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分析】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淆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教学准备】[学生]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图)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二、探索(预设25分钟)(一)认识材料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
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二)给物品分类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3.出示要求:(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3)把无法确定的物品序号写在“其他”那一格提示:音乐响起时,整理好材料,准备发言4.分发材料,小组分类、记录,教师巡视三、研讨(预设6分钟)1.我们把物品分成了哪几类?说说你分类的理由适时指导: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可乐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教师简单介绍纤维)2.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预设:塑料——轻、颜色多、光滑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橡胶——有弹性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纤维——柔软、能做衣服陶瓷——重、易碎、光滑各小组讨论后开展全班交流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对物品的分类结果及材料特点的描述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3.小结: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属、木头、陶瓷、玻璃、纤维、橡胶等单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做成的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四、拓展(预设4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学生讲述人们常常要将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教学后记】2.不同材料的餐具【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2课本课教学将以常见餐具为载体引领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对不同材料进行多角度观察,进而了解金属、陶瓷、木头、塑料几种材料的特点本课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各种材料的特点第二部分——探索,主要包含观察4类(8种)餐具和做“神秘的盒子”游戏两个活动第三部分——研讨,包含对不同材料特点的研讨和对用不同材料做的同种物品优缺点的研讨教学要借助研讨活动将学生对材料特点的认识整理到班级记录表内,使学生对材料的认识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第四部分——拓展,认识生活中更多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同种物品学生分析】对于餐具,二年级的学生已非常熟悉,但他们却极少关注做成餐具的材料及这些材料的特点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能用一年级观察物体的方法及描述词语来观察描述做成餐具的各种材料。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将物品的特点与材料的特点混淆,因此,教材提供每种材料的两种餐具即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个辨识“物品”和“材料”的契机,从而能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材料的特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同种物品可以由不同的材料组成2.根据材料的特点可以判断常见材料的种类[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2.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材料的特点对材料种类进行简单推理[科学态度目标]1.积极投入观察材料特点的活动,及时记录自己观察和发现的结果并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2.能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点,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材料制造物品的原因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开展有序的观察并记录发现[难点]引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每种材料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金属碗和金属勺、陶瓷碗和陶瓷勺、塑料碗和塑料勺、木碗和木勺、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4种材料的碗和勺各一套、黑色带盖盒子、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猜一猜”游戏(预设3分钟)教师出示黑色盒子(前面摆着金属碗和金属勺、陶瓷碗和陶瓷勺、塑料碗和塑料勺、木碗和木勺),提问:老师这个黑盒子内放着其中一种餐具,你们猜一猜,是哪一种?学生猜测(教师只回答“是”或“不是”)。
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描述餐具材料的特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便顺势展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聚焦(预设5分钟)1.这几种碗你们在哪里见过?2.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的?3.这些材料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学生通过观察,能说出在厨房、餐桌、超市等地方见过这些碗,能说出碗的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部分特征,能把外观、手感等作为判断是哪种材料的依据三、探索(预设27分钟)(一)观察各种餐具1.引领观察1)教师提问:如何观察这4种材料的特征?预设:通过眼、手、耳、鼻等感觉器官观察2)教师追问:用这些方法分别可以观察材料哪些方面的特征?预设:眼睛——颜色、条纹、花纹等手——粗糙程度、软硬、轻重等鼻子——气味教师介入指导:由于不同人对气味感受不同,因此只需要说有气味或无气味即可)耳朵——声音教师介入指导:为了减少互相干扰,我们不能将两种不同材料的餐具互相撞击我们可以将餐具轻轻敲击桌面,或者将耳朵靠近餐具旁边再用手指轻弹)(3)教师示范:为了能有更多发现,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2.引领记录发现通过仔细观察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发现,我们要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发现,可以用教科书提供的科学词汇帮助记录。
1)介绍记录方法逐一选择同一种材料的餐具先后用眼、手、鼻、耳以及放大镜进行多个角度的观察,再将信息用文字或拼音记录在表格内其中,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的记录在“用眼”一行2)明确注意事项在观察中请注意:仔细观察,将真实观察、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可以轻声与组内同学交流3.以评价引领学生开展观察活动1)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餐具2)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评价点:l 能根据教师所介绍的方法进行仔细观察l 在观察的过程中,能与组内同学轻声交流l 能用文字或拼音记录自己的发现l 能帮助组内同学进行观察l 遇到困难,能向别人求助二)做“神秘的盒子”游戏1.介绍游戏:通过观察,同学们对于不同材料的特点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一起做“神秘的盒子”游戏这个盒子里又放了一种餐具请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来描述这个餐具或这种材料的特点,而老师只回答“是”或“不是”,最后你们说一说盒子内到底是什么材料的餐具2.学生猜测3.交流研讨:(1)对于餐具及其材料的特点的描述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2)我们如何能快速接近答案?四、研讨(预设5分钟)1.全班合作一起在班级记录表上填写各种材料的特点2.4种材料做的碗和勺各有什么优缺点?五、拓展(预设2分钟)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可以用不同材料做成?【教学后记】3.书的历史【教材分析】《书的历史》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
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的材料的发展过程,感受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及用其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成一本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书写材料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的历史知识,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到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能用来做书,这些问题只有少数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节目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
做书的材料为什么会变化?用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学生对这些问题也是非常模糊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2.通过实践操作,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科学态度目标]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做书材料的变迁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