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跨国公司与FDI—06章课件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273.53KB
约123页
文档ID:325453951
跨国公司与FDI—06章课件_第1页
1/123

主要内容第一节 发达国家FDI情况第二节 美国第三节 欧盟第四节 日本1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FDI情况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范围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开始复苏,并成为当今发达国家海外投资的主要和必要途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发达国家因为其经济、技术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以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本的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把知识和创新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知识经济以知识的生产得到保护,人力资本高度积累,国民素质普遍提高,技术创新成为国家、企业、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与经济形态变迁相对应的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了产业结构全球范围转移和调整阶段,企业价值和产业链在全球内布局和重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传统的产业投资以不能保证跨国公司取得领先地位,必须调整自己的战略,建立国际性的生产网络体系投资方式开始以国内产业结构转变导向型和资源开导向型投资为主要技术创新导向型投资和产业国际型投资转变,表现为研究开发和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额迅速增加从国别来看,美国、欧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达百亿美元,每年的增幅也很大,且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额大于流入额,他们三家的相互投资和内部投资占发达国家总资本输出90%和资本输入的93%。

美国美国一直都是国际上最大的FDI接受国之一,也是全球对外投资的主角之一,美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70%,大多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保险、石油等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侧重拉美然而,美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新经济的破灭,经济增长减速并放慢,对外直接投资也减少在2000年,美国的FDI流入为2810亿美元,流出为1393亿美元,较之1999有所下降,分别下降4.7%和2.3%2001年后,由于新经济泡沫在美国的破灭,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的衰退,并影响到西欧和日本,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美国经济不仅复兴无望,反而雪上加霜股市下跌、失业上升、需求下降、投资不足等等全球性经济衰退也进一步加剧,外国直接投资也由此出现了大幅下降的局面这时美国政府也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美联储也多次降息也没能阻止经济下滑,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八年以来的经济首次负增长欧盟2000年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强劲,对外贸易出现增长加快的势头,而且,欧洲各国普遍采取“走向新经济”的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这些因素提高了该地区对国际投资的吸引力欧盟2002年对外直接投资为1400亿欧元,其中2003年比2002年减少了48%;而欧盟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则为760亿欧元,比上一年减少了35%。

由此,欧盟去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40亿欧元,仍保持了资本净输出地的地位美国仍是欧盟最主要的投资伙伴美国吸引了欧盟33%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又提供了对欧盟直接投资的42%不过,美国在欧盟直接投资活动中所占的份额比上一年大为减少同时,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也起到了带动作用其结果是创记录的FDI进入6170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7%相比之下,2000年欧盟的FDI流出增长则没有这么快,为7%,达到8203亿美元日本自1992年经济衰退以来,日本的对外投资就大幅减少,1999年,由于日本政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景气初见成效,使投资流入日本的趋势有所增强,达到127亿美元然而,好景不长尽管日本奉行欢迎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但因为成本太高、规章制度繁杂等因素阻止投资流入FDI流入是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增长速度长年累月的走低,形成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引诱泛力日本的FDI流出则呈现反弹趋势,不断创出历史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对北美和欧洲国家的投资大幅度增加长期以来,由于日本在引入外资方面持谨慎态度、国内规制特别是在非制造业领域的准入规制过多、行政手续繁琐、投资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外国对日直接投资较少,日本内外投资不平衡。

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开始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放松规制等改革,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使外国对日直接投资大幅增长但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所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仍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环境和就业生活环境、简化行政手续、健全信息体系等将是日本今后的课题2 美国美国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当前美国对外投资正处于第四个阶段美国FDI具备以下特点: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高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净对外直接投资为正值且不断扩大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一)美国自南北战争结束后进入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资本输出迅速增加1897 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为6 亿美元,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已达26.32 亿美元这个时期,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起步阶段,选择就近投资,并且基本上投向经济落后地区同时,直到大战前夕,美国对外投资还不及外国在美国投资的一半,美国当时还是一个净债务国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二)一战期间,美国从战前的净债务国一跃而成为战后的净债权国,并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近45 亿美元)。

一战结束后,美国空前地扩大了对外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从1919 年的39 亿美元增至1929 年的75 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三)受20 世纪30 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从1929 年的75 亿美元降至1940 年的70 亿美元这个时期,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从以亚非拉落后国家为主逐步转向亚非拉与加拿大、欧洲国家并重的格局,制造业投资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已接近30%四)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1940 年的70亿美元增至1945 年的84 亿美元,美国成为第一大资本输出国战后50 多年来,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并呈现出与战前不同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持续扩大,累计余额1949 年突破100 亿美元,1973 年高达1073 亿美元,1998 年突破10000 亿美元,2002 年高达15209.65 亿美元投资的地区重点转向以发达国家为主;部门结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股权参与方式日益多样化,合资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资金来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资金来源从汇款投资为主转向以子公司的利润再投资为主当前美国对外FDI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美国经济长周期的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在速度和规模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扩张态势。

1989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额约为2076.0亿美元,流入额为2319.8亿美元,2002年则分别增至6189.2亿美元和8576.4亿美元,是1989年的4.14倍和3.69倍美国长达10余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和低失业率状态下的低通货膨胀现象,客观上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扩张的根本基础一)FDI速度和规模不断加大美国经济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平均年递增约15%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明显增大,速度明显加快2000年以来美国国际直接投资势头减弱,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维持在10%左右,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一)FDI速度和规模不断加大以美国商业周刊根据股票市值所列的1999年全球1000家公司来看,美国有494家上榜,比1990年增加了165家,其总市值为112730.83亿美元,占全球1000家大公司总市值196993.34亿美元的57.22%二)FDI区位选择相对变化 从战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数据来看,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直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约占其FDI总额的50%以上,而加拿大由于与美国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也占有美国FDI的不小份额,约为12%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国在对欧洲地区的投资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迅速扩展对其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

19942000年,对亚太地区的投资额占美国FDI总额的20%以上,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韩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三)投资方式的变化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以利润再投资为主,多样性投资方式并存的格局如表所示,美国2002年新资本对外投资为181.0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4.1%,而利润再投资为760.57亿美元,则较上年增长36.2%20012002增长率增长率()对外投资余额对外投资余额1383225152096510当年的对外投当年的对外投资流动额资流动额10376411974115.4新资本投资新资本投资5042218103-64.1利润再投资利润再投资558447605736.2公司间贷款公司间贷款-250225581(四)FDI的产业选择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上从制造业和传统行业逐步转向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产业部门产业部门200020012002所占比重所占比重矿业矿业217412823901l 5.3公共事业公共事业24662436-33011.4制造业制造业430022989929510-25.8批发商业批发商业11938909671827.6信息产业信息产业16531351915333.5银行银行-12749715-11853.5金融业(不含银行)金融业(不含银行)2165958072577515.1专业服务业专业服务业5441344224482.5其他其他40690270304876934.3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传统上美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首要目标是利用对外经济援助为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争取种种便利条件,从而获得对外投资的自由和安全;其次是通过双边乃至多边贸易谈判达到对外投资和利益的最大化的目的(如避免双重征税等);第三是国内企业为规避“反托拉斯法”而在海外进行购并和投资。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国际收支逆差加剧,美国政府一度限制资本的外流:1963年征收利息平衡税,1965年对资本外流采取自动限制办法,1972年提出1972年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法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仍然日趋自由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也日益重视中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的作用如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美国政府开始鼓励中小制造商和服务商对外直接投资以进入海外市场,措施有:建立小企业发展中心,对高科技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及实行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等近来年,美国政府对“反托拉斯法”实施重心有所转变,从单纯关注兼并规模的大小转变为兼顾集中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在不威胁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政府并不反对通过兼并等方式来加强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鼓励本国企业向全世界投资,政府常常与外国政府磋商谈判,签订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来为对外直接投资开路1992年以前,美国只与11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议,而1993年至1997年的4年中就与19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议,同时还正与10个国家进行协议谈判目前,与美国政府签订双边投资协议的国家共有38个,从而为美国企业投资海外市场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保障。

以非洲为例,美国对非洲的投资和贸易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看都居美国对外经济的末位,但政府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增长与机会法提案却仍得到了众议院的批准,该法案要求本国进出口银行应增加对非洲的融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应更多地担保美国企业对该地区的投资等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和新经济的兴起,如何保持和占领国际市场乃至对外投资市场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克林顿在1999年总统经济报告中又提出:“创新对美国经济的长期业绩十分重要,任何干扰创新的政府政策,无论其多么合理,也要付出代价所以,政府在竞争政策、环境管理和电力改造等领域要保证不仅不干扰创新,而且做到培育有益的技术变革,并使自己与该变革相适应,促使美国政府对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在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平台上更加迅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