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9786****812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10MB
约28页
文档ID:333165701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1/28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简本 委托单位: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委托单位: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评价单位:上海达恩贝拉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上海达恩贝拉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 年年 7 月月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说说 明明 上海达恩贝拉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受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委托开展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根据国家及上海市法规及规定,并经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同意,向公众进行报告书简本发布,公示环评内容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单位、专家、公众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目目 录录 1 评价任务由来评价任务由来.1 2 规划概述及实施情况规划概述及实施情况.3 3 园区发展现状与环境保护总体回顾园区发展现状与环境保护总体回顾.8 4 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现状.11 5 规划后续实施的环境影响规划后续实施的环境影响.12 6 规划后续实施建议规划后续实施建议.15 7 公众参与方案公众参与方案.24 8 执行总结执行总结.25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1 评价任务由来评价任务由来 1.1 评价任务由来评价任务由来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综合考虑上海市、浦东新区及张江科学城等上层位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现行产业政策对园区发展的新要求,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委托上海达恩贝拉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针对园区现行的 2013年编制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经 20142019 年 8 次局部调整后的最新版本(以下简称为“2013 版控详规调整”),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回顾过去发展经验和研判今后发展情景的基础上,查问题、找不足,提出新形势下的规划实施建议,以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指导园区可持续发展。

1.2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见下表表表 1.2-1 本次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 环境要素 本次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 园区规划边界外延 2.5km 范围 地表水环境 园区规划范围内及临近主要河道(五灶港、六灶港、七灶港、高新河、戴家漕等)土壤环境 园区规划范围 地下水环境 园区规划范围 声环境 园区规划范围 环境风险 园区规划边界外延 3km 范围 1.3 保护保护环境环境的的目标目标 保护区域保护区域环境环境空气质量空气质量 根据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2011 年修订版)(沪环保防2011250号)可知,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规划类别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规定的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保护区域保护区域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质量 根据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2011 年修订版)(沪环保防2011251 号)可知,园区规划范围内主要河道六灶港以北区域属于类水质功能区,相关河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六灶港以南区域属于类水质功能区,相关河道执行类标准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 保护区域保护区域声环境声环境质量质量 根据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2011 年修订)(沪环保防201237号)可知,园区总体声环境质量功能区的规划类别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 3 类区,执行 3 类区标准。

保护区域保护区域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质量质量 根据相关环境管理要求,园区规划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标准,规划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保护区域保护区域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质量质量 园区第一轮区域环评“2005 版区域环评”审查意见关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意见(沪环保许管2005556 号)规定园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质标准其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于 2017 年 10 月 14 日发布,替代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于 2018 年 5 月 1 日实施据此确认:园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类水质标准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 2 规划概述规划概述及实施情况及实施情况 2.1 地理位置、规划范围地理位置、规划范围、面积面积及管理机构及管理机构 园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东部区域,规划范围为东至申江路,南至 S32申嘉湖高速公路,西至 S3 沪奉高速公路,北至周邓公路,规划用地面积为 11.88 平方公里。

园区地理位置及规划范围见下图图图 2.1-1 园园区区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4 图图 2.1-2 园园区区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园区行政管理由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运营管理由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2.2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 以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及高端医疗服务产业,产业定位为以亚洲一流、世界先进为目标,建设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亚洲高端医疗服务业集聚地;以现代化、国际化及综合型的国家级医学示范园区为蓝图,打造“科技领先、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医学科学城S32S32 申嘉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5 2.3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园区规划用地类别大体分为建设及非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主要主要包括:包括:居住用地(含基础教育设施用地)占比 10.49%;公共设施用地(含医疗卫生用地及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占比 38.82%;工业用地(含一、二类工业用地及工业研发用地)占比17.53%;道路广场用地占比 17%;市政设施用地占比 0.78%;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占比 15.38%。

非建设用地主要包括:非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水域占比 11.06%;生态控制用地占比 3.57%;农用地占比 1.53%2013 版控详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情况见下图图图 2.3-1 “2013 版控详规调整版控详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园区土地兼容利用特点园区土地兼容利用特点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江科学城项目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浦府2017147 号文件)提出:为了提高引入项目能级和土地利用效率,未来张江科学城规划将探索土地兼容利用该文件同时明确了各类项目用地中宜兼容、有条件兼容的土地用途根据该文件可知,园区与产业及研发用地相关的土地兼容内容主要包括:科研设计用地(C65)宜兼容社区停车场/库、绿地、公益服务设施,有条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6 件兼容工业功能(一类工业)、商业服务业功能、商务办公功能一类工业用地(M1)宜兼容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科研、商务办公、仓储、社区停车场/库、绿地、公益服务功能等设施,有条件兼容娱乐、旅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仓储和职工宿舍等功能2.4 规划特点规划特点 规划延续性方面规划延续性方面 园区自成立以来,先后编制 3 版规划,进行过 9 次局部调整,但规划范围及规划用地面积均未发生变化,四至边界清晰。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园区现行“2013 版控详规调整”在总体延续上轮区域环评阶段执行的“2007 版控详规调整”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优化,以适应园区发展实际整体呈现环境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态用地只增不减,建设用地只减不增产业定位及行业特点方面产业定位及行业特点方面 园区规划以发展高端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为主导产业,产业类型相对单一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根据市、区两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张江地区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产业发展目标可知,园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总体处于产业链前端,发展方向将更趋于高端、前沿、创新型的研发、检测、生产配套服务,孵化型、加速型特征较为明显前述产业总体上属于污染轻,环境风险低的行业类型功能布局方面功能布局方面 园区承载着张江科学城大健康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双重使命,规划通过高端产业社区和国际社区的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建设有机融合(产城融合)因此,更需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以规避产城环境矛盾园区北部区域是规划的张江科学城南部城市公共活动核心区,规划建设国际医院区、康复区及生活区,凸显城市功能,规划目标是打造国际生态宜居环境。

因此,园区北部具有高质量环境目标需求园区南部区域规划建设医学研发区及产业区,污染源类型为以工业源为主的生产性污染源因此,园区南部医学研发区及产业区是主要关注的环境管控区域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7 2.5 规划实施现状规划实施现状 园区现状开发建设情况与现行“2013 版控详规调整”相符园区现状开发程度偏低,截止 2020 年底,园区已开发利用土地面积约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 51.09%左右,园区土地开发利用现状未出现指标偏离情况园区现状开发范围主要集中在医学院校区、医学研发区及产业区,入驻企业行业类别与园区产业导向总体匹配,产业集聚度高园区道路、绿地、水系,以及各类管网、供电线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等规划跟随开发过程实施,其中:已开发区域相关规划基本实施完成;未开发区域多为农用地,相关规划基本未实施2.6 规划后续实施重点规划后续实施重点“十四五”期间,园区将重点开发南部医学研发区及产业区中的待开发工业及研发用地,重点引进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包含生产型企业及研发型企业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8 3 园区发展现状与环境保护总体回顾园区发展现状与环境保护总体回顾 3.1 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园区已建设成为以医疗服务、检测及医学教育,以及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研发与制造为主体,兼容相关总部经济,集“医、教、研、产”于一体的专业化医学产业园区。

近年来,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并以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居多十三五”期间,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工业总产值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 8.94%3.2 资源资源利用利用现状现状 截止 2019 年底,园区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产值约为 53.3 亿元/平方公里,园园区医疗服务、检测、医学教育,以及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数量及用地占比较高,相较于其他产业类园区生产总值并不高,故相较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国家级开发区平均水平及市级开发区平均水平略低;园区规划及现状能源消费结构为电力及天然气园区现有重点企业单位工业产值能耗约为 0.017 吨标准煤/万元,明显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指标值及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说明园区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园区现有医院及重点企业单位工业产值新鲜水耗约为 0.958 立方米/万元,明显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上海市生态工业园区指标值及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说明园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3.3 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 主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 园区现状废气主要来自于医院、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生产型及研发型企业。

主要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VOCs,此外,还有少量 SO2、NOx及其他特征大气污染物其中:医院及重点企业颗粒物排放量约为 0.86 吨/年,VOCs 排放量约为 2.47 吨/年,SO2排放量约为 0.58 吨/年,NOx排放量约为 3.56 吨/年,相较于其他产业类园区均比较低园区现有医院及重点企业单位工业产值 SO2排放量约为 0.001 千克/万元,明显优于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废水及废水及主要水质污染物排放现状主要水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