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

上传人:sat****105 文档编号:328867734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9.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五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的历史进程目目 录录C CO ON NT TE EN NT T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 2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3 3PART 0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2、。这就决定了自然经济是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很低,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因此,自然经济是这些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形式。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二)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不但应该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应具有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即还要有交换价值

3、。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二)商品的二因素2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 一切商品都是劳动产品,都有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就是它们的共同点。从都是劳动产品这个角度看,各种商品就变成了性质相同的东西。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所谓“凝结”,是指人类劳动已经和物结合在一起,它是物化了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

4、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二)商品的二因素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的对立统一体。其统一性表现在:其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其对立性表现在:其对立性表现在:二者是互相排斥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反映人和人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三)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 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称

5、之为有用劳动,即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劳动手段、劳动方式,对某种自然物质或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其形态,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的过程。2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形式怎样千差万别,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所谓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指的就是这种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三)劳动的二重性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6、二者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不同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为只有弄懂了劳动二重性问题,才能使劳动价值论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而弄懂了劳动价值论,才能理解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等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四)商品的价值量1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但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

7、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四)商品的价值量2 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效率,也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可以由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由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四)商品的价值量3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8、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专长的劳动者所能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五)货币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商品既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因此商品也就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一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发展的结果就产生了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所以,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就必须研究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从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9、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五)货币2货币的职能 (1 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指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2 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所谓流通手段,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 3)贮藏手段。)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保存起来,这时的货币就在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实在的金属货币或金银制品。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五)货币2

10、货币的职能 (4)支付手段。商品交换在货币产生以后,最初都是使用现金结算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过程中出现了赊购方式,在商品买卖以后一定时期再付货款,这时货币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国际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的职能。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六)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说,价值规律既包括价值决定规律,也包括价值实现规律,即等价交换规律。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货币出现后

11、,商品价值通过货币来表现。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价值规律要求商品进行等价交换,即要求商品的价格必须符合价值。商品价格与价值偏离的现象,并不意味着违背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六)价值规律3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产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经济活动的优胜劣汰。一般来讲,价值规律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第一,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第二,第二,促进生产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第三,形成经济活动的优胜劣汰。第一

12、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七)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八)马克思劳动价值论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

13、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第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释了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三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八)马克思劳动价值论2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第一深化对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者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二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

14、别。第三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商品交换的结果产生了货币,而货币正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态。但货币并不是资本。现代意义的资本,是生产要素中的一种,但我们从一枚货币本身,无法判断它是不是资本。只要把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做一比较,就可清楚地看出二者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是不同的。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首先,从流通形式上看有明显的区别。其次,从流通的目的或内容上看更是不同。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

15、度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马克思把GWG这个公式,称为“资本运动的总公式”。从形式上看,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和商品经济的规律是对立的。首先,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因为:第一,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商品交换只能引起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第二,不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其次,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因为:第一,货币投入流通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离开了流通,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无法实现。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

16、制度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是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上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是,只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它才成为商品。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二是劳动者家属、子女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生产(二)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