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语言文化知识链接:中国的方言 三、中国的七大方言三、中国的七大方言n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n 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西南方言,分布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n一、什么是方言?二、什么是普通话?n2、吴方言、吴方言在江苏南部、浙江绝大部分、上海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使用,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n3、湘方言、湘方言在湖南使用以长沙话(新)及娄邵片(老)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n n4、赣方言n 古称傒语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n5、粤方言、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主要用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间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站汉族总人口的5%n6、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以梅县话为代表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客家话不仅限于汉族客家人使用,在畲族中也广泛使用。
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4%n7、闽方言闽方言n 在福建、台湾、海南、菲律宾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北方言、闽东方言、莆仙方言、闽中方言和闽南方言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闽语系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闽南语,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4.5%n粤语、闽语、客家话粤语、闽语、客家话母语使用者占广东本地人的比例约为55.6%、23.6%、20.8%n从以下三方面解析广东的三大方言:从以下三方面解析广东的三大方言:n一、分布n二、历史n三、语言特点n 语音n 词汇n 语法n1、粤语的分布、粤语的分布n 方言区的东端大致以韶关-广州-惠阳为界,与客家方言区毗邻方言区的西南端以雷州半岛为界,与闽语区毗邻珠江三角洲的中部、西部大都属于粤语方言区珠江三角洲的中部、西部大都属于粤语方言区n 广东省使用人数在3800万左右广西使用人数为1300万海南省使用人数为几十万海外约1500-2000万总总计计7000万万n 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n 粤语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之中国汉语,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拥有较为完善文字系统的汉语,而且可以完全使用汉字(粤语字)表达。
n广东地区粤语的标准音为广州话一、分布一、分布n1、粤语的历史:、粤语的历史:n最早源头,最早源头,是楚语南来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岭南已经成为楚国的疆域广州城最早的名字叫楚庭粤语是经过楚方言楚方言为媒介缓慢推进,与当地的民族语言古越语(苗、瑶、壮、黎族)古越语(苗、瑶、壮、黎族)等融合而成的n如与楚方言的关系:n“娃”“威”n睇n乡下人的贱称(pok)n睁大眼睛看(lok睩)n如与古越语的关系:n倒装、“个”、“添”(壮语)二、历史二、历史n魏晋南北朝时期粤语魏晋南北朝时期粤语“长大成人长大成人”n受到北方书面语的影响与今天粤语的面貌没有大差别n唐宋时代粤语唐宋时代粤语“自立门户自立门户”n由原来的求同转为求异n元明清至现代:粤语由元明清至现代:粤语由“步入壮年步入壮年”到到“老之老之将至将至”n明代的粤语和今天的粤语大体相同n现在由于普通话的推广,粤语开始吸收普通话的词汇语音方言可能会不可避免的消亡n1、粤语语音特点:、粤语语音特点:n普通话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4类声调(55、35、214、51)三、各方言的特点三、各方言的特点语音特点语音特点n语音特点:语音特点:n广州话有20个声母,53个韵母,11个声调:n上阴平(53 私)n下阴平(55 诗)n阴上(35 使)n阳上(13 市)n阴去(33 试)n阳去(22 事)n上阴入(55 箧qie)n下阴入(33 劫)n阳入(22 夹:动词)n新入(35 夹:名词)n粤语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的 p、t、k、m、n、ng 六种辅音韵尾;n2、潮汕方言(潮语)的分布潮汕方言(潮语)的分布n分布在潮汕地区,包括汕头片(汕头、潮州揭阳、澄海、南澳、饶平、揭西等县)、潮普片(潮阳、普宁、惠来等县)、陆海片(汕尾、陆丰、海丰)。
这三片的主要区别在语音上n海内外使用潮语的人大约在2500万以上n潮语的代表方言是汕头话n3、客家方言的分布、客家方言的分布n在粤东、粤西、粤北、粤中均有使用客家方言的人群n客方言以梅州话为标准音梅州是客家人进入广东定居较早的区域n2、潮语的历史、潮语的历史古方言的古方言的“活化石活化石”n演变基本线索:吴语闽语潮语n最早源头:在魏晋之前,闽语已基本完成分化,它直接来源于吴语三国之前的吴语大体上保存在闽语中潮州先民为闽越族的一支故这一时期也是潮语发展的第一个时代层次n同时也受到本地畲语的影响:n与畲语相似但在汉语中找不到源头的词汇n第二进程魏晋南北朝时期:n闽语受吴语的影响渐小,开始受到中原汉语的影响但它所保留的上古时期的语音特点没有多大变化n潮语分化的决定阶段唐宋时代:n这一时期,潮语除了保留从闽语分化来的语音系统(这个系统保存了较多的魏晋以前的古音)之外,还大量接受了中原汉语的读书音这也导致了潮语文白异读的现象n元代以后潮语正式形成n因宋末大乱,大量福建人入居粤东,他们带来的闽南话和本地居民的方言进一步融合,逐步形成潮语n3、客家方言的历史、客家方言的历史n 从“晋室南渡”开始,客家人开始从中原向南方迁移。
历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而入居广东他们所操的方言本是河南、陕西等地的中原汉语,后受长江流域一带方言的影响,带有江淮方言的特点n 自宋代,又脱离两湖、江西等地方言,按自身语音规律发展,慢慢形成客家话n 总之,客家话和赣方言较接近,较之粤语和潮语,又更近于北方方言是一种介于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之间的“中间型”方言n 客家话保存了宋元时期中原共同语的特点n “宁卖祖宗田,不忘家乡言”n2、潮语的语音特点、潮语的语音特点n声母18个,韵母77个,声调8个(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分、粉、训、忽、云、混、份、佛)n普通话有普通话有21个声母,个声母,39个韵母,个韵母,4类声调粤语有粤语有20个声母,个声母,53个韵母,个韵母,11个声调;个声调;n特别突出的特别突出的“文白异读文白异读”现象;现象;n也有将单音词的文读和白读组合成一个双音词的现象也有将单音词的文读和白读组合成一个双音词的现象n老老、衫衫等老老、衫衫等n特异的特异的“鼻化音鼻化音”:纯粹鼻化、鼻化及于声母、外加的鼻化音、鼻化音多是说话音(圆、圣、京、伴、虎、还、先)n3、客家方言语音特点、客家方言语音特点n17个声母,63个韵母,6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班、盘、板、半、八、跋)。
n普通话有普通话有21个声母,个声母,39个韵母,个韵母,4类声调n潮语有声母潮语有声母18个,韵母个,韵母77个,声调个,声调8个个n粤语有粤语有20个声母,个声母,53个韵母,个韵母,11个声调;个声调;n1、粤语的词汇特点、粤语的词汇特点n特有词汇;特有词汇;古语词汇;保存古词语的:保存古义的:古语词汇;保存古词语的:保存古义的:n新旧时代的舶来品;新旧时代的舶来品;丰富多彩的惯用语丰富多彩的惯用语n特有词汇:特有词汇:大天二、老举、马仔、炒更、冲凉、湿柴跳槽、炒鱿鱼、拍拖、鸡项、执笠、牙烟、威水、识做、交关、乌龙、巴闭、孤寒、呖、低张、执笠、猪利、通胜、猪润、胜瓜、吉屋、唔该n古语词汇:古语词汇:n保存古词语的:煎堆(鎚)、脢肉、消夜、徛(ji)、愠、斟茶、卒之、九大 (食物丰盛)、颈n保存古义的:走、执、食、索、行三、各方言的特点三、各方言的特点词汇特点词汇特点n新旧时代的舶来品:新旧时代的舶来品:n摩登、模特、摩托、波鞋、泊车、泡打粉、呔、花士林、笠、骨、梳利、士担、蛋挞、nT-恤、燕梳、曲奇、冷n丰富多彩的惯用语丰富多彩的惯用语:n打斧头、执死鸡、游车河、抛浪头、卖猪仔、揸葵扇、卖大包、捞世界、揾老衬、卖面光、跟尾狗、残鸡婆、大头鬼、大头虾、执手尾、沙尘白霍、倒泻箩蟹n画公仔画出肠、打死狗讲价、冷手执个热煎堆n麻骨拐杖靠唔住、电灯胆唔通气、白蚁蛀观音自身难保、隔夜油炸鬼无火气、老鼠跌落天平自己称自己、沙湾灯笼何府n1、粤语单音词占优势:2、词序颠倒:n1、粤语单音词:食、饮、倾、拗、扑、执、翼、颈、牙、须、衫、眼、惊、知、n2、词序颠倒:n人客、紧要、齐整、细胆、挤拥、合符、气力、欢喜、经已、宵夜、为因、菜干、米碎、数尾、鸡公、鸡母、猫公、猪母、牛牯n粤语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区别:粤语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区别:n2、潮语的词汇特点、潮语的词汇特点n本土特有词汇n荠葱、弓蕉、茶米、牛屎核、大舌、跟缀、参详、作田园人、乞食、开臊、走鬼、物配、椅条、粉鸟、够水、野样、客财、旌功n丰富的古语词n比粤语多、早。
n形容人瘦小、水浅、搓口吹气使火起、吮吸、收藏、水沸、辣;n惰、入、项、猛、唔闲、床、晏、目汁、毛、惜、惊、n外来词n吗淡、洞角、巴萨、咕哩、巴突、隆帮、罗的、舒甲、朵隆n惯用语n偷杉做棺材n六月大菜n师公和尚n老婆跌落水n三婶烫虫甘n火烧猪头n打棺材放银纸包哭父n除青去白n花嘴白舌n争盘夺碟n地牛换肩n话底有骨n鼻流入嘴n坟看做厝 潮汕话同一个字,说话时一种念法,读书时又有潮汕话同一个字,说话时一种念法,读书时又有一种读音,这种一种读音,这种“文白异读文白异读”现象比客家方言更多现象比客家方言更多另外,很多古代词汇也沉积在潮汕方言中,另外,很多古代词汇也沉积在潮汕方言中,如粥说如粥说“糜糜”,筷子说,筷子说“箸箸”,晚说,晚说“晏晏”,瘦说,瘦说“疮疮”,泥说,泥说“涂涂”,晒说,晒说“曝曝”,婆婆说婆婆说“大家大家”,儿媳说,儿媳说“新妇新妇”,扫墓说,扫墓说“过纸过纸”,绳说,绳说“索索”,饮酒说,饮酒说“食酒食酒”,你说你说“汝汝”,她说,她说“伊伊”等又如厕所,潮汕话中称又如厕所,潮汕话中称“东司东司”,唐朝就是,唐朝就是这样叫的,因为唐朝的厕所都是建在屋的东这样叫的,因为唐朝的厕所都是建在屋的东面。
面返回返回返回返回n3、客家方言的语汇特点客家方言的语汇特点n单音词比较丰富:n保存较多的古语词汇:荷、唱喏、番、粄、绽、鄙、阿公、阿婆、阿姊、姊丈、小郎、满子n (妈妈、砌、端、儿子、闭眼、眨眼、斜视、剥开、舔、淋雨、手掌反复摩擦、按、挥刀斩切)n n n地方特有词汇:反映山区稻作文化:湖、芋、镬头、割禾、攎禾n反映婚嫁、生育文化的:大行嫁(诗经:女子有行)、传庚、荷木盛、附奁、有身(娠)、病子、擐等哩、擐大肚、轻身、供(生孩子)、安乖(过继)、唔乖、冻了、做狗(生病)n反映饮食文化:粄;狗肉滚三滚,神仙都奇不稳;夏至狗,吃了满山走;和尚吃狗肉,无面见如来;n反映避讳文化:老撇欸、报生、做白好事、捡金、长生板、唔自然、捡凉茶、n顺(汤:宰杀)、顺过来(翻过来)、快菜、猪旺n(其他地方的避讳文化:湘方言中避讳虎;北京方言避讳蛋)n其他:赖、拖匣、睡目、鼻公、屎坑鸟、蚁公、番豆、出山、细人仔、斋嫲、家官、四六货、牛牯、猪嫲地方熟语:n巴掌生毛:n乌心萝卜:n食生牛肉:n嫌到屎臭:n养蛇食鸡:n兜镬落灶:n打手花:n开天眼:n鬼打癫:n软脚蟹:n尖尸琢翁:n捧大脚:n打斧头:n苦瓜虫n扁樵烧火巴掌生毛:对某事很熟练乌心萝卜:败絮其中食生牛肉:受人污蔑嫌到屎臭:贬低到一文不值养蛇食鸡:引狼入室兜镬落灶:水到渠成打手花:耍花招骗人开天眼:恶人得恶报鬼打癫:对做事稀里糊涂的人的批评软脚蟹:没本事;没力气尖尸琢翁:干什么都干不长久捧大脚:拍马屁打斧头:替人购物有所克扣苦瓜虫:内贡扁樵烧火:炭无圆n n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