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34215301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课时训练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共40分)1、(4分)已知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B.C.D.2、(4分)人体内正常代谢可以产生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会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科学家试用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则的作用是( )A.作氧化剂B.作还原剂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以上均不对3、(4分)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表示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A.B.C.D.4、(4分)将气体与足量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还原性B.氧化性C.能将氧化成D.两个反应中均作还原剂5、(4分)下面一系列物质: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组合中也完全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B.C.D.6、(4分)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溶于水B.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C.在反应中作还原剂D.活性氧发生氧化反应7、(4分)在反应中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是B.氧化产物是C.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酸性D.Mn元素发生氧化反应8、(4分)在海水提溴的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

3、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该反应中得到电子B.该反应对用钢铁制造的吸收塔没有影响C.在反应中体现还原性D.在反应中被氧化9、(4分)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鸦病、紫绀病、肠源性青紫病。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B.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C.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D.解毒时血红蛋白被还原10、(4分)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B.C.D.二、填空题(共30分)11(本题 1

4、5 分)回答下列问题。(1)从下列各组反应对比中,判断哪种粒子的氧化性最强,哪种粒子还原性最强。铁钉浸入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丝浸入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在Cu、Fe、Ag中,_的还原性最强;在中,_的氧化性最强。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为棕褐色物质(),而在盐酸中生成淡绿色溶液()。则在氯气分子()、氯离子、氢离子中,_具有氧化性,_的氧化性最强。(2)为防治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的碘酸钾()。碘酸钾和碘化钾在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氧化产物是_。当有3mol生成时,有_mol还原剂被氧化。12、(15分)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易爆物

5、二氧化氯,其变化可表述为_KClO3_HCl(浓)=_KCl_ClO2_Cl2 _H2O(1)氧化剂是_,还原剂是_;氧化产物是_,还原产物是_。(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填编号)。只有还原性还原性和酸性只有氧化性氧化性和酸性(3)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4)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倍。三、推断题(共15分)13、(15分).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能发生反应:。(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水、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白酒、食醋,

6、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填序号)。(3)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_Al+_ +_NaOH=_ +_ +_。. “钢是虎,钒是翼,钢含钒犹如虎添翼”,钒是“现代工业的味精”。钒对稀酸是稳定的,但室温下能溶解于浓硝酸中生成。(4)是两性氧化物,与强碱反应生成钒酸盐(阴离子为,溶于强酸生成含钒氧离子()的 盐。请 写 出分别与烧碱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 、 。四、实验题(共15分)14、(15分)某小组同学欲探究的性质,经历如下探究过程。预测:聚焦中的O作为核心元素,因此预测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1)预测其具有氧化性的思路是_。实验和观察:小组同学分别选用酸性溶液、酸化的KI溶液与

7、5%溶液反应以验证预测。(2)实验利用了高锰酸钾的_性,该实验中,证明酸性溶液与反应的现象除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外,还有_。(3)实验是为了验证的_性,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释和结论:(4)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氧化性:,则反应,中产物能与反应生成和,故A错误。2、答案:B解析:活性氧的氧化性极强,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表明能将活性氧还原,作还原剂。故B项正确。3、答案:D解析:4、答案:C解析:5、答案:C解析:中都含氯元素,且氯元素的

8、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C项中都含氮元素,且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6、答案:C解析:7、答案:C解析:8、答案:D解析:9、答案:A解析:A、中毒时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氧化时亚硝酸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而不是氧化反应,故A错误;B、中毒时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氧化,故B正确;C、美蓝解毒就要使转化为,让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美蓝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D、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故D正确。故选:A。10、答案:C解析:11、(1)答案:;解析:(2)答案:;5解析:12、答案:(1)KClO3HClCl2

9、ClO2 (2) (3)242212(4)2.63解析: (1)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中+4价,则氧化剂是,还原产物是;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中0价,则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2)在反应中,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0,则HCl具有还原性,又该反应生成盐KCl,则表现酸的酸性,(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中+4价,化合价降低1价;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中0价,化合价升高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2,故系数为2,系数为1;所以系数为2,KCl系数为2,HCl系数为4,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其反应方程式为:(4)设质量都是71g,氯气得到的电

10、子数为,得到的电子数为,则消毒的效率是的倍数为。13、答案:(1) (2)(3)10 ;6 ;4 ;10; 3 ;2 (4);解析: (1)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氧化剂是。(2)由反应可知,鉴别和NaCl,可选择碘化钾淀粉试纸、食醋,变蓝的为。(3)A1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3价,N元素的化合价 由+5价降低为0价,该反应还生成水,由电子守恒及原子 守恒可知,反应为(4)由于是两性氧化物.它既能与碱反应,也能和酸反应,其中与强碱反应生成,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与强酸反应生成,即与硫酸反应生成。 14、答案:(1)中的O为-1价可以降低为2价,因此可能具有氧化性(

11、2)氧化;有气体产生(3)氧化;(4)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解析:(1)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中的O为-1价,处于中间价态,氧元素的化合价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故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时,体现的氧化性。(2)实验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作还原剂,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故该反应现象为溶液紫色褪去或变浅,同时有气体放出。(3)实验利用碘化钾中碘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验证具有氧化性;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碘化钾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实验证明具有还原性,实验证明具有氧化性,所以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