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古代印度》ppt课件

des****8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1.74MB
约32页
文档ID:323370629
部编版《古代印度》ppt课件_第1页
1/32

第3课 古代印度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公元前3500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2070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气候河流土壤温暖湿润 定期泛滥 肥沃 印度河、恒河流域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自然条件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发展历程(1)约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一度繁荣,后来衰亡3)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2)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一些小国创立种姓制度4)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公元前4世纪)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表现: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公元前23世纪(前2200年)公元前18世纪(前1700年)哈拉巴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24年摩亨佐达罗雅雅利利安安人人入入侵侵佛教创立孔雀王朝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早期文明衰亡公元前187年阿育王南京大报恩寺阿育王塔外族入侵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华氏城,历九位君主,享国139年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1)阿拉伯数字 文明成就(2)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有很大影响云冈石窟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问题思考: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3)创立种姓制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1.建立时间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2、等级名称及职责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国王,官吏,武士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农业、畜牧业,商业、手工业者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被征服居民,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等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的职业婆罗门婆罗门刹帝利刹帝利吠舍吠舍首陀罗首陀罗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u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

u高级种姓的人不能从低级种姓的人手中接受任何食物和饮料,而作为高级种姓婆罗门所享用的食物,其它种姓的人都可以吃u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u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从以下内容可看出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4.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为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5、种姓制度的影响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迫害”最近,在孟买附近的巴尔克尔城,法院判处因不满姐姐与“低种族”通婚而杀害4人的迪利普蒂瓦里等3名男子死刑最高法院指出,这种“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杀害”是野蛮行为,并下令警方保护通婚的夫妇法院将种姓制度叫做“民族的诅咒”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印度后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猜他是哪个等级?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从事宗教事务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吠 舍婆罗门首陀罗刹帝利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产生背景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2、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诞生传说尼泊尔蓝毗尼(佛祖诞生地)公元前565年,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在乘马车回娘家生育的路上途径兰毗尼花园摩耶夫人见花园中奇花瑞草,池水香洁,便下车游园洗浴洗浴完上岸后,手扶树枝,生下了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太子29岁感世时无常,为寻生命真谛出家,6年后(35岁)睹明星而悟道成佛为普度众生,说法45年(80岁)直至涅槃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3、发源地:古代印度佛教四圣树降生于无忧树下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娑罗树下涅槃于娑罗树下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3.佛 教 的 兴 起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4.佛教的教义(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当局的关系)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刻苦修行 佛教佛教教义:四谛说材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1、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平等?为什么?2、在种姓制度下,佛教什么有吸引力?反对婆罗门反对婆罗门,对刹帝利有吸引力(国王、富人),对刹帝利有吸引力(国王、富人)不拒绝低种姓入教不拒绝低种姓入教,教义通俗易懂,对普通民众有吸引力,教义通俗易懂,对普通民众有吸引力刻苦修行,死后极乐世界刻苦修行,死后极乐世界,迷惑百姓,利于统治迷惑百姓,利于统治5、佛教的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吴哥窟)印度教缅甸佛教的传播6、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大藏经金刚经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佛说阿弥陀佛经课堂小结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发源河流古印度文明发展历程建立时间内容特点实质 影响时间创立者教义传播影响古印度文明成就课堂练习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 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2)大河流域北纬2040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B B 随堂练习2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3.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DB4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商人属于()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A 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B 6、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C C 7、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A A8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D A B C D9、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A神话等级制度 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 C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D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 D 10、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200帕那;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此规定说明了印度四个种姓()A职业世袭不改变 B宗教生活界线分明 C宗教权利不平等 D法律地位不平等 D D 1.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3.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同学们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正确答题4.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5.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概括出文章各个层次的含义其次,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6.赫鲁晓夫因退一步成就了自己,卡耐基因退一步获得友谊,由此可见,退一步不但给他人留下一片天地,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

退一步不仅表现了对他人一份爱,更表现了自己对自己的爱,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人与人的界限,于社会每一个角落中显示着它的力量7.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苦,我们如果能快乐地笑一笑,高歌生活多么好,蓝天白云多么美,那我们就会获得微笑的幸福,甚至能拥有金灿灿的硕果朋友,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快快亮出你的笑容吧!8.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1、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