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的再思考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22945183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时期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的再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新时期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的再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新时期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的再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新时期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的再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新时期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的再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时期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的再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新时期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的再思考 陈廉Summary: 本文根据新时期的要求,结合历史和国外经验,对校外教育社团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并从社团种类设置、指导思想、活动内容、运作方式、体制管理五个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团功能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Key: 新时期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一、校外教育社团发展面临的挑战社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多年来一直在校外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中央13号文件的出台,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高潮,新建社团大量涌现。可以说,全国现有的青少年宫基本上都建有社团,社团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但我们发现,不少社团在建设和

2、管理中,功能定位不准,发展思路狭隘,不少社团仍然将指导尖子学生、追逐奖项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在管理上忽视社团的特性,组织随意、松散,系统性不够,更不用说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参与意识;在活动内容上单一乏味,过分注重技能技巧,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在活动形式上仍然以室内训练为主,成为兴趣培训班的高级延续。还有些社团,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演出或竞赛任务,有任务时突击训练,无任务时鸦雀无声,社团活动难成常规。在这种形势下,不少社团逐渐丢失了青少年自我凝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属性,或变成了执行任务的工具,或变成了应景的摆设,丧失了活力,逐渐走进死胡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

3、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出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动员社会多元力量,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化。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管理的主人,青少年社团作为一个小单元的社会团体组织,应该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发挥更多功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这对社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二、对校外教育社团功能定位的再认识(一)“以史为鉴”看社团的使命。我国的青少年社团始于民国时期。1919年,北京

4、高等师范学校附中的一些进步学生成立了少年学会,创办了少年半月刊,讨论问题主要涉及独立生活和实行工读、学生参政、男女同校、妇女解放问题。此后,学生社团大量涌现,成为青少年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尤其在国家危急的特殊时期,社团成为了学生心系国家、参与政治的重要组织,静坐、示威、游行、罢课等学生运动是当时学生社团的主要活动内容和形式。今天的学生社团,大多是有相同兴趣爱好者建立的,虽然作为学生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的角色依然没有改变,但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管理的使命感明显减弱。近年来,我们看到不少社团特别是环保志愿者行动、爱心义工服务队等在服务社会方面走在了其他社团的前列,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一些

5、兴趣类社团抓住时代的主题,拓展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关注民生时政,如创作极富时代感的作品赴施工现场、养老院、聋哑学校义演,为灾区义卖捐款,开展社会问题大调查等,受到了热烈欢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因此,从历史上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既是当代学生社团发展的根本目标,又应该成为今日学生社团应承担的社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使命。(二)“洋为中用”看社团的使命。在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社团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承担了许多社会义务,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教育青少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美国,团队作为培养领导才能的主要场所,是学生领袖的摇篮,是学生展露才华的主要平台和依托,比较强调学生民主意识和领导力的培养。美国学者

6、直接将社团功能概括为:提供直接的学习经验,开阔学生个体的文化视野;有效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提高知识技能的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特殊才能;建设性地利用休闲时间;为职业发展提供有利机会;逐步适应社会,培养社会能力和态度;强调学生的生活化;促进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学生社团在日本非常流行,学校对学生加入社团几乎是强制性的。社团的培养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在构成条件、组织方式、社会实践及活动形式上都形成了日本校园文化独有的特色。由于日本在教育观念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创新思维,故社团活动除了建立初期主题和活动场所申请需要经过学校批准之外,其他所有活动事宜,包括会员加入、前期宣传、活动安排及场地的布置,以及

7、内容等都由学生一手包办,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我国台湾地区,社团活动作为实施群育的最佳方式,具有“自我发展、公民与民主生活的训练、领导才能的培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等功能”。借鉴这些经验和实践,我认为,国外的社团以服务类定位较多,国内的社团以兴趣类定位过多,因此,社团要走出狭隘的小圈子,不能将育人目标仅仅定位于高一级的兴趣培养、技能提高,而应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服务社会意识的增强。(三)新形势下社团的功能定位。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今日的社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功能定位。一是弘扬兴趣、彰显个性。今日的社团类型丰富多彩,社员一般具有相应的专业兴趣和基础,在活动中能够

8、充分发挥、锻炼自我、张扬个性。因此,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兴趣爱好,扩大了求知领域,掌握了一技之长,发展了个性,健全了人格。社团成为其展示个性风采,激发独特创意,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二是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社团始终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依托为基础的,作为广大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社会的一个缩影和模拟环境。因此,社团的发展,不仅仅要有益于社员本身,而且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社团应该始终强调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社员会学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能力,开阔视野,从而摆脱狭隘的自我意识,提高对社会和社区事物的关心和参与,增强社会责任感

9、和使命感,增强个人的社会功能。三、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外教育社团功能(一)在类型设置上,注重多样化和宽泛性。社团大多是兴趣类的,社会服务型社团很少。兴趣类社团往往过于关注团员的个人特长和技能发展,忽视社会参与意识。但从社团最基本的功能上来,社团是一个凝聚青少年力量的社会组织,为广大在校外无处可去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去处,这个去处给予他们的是一种按照他们意愿营造的非强制、非说教的、平等的、民主的同伴文化氛围和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内容。因此,只要是青少年喜欢的、有意愿和感兴趣的,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任何领域都可以成立社团组织,不要一提到社团就只想到兴趣特长类社团,招收对象只是有特长的学生,实行选拔制,

10、这是对社团的片面理解。我们应该将社团作为一个最广泛、最基层的凝聚青少年、教育青少年的组织,扩展种类,使其多样化,放宽门槛,降低对特长的要求。(二)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德育为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教育战略中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各种价值观碰撞融合,一些旧的价值观被抛弃或质疑,新的价值观尚不明确。在这种状态下,青少年难免出现价值观上的模糊与混乱、偏激与摇摆等,无法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接纳,有的青少年甚至被引诱加入邪教、黑社团等非法团体。社团作为一个符合同辈文化群体的健康、积极的社会组织

11、,必须发挥应有的价值引导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团队文化和团队活动,将德育作为社团建设的一个指导思想贯穿始终,向社员积极传播正确思想和先进科学文化,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善恶,培养高尚情操,主动看待社会丑恶现象,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三)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社团不同于兴趣培训小组,社团的活动要在全体社员的共同参与和交往中完成,这实际是一种实践性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课堂上权威的说教,而是学生自身的体验,这种独特的体验正是社团的主要价值所在。因此,要避免社团活动形式化、娱乐化,强化社团的实践性,创造各种机会,参与社会、市政、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将活动现场变成

12、社团课堂。在活动内容上,在社团活动方式选择上,在讲授、范例分析和技能训练外,更多的是发现性学习、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他们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主动适应社会,而这正是素质教育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社团要求的。(四)在运作方式上,体现开放性和社会性。社团是一个大众的、面向全体的组织。开放性和社会性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团员的招募和入团的门槛设置上面向社会公众,不能仅限于培训班内部招生;破除教育行政部门发文、学校推荐、择优录用的旧观念和做法,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等社会渠道进行。二是在活动的组织和发动面上,不能仅仅限于社团成员之间或者场所

13、内部,要面向公众,发挥社团的示范性作用,走出场所,以社团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参与活动。(五)在体制管理上,体现主体性和自主性。社团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团员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技能,而且要学习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因此,吸纳团员参与必要的管理,锻炼其自理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是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大社会、服务大社会的必要准备。要摒弃社团指导老师包办一切的做法,真正认可学生作为社团主人的主体地位,通过建立团员的自理组织,如理事会等,推行社团自主管理体制,让他们全方位地认识社团、了解管理,体验民主和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在其中完成社会化。Reference:1王万民.国外青少年社团发展的特征及启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2,(4):45-46.2赵瑞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3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DB/OL.http:/www.china-4胡志宏.上海市社区青少年社团培育与建设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社团发展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5苏英姿.群体心理理论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应用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9-2-20:37-38.6李毅昂,梁业胜.课外教育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学生社团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0-4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