐朝描写景物的诗里,的确可以互相媲美,也都堪称佳作孟浩然的孟浩然的鹦鹅洲送王九之江左鹦鹅洲送王九之江左,就是一首写站在黄鹤楼上遥望鹦鹅洲,就是一首写站在黄鹤楼上遥望鹦鹅洲景色的诗景色的诗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临黄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旧友鹤楼,面对满江春水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旧友唐开元九年(唐开元九年(721721年),状元王维在他的年),状元王维在他的送康太守送康太守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了黄鹤楼了黄鹤楼3 3字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贾岛贾岛黄鹤楼黄鹤楼“青山万古长如旧,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黄鹤何年去不归?”陆游陆游“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刘禹锡刘禹锡“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诗词中的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而今铁骑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而今铁骑满郊满郊 ,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南宋爱南宋爱国将领国将领岳飞岳飞登楼抒怀,抚剑请缨,登楼抒怀,抚剑请缨,抗击强盗,重整山河,壮怀激烈抗击强盗,重整山河,壮怀激烈诗词中的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酎滔滔,心潮逐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酎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1927年春,风云紧急,中国革年春,风云紧急,中国革命处在危急关头毛泽东亲临此地,倚命处在危急关头毛泽东亲临此地,倚危把酒,怀古思今,心潮难平,写下此危把酒,怀古思今,心潮难平,写下此诗。
面对乱石崩云、惊涛扑岸的局面,诗面对乱石崩云、惊涛扑岸的局面,他以无比坚定的信念,高瞻远瞩的目光,他以无比坚定的信念,高瞻远瞩的目光,宽广恢宏的气度,纵览时局,预见革命宽广恢宏的气度,纵览时局,预见革命高潮的必将重新来临高潮的必将重新来临诗词中的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黄黄鹤鹤楼楼的的命命名名由由来来白白云云黄黄鹤鹤图图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
在一千七百多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