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唐唐 王维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枫桥夜泊枫桥夜泊 唐唐 张继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钟声到客船山中的居所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点明地点日落时分,天色将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具体时间点明具体时间点明季节点明季节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唐唐 王王 维维山居山居 王维王维(701761701761),字),字摩摩诘诘唐朝诗人、画家唐朝诗人、画家主要作品是山水诗苏轼赞他:品是山水诗苏轼赞他:“味味摩诘之诗摩诘之诗,诗中诗中有画;观摩诘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之画,画中有诗诗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辋川别业业时他在那里时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半隐的生活创作背景创作背景近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
近体诗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等,在字数上有五言、七包括律诗、绝句等,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言两种近体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孙孙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唐唐 王王 维维空 山 新 雨 后,天 气 晚 来 秋空 山 新 雨 后,天 气 晚 来 秋明 月 松 间 照,清 泉 石 上 流明 月 松 间 照,清 泉 石 上 流竹 喧 归 浣 女,莲 动 下 渔 舟竹 喧 归 浣 女,莲 动 下 渔 舟随 意 春 芳 歇,王 孙 自 可 留随 意 春 芳 歇,王 孙 自 可 留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朗读诗歌,划分节奏/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意:诗意:幽静的山中幽静的山中刚下过一场秋雨,黄昏刚下过一场秋雨,黄昏时,天气已显示出秋的时,天气已显示出秋的凉意新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意:诗意:皎洁的月光皎洁的月光照进松树林中,清澈的照进松树林中,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泉水从石头上流过。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意:诗意:竹林中声音喧竹林中声音喧哗,是姑娘们洗完衣服回哗,是姑娘们洗完衣服回家;莲叶摇动,是小渔船家;莲叶摇动,是小渔船顺流而下顺流而下洗衣物的女子洗衣物的女子竹林中笑语喧哗竹林中笑语喧哗竹喧竹喧浣女浣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意:诗意:春花春草,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我要留任凭它枯谢,我要留下享受这美好的风光下享受这美好的风光王孙王孙任凭指诗人自己指诗人自己春天的花草春天的花草随意随意尽空山新雨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天气晚来秋欣赏诗歌描绘的画面欣赏诗歌描绘的画面明月松间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莲动下渔舟明 月 松 间 照,清 泉 石 上 流明 月 松 间 照,清 泉 石 上 流竹 喧 归 浣 女,莲 动 下 渔 舟竹 喧 归 浣 女,莲 动 下 渔 舟动静结合,视听互见,展现出山中的美动静结合,视听互见,展现出山中的美静景静景 视觉视觉动景动景 所闻所闻动景动景 所见所见动景动景 听觉听觉理解诗句理解诗句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说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说是是“空山空山”呢?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空山山”二字显示此处如世外桃源,表现出了环二字显示此处如世外桃源,表现出了环境的幽静,暗合作者远离世俗的愿望境的幽静,暗合作者远离世俗的愿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想远离尘世归隐山林,表达了诗人想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诗人愿望,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想境界的追求山、雨晚、秋山、雨晚、秋明月清泉明月清泉自然美自然美山山居居秋秋暝暝诗中画:诗中画:竹喧莲动竹喧莲动画外意:画外意:生活美生活美继继续续归归隐隐远远离离尘尘俗俗这首诗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这首诗通过写山中的景物,写出了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出了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达了诗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和希望和希望远离尘俗、远离尘俗、继续归隐继续归隐的愿望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唐】杜牧江南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枫桥夜泊枫桥夜泊 唐唐 张继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枫桥夜泊 唐唐 张张 继继点明时间点明时间在今江苏苏在今江苏苏州枫桥枫桥张继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事雕琢有诗集事雕琢有诗集张祠部诗集张祠部诗集流传后世,其中以流传后世,其中以枫桥夜泊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一首最著名天宝十四年(天宝十四年(755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年(756756年),唐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年),唐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诗人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诗人写下了写下了枫桥夜泊枫桥夜泊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左右结构左右结构泊泊上下结构上下结构愁愁寺寺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枫桥夜泊枫桥夜泊 唐唐 张张 继继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朗读诗歌,划分节奏/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渔火对愁眠一读:解句义,知诗意一读:解句义,知诗意鸣叫忧愁,愁闷忧愁,愁闷诗意:诗意: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哇哇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乌鸦不停地哇哇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久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久不能入睡啼啼愁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钟声到客船诗意:诗意:半夜的时候,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二读:品诗味,悟诗情二读:品诗味,悟诗情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中的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中的“对对”字诗人面对江枫、渔火难以诗人面对江枫、渔火难以入眠诗人忧愁,景物也忧愁,诗人忧愁,景物也忧愁,二者相对无眠二者相对无眠对对这两句写了诗人的这两句写了诗人的所闻寒山寺的钟声与所闻寒山寺的钟声与“对愁眠对愁眠”互相映衬,互相映衬,更加渲染了诗人难以排更加渲染了诗人难以排遣的愁绪遣的愁绪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夜半钟声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以景衬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以景衬情的?情的?秋夜的寂静、秋夜的寂静、凄清、朦胧凄清、朦胧羁旅者孤孑清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寥、愁绪满怀烘烘江枫江枫渔火渔火寒山寺寒山寺乌啼乌啼月落月落霜满天霜满天托托月落、霜满天、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江枫、渔火愁愁枫桥枫桥夜泊夜泊所见:所见:乌啼、钟声乌啼、钟声所闻:所闻: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看到深秋江边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看到深秋江边的夜景,触景生情。
诗歌通过对江边景的夜景,触景生情诗歌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孤寂与寂与忧愁忧愁的情怀长相思长相思 清清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长相思 清清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词牌名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字清代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容若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时人誉为四十二首,时人誉为“清代第一清代第一词人词人”,词集名为,词集名为纳兰词纳兰词康熙二十一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1682年)二月十五日,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人的思念,于是写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下了这首词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榆榆左右结构左右结构榆榆 树树河河 畔畔三三 更更聒聒 噪噪畔畔yypnpn nn uu山 一 程,水 一 程,身 向 榆 关 那山 一 程,水 一 程,身 向 榆 关 那畔 行,夜 深 千 帐 灯畔 行,夜 深 千 帐 灯风 一 更,雪 一 更,聒 碎 乡 心 梦风 一 更,雪 一 更,聒 碎 乡 心 梦不 成,故 园 无 此 声不 成,故 园 无 此 声长相思长相思 清清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朗读诗歌,划分节奏/自由读一读词,对照注释,自由读一读词,对照注释,说说词意说说词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朔雪之声的再读这首词,解决问题:再读这首词,解决问题:山、水、千帐灯、山、水、千帐灯、风、雪1.1.作者在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在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2.“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向榆关那畔行”,赏析,赏析“身身”字的妙用。
字的妙用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身”与心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