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324096122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张兵【摘要】“优化”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安排了烙饼、沏茶、打 等简单事例进行“优化”数学思想的渗透, 让学生在开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多种方案,从而寻找最优方案。在五 年级下册“打 ”教学中,教师合理调整教材呈现的素材,厘清教 学逻辑,遵循知识的内在顺序,尊重学生认识层次,层层递进,一步 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愉悦地遨游在思维的浪潮中。【关键词】优化思维浪潮奔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重“优化”数学思想的渗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 运用“优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 实践“打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2、 为学生创造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在尝试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循 知识之序,螺旋上升,“优化”思维浪潮奔涌而来。他们在合作、探 究、交流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能进一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最终促进学习知识的内化。本文以“打 ”教学 实录为例,呈现一堂富含思维浪潮的小学数学课。一、呈现素材,多元探究.情境引入 师:周末,张老师接到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尽快通知几位数学老师到 校。为了及时准确通知到每个人,老师采纳同学们课前的建议,用“打 ”的方式来通知他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打 ”中 的数学问题。1 .出示问题师:请看题目,默读一遍“每分钟通知1个人,那么3分钟最多可以 通知

3、多少个人”,同学们,你们读懂了些什么?生1:时间为3分钟。生2:人数要最多。师:那大家认为3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你的思考是什么? 生1:我认为1分钟通知1个人,3分钟就应该最多通知3个人。 生2:我猜可以通知4个人。生3:我最多可以通知5个人。2 .列举策略师: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有争执就好,我喜欢。到底谁的思路和结果 是正确的呢?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呢?(画图、 列表、 列举)3 .自主探究师:好,下面把时间交给大家,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活 动单上完成设计方案。【思考】初次试教时,笔者利用了教材呈现的“尽快通知15人”问 题情境,但在执教中发现,因“15人”数据

4、较大,学生表征过程非 常烦琐,画图及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有很大的困难,设计的方案令人 眼花缭乱,学生在交流展示自己的方案时说着说着就乱了,其他学生 听得很费力;课堂出现“生与师一对一”的状况,低效的交流导致课 堂失控,学生的有效学习没有真正发生。针对试教课堂不理想的状况, 笔者调整教材中“15人需要多少分钟”的条件和要求,改为“3分钟 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从“扶”入境,由易到难,螺旋上升,让大 局部学生都能正确、清楚地表示出打 的过程,为后续的思维翻开 空间。材料的调整有助于学生的表征顺利展开,让数学学习有效发生,“优化”思维之浪初起。二、探讨方法,逐步优化.交流展评,寻找最优师:画图是个好方

5、法,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它。老师收集了具有 代表性的四幅作品。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吧,大家能看明白他们是怎 么画的吗?自己来介绍一下设计方案吧。(见图14)第一幅:逐一通知第二幅:分组通知 第三幅:同时通知(无序) 第四幅:同时通知(有序)师:请同学们判断哪个方案通知人数是最多的?他为什么通知到的人 能更多呢?生:第三、第四个方案人数是最多的,因为他们的方案中每1分钟内 都在给所有老师打 。师:后两种画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生:有序的那种,他抓住了很关键的一点,是以时间作为标准画的, 每个老师都不空闲,这样,3分钟通知的人数就会最多。小结:通过画一画的策略,我们已经知道了 “3

6、分钟最多可以打7个人的 ”。【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 来” “运用文字、符号或图示表征自己的思维谩程”“大胆地将自己 的方案展示和交流”三个阶段,从“逐个通知” “分组通知”到“最 优通知”,在列举和比拟多种方案中找到最优方案。教师在整个过程 中,以问题引领,层层剖析,建构新知,“优化”思维踏浪而来。1 .收集数据,启发质疑师:同学们,5年多来,我们学了很多找规律的知识。让我们回过头 来看一看设计方案。今天学习的打 的知识中有没有一些规律,是 不是也可以探索规律呢?我们一起来收集方案中的相关数据。师:第1分钟时,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是多少?所有知道通知的总人数 是多

7、少?最多能通知几人?师:第2分钟时,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是多少?所有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多少?最多能通知几人?师:第3分钟时,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是多少?所有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多少?最多能通知几人?师:我们已经收集到了 1分钟、2分钟、3分钟的相关数据,要想找 出规律,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数据,那么,你们的思考是什么?生:我在想4分钟、5分钟师:好,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 找出规律吧。请完成活动单表格,填写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操作并填写表格)师: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思考】通过交流研究,学生应用类似的方法去探究一类题目背后隐 藏的规律。在解决同一类问题的

8、同时,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优化” 思维浪潮迭起。2 .方法应用,提炼模型 师: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数据,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生1:所有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新接到通知人数的2倍。生2: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是上一分钟人数的2倍。生3:所有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上一分钟知道通知总人数的2倍。生4:最多通知到的总人数比所有知道通知的总人数少1人。生5:新接到通知的人数与上一分钟所有知道通知的总人数相等。师:观察所有知道通知的总人数,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生:总人数与2这个数字很有缘哟。4可以写成2X2, 8可以写成 2X2X2,即3个2相乘,16可以写成4个2相乘,32可以写成5个 2相乘,64可以写成6个2相乘。

9、师:同学们,你们又有什么思考?生:我看到,第几分钟所有知道通知的总人数是几个2相乘,也就是 2的几次方。师:那如果第n分钟呢?你们能用字母表达式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总结填表,具体如下表:【思考】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分析,抓住内在规律和本质特 点,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算式、图形进一步理解规律,巩固建模,“优化”思维浪潮迭起。师:同学们,现在来看看,要通知15人,最少需要多少分钟?生:8分钟。我来边讲边画给大家看看。师:同学们,谁再来提提问题?生:要通知31人,需要多少分钟?生:我知道,需要16分钟。【思考】理想的课堂应是统筹思考和预设,探寻正确的教学规律,将 学习引向深入。在解决“3

10、分钟最多通知多少人”的问题后,教师引 导学生将规律和方法内化为活动经验,并按照“模式”重复运用这种 经验,让学生自己迁移“4分钟” “5分钟” “6分钟”或更多时间, 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在数据较大时,画图显然不是最正确方案,这时 就需要学生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算式或图形来解决问题, 用规律解决打 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优化”思维浪潮高涨。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数学师:同学们,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也蕴含着我们今天从打 中发现的规律。比方我们常说的“一传十、十传百”“鸡生蛋、 蛋孵鸡,鸡再生蛋、蛋再孵鸡”。下面再用今天的规律来边看视频边 思考拉面中的数学问题

11、。请看视频。1 .故事感悟数学美 师:再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录音播放印度国际象棋创造人的故事), 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一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 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以 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麦粒数的2倍, 到第64个格子。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呢?第64个小方格究竟有多少 粒麦粒?国王拿得出来吗?师(小结):数学真是一门神奇的科学!运用这样的数学规律竟会产 生如此惊人的结果!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数学问题, 并能运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思考】在练习中进一步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模型, 培

12、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四、比拟异同,明晰主旨 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打 ,为什么练习的习题却是和打 无 关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是先选择策略,再分析数据,最 后找出规律。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 解决难题。【思考】通过比拟,让学生知道“打 ”不仅仅是一道题,它更是 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真正从解题的技能走向解题的模 型,“优化”思维之浪涌上沙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综合与实践”是以 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 的能力。在“打 ”课堂教学中,学生用圆圈、编号等图示表示教 师,借助图示进行思考、运算和推理,用式子、符号表示结果,充分 表达了符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同时,让学生用数学 式子表示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种数量关系模型一一 几何倍增。”一传十、十传百”“鸡生蛋、蛋孵鸡、鸡再生蛋、蛋再 孵鸡” “麦粒问题”等,都是这个模型的实际运用,模型思想随之渗 透,学生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升。学生在一次次思考、 一次次交流、一次次反思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优化了数 学思想,踏“思维之浪”而行,提升了数学思维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