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章地地 壳壳n n地壳的定义地壳的定义: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构成的壳层n n地壳厚度及差异地壳厚度及差异:大陆上平均厚度为:大陆上平均厚度为35km,大洋下平均,大洋下平均为为5km但山系地带厚度较大,如喜马拉雅但山系地带厚度较大,如喜马拉雅6570km.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一一一一化学成份与矿物化学成份与矿物化学成份与矿物化学成份与矿物1 1,自然界元素构成:,自然界元素构成:,自然界元素构成:,自然界元素构成:108108种已知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种已知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种已知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种已知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9292种种种种,还还还还有有有有300300多种同位素多种同位素多种同位素多种同位素2 2,地壳的主要构成元素:,地壳的主要构成元素:,地壳的主要构成元素:,地壳的主要构成元素:O;SiO;Si占占占占74%74%;AlAl、Fe Fe、CaCa、NaNa、K K、MgMg占占占占24%24%;19241924年,年,年,年,F.W.F.W.克拉克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克拉克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克拉克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克拉克对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5159个岩个岩个岩个岩石样品首次测定石样品首次测定石样品首次测定石样品首次测定16Km 16Km 厚度内地壳中厚度内地壳中厚度内地壳中厚度内地壳中6363种化学元素的平均重量种化学元素的平均重量种化学元素的平均重量种化学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所获数据后来被称为所获数据后来被称为所获数据后来被称为所获数据后来被称为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克拉克值3、矿物、矿物 定义: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定义: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或地壳的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或地壳的基本单元基本单元4、主要造岩矿物及常见矿物、主要造岩矿物及常见矿物主要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辉石,橄榄石,主要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辉石,橄榄石,角闪石七种)(七种)常见矿物:石墨常见矿物:石墨C,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赤铁矿,磁铁矿,硬石膏,石膏,磷灰石磁铁矿,硬石膏,石膏,磷灰石二二 岩浆岩岩浆岩:岩石定义岩石定义: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主要成份:岩浆是来自上地幔的高温熔融状物质,岩浆主要成份:岩浆是来自上地幔的高温熔融状物质,主要成分为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硅酸盐,金属硫化物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氧化物,部分,部分挥发挥发物物。
一一一一)岩浆岩的矿物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组成:1 1、超基性岩、超基性岩、超基性岩、超基性岩SiOSiO2 2含量小于含量小于含量小于含量小于45%45%,多铁、镁而少钾、钠多铁、镁而少钾、钠多铁、镁而少钾、钠多铁、镁而少钾、钠2 2、基性岩、基性岩、基性岩、基性岩SiOSiO2 2含量为含量为含量为含量为45%52%45%52%,主要矿物为辉石、钙斜长石等主要矿物为辉石、钙斜长石等主要矿物为辉石、钙斜长石等主要矿物为辉石、钙斜长石等3 3、中性岩、中性岩、中性岩、中性岩SiOSiO2 2含量含量含量含量52%65%52%65%,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长石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长石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长石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长石4 4、酸性岩、酸性岩、酸性岩、酸性岩SiOSiO2 2含量含量含量含量65%65%以上,多钾、钠而少铁、镁以上,多钾、钠而少铁、镁以上,多钾、钠而少铁、镁以上,多钾、钠而少铁、镁二二二二)岩浆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岩浆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岩浆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岩浆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当岩浆侵入地壳便成为当岩浆侵入地壳便成为当岩浆侵入地壳便成为当岩浆侵入地壳便成为侵入岩侵入岩侵入岩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 浅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其产状:整合侵入体:其产状:整合侵入体:其产状:整合侵入体:其产状:整合侵入体:岩盆、岩盖、岩床、岩鞍等;岩盆、岩盖、岩床、岩鞍等;岩盆、岩盖、岩床、岩鞍等;岩盆、岩盖、岩床、岩鞍等;不整合侵入体:岩株、岩榴、岩脉不整合侵入体:岩株、岩榴、岩脉不整合侵入体:岩株、岩榴、岩脉不整合侵入体:岩株、岩榴、岩脉等。
等喷出地表即成为喷出地表即成为喷出地表即成为喷出地表即成为火山岩火山岩火山岩火山岩或或或或喷出岩喷出岩喷出岩喷出岩三三三三)岩浆岩类型岩浆岩类型岩浆岩类型岩浆岩类型依据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岩浆岩可分为依据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岩浆岩可分为依据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岩浆岩可分为依据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岩浆岩可分为酸性酸性酸性酸性、中性中性中性中性、基性基性基性基性和和和和超基性超基性超基性超基性岩岩岩岩四类;依据其结构、构造与产状又可分为四类;依据其结构、构造与产状又可分为四类;依据其结构、构造与产状又可分为四类;依据其结构、构造与产状又可分为深成岩深成岩深成岩深成岩、浅成岩浅成岩浅成岩浅成岩和和和和喷出岩喷出岩喷出岩喷出岩三类其综合分类见三类其综合分类见三类其综合分类见三类其综合分类见P33P33表表表表2-22-2岩浆岩构造岩浆岩构造岩浆岩构造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块状构造块状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斑杂构造斑杂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流纹构造流纹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气孔构造气孔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杏仁构造杏仁构造杏仁构造三三沉积岩沉积岩 1,定义:由堆积于海洋或陆地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定义:由堆积于海洋或陆地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2,特征:特征: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具有碎屑结构具有碎屑结构 岩层波状起伏岩层波状起伏3,沉积岩主要类型:,沉积岩主要类型:碎屑岩类;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生物化学岩类4,沉积物类型,沉积物类型:碎屑沉积物碎屑沉积物砾,砂,粉砂,粘土砾,砂,粉砂,粘土化学沉积物化学沉积物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卤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卤化物有机沉积物有机沉积物泥炭,珊瑚礁等泥炭,珊瑚礁等四四变质岩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或或或或地壳内的热流地壳内的热流地壳内的热流地壳内的热流变化变化变化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变化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统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统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统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类型与常见变质岩变质作用类型与常见变质岩变质作用类型与常见变质岩变质作用类型与常见变质岩1 1、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碎裂、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称为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碎裂、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称为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碎裂、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称为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碎裂、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称为动力变质动力变质动力变质动力变质相应的变质岩: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相应的变质岩: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相应的变质岩: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相应的变质岩: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2 2、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岩石: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岩石: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岩石: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
岩石: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3 3、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挥发性物质与热液与围岩的交代作用;挥发性物质与热液与围岩的交代作用;挥发性物质与热液与围岩的交代作用;挥发性物质与热液与围岩的交代作用;碳酸岩、矽卡岩碳酸岩、矽卡岩碳酸岩、矽卡岩碳酸岩、矽卡岩4 4、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区域性构造运动导致的深广范围的变质作用;区域性构造运动导致的深广范围的变质作用;区域性构造运动导致的深广范围的变质作用;区域性构造运动导致的深广范围的变质作用;代表性岩石: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代表性岩石: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代表性岩石: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代表性岩石: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5 5、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代表性岩石:混合花岗岩代表性岩石:混合花岗岩代表性岩石:混合花岗岩代表性岩石:混合花岗岩第二节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一一一一构造运动及其基本方式构造运动及其基本方式构造运动及其基本方式构造运动及其基本方式:1 1、定义、定义、定义、定义: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 。
构造运动使地壳发生构造运动使地壳发生构造运动使地壳发生构造运动使地壳发生变位或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变位或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变位或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变位或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2 2、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3 3、基本方式、基本方式、基本方式、基本方式 :水平运动水平运动水平运动水平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运动相邻块体因水平运动而相互分离、分裂或相向汇聚,或侧向错位相邻块体因水平运动而相互分离、分裂或相向汇聚,或侧向错位相邻块体因水平运动而相互分离、分裂或相向汇聚,或侧向错位相邻块体因水平运动而相互分离、分裂或相向汇聚,或侧向错位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垂直运动 块体的升降运动。
块体的升降运动块体的升降运动块体的升降运动地壳因上升运动而隆起形成山地与高原,因下降运动而坳陷形成盆地与地壳因上升运动而隆起形成山地与高原,因下降运动而坳陷形成盆地与地壳因上升运动而隆起形成山地与高原,因下降运动而坳陷形成盆地与地壳因上升运动而隆起形成山地与高原,因下降运动而坳陷形成盆地与平原二、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二、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二、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二、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