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抗日救亡与解放文学二章抗日救亡与解放文学第一节 年代文学概述一、概观:一、概观:年代是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战争时期,也是中华年代是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战争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转折时期,文学自觉的担负起了民族救民族伟大的转折时期,文学自觉的担负起了民族救亡的使命,战争与救亡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亡的使命,战争与救亡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本阶段文学的区域化特征很明显,可以分为:国统本阶段文学的区域化特征很明显,可以分为:国统区文学(重庆、昆明为中心)、解放区文学(延安区文学(重庆、昆明为中心)、解放区文学(延安为中心)、沦陷区文学(北京为中心)、以及上海为中心)、沦陷区文学(北京为中心)、以及上海为中心的孤岛文学为中心的孤岛文学一)国统区文学:(一)国统区文学:、抗战初期的救亡文学()、抗战初期的救亡文学()高扬英雄主义的文学,五四文学启蒙、个性解放和社高扬英雄主义的文学,五四文学启蒙、个性解放和社会革命的主题让位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文学观念会革命的主题让位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文学观念空前统一空前统一年月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出版会年月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出版会刊抗战文艺,将不同政治观点的文艺家联合在一刊抗战文艺,将不同政治观点的文艺家联合在一起,提出起,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爱国主义的口号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共同的思想追求,英雄主义的调子,成为这的主题和共同的思想追求,英雄主义的调子,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统一、鲜明而单纯的色彩个时期文学统一、鲜明而单纯的色彩体裁出现小型化、轻型化、速写化、及时化倾向体裁出现小型化、轻型化、速写化、及时化倾向文体上,报告文学和通讯成为热门的体裁;诗歌朝广场艺术发展,追求通俗、鲜明、昂扬色彩,出现了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便于宣传鼓动的形式;大众化小型轻便的文艺形式出现,以便有力配合抗战的宣传工作抗战初期的文学服从和服务于“救亡”这一时代中心,强调文学的功利性宣传性,表现了现代文学与民族命运血肉联系的特质,但文学时代性战斗性的获得,后果是文学多样性、个性和创造性的丧失,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理性沉思的文学()、理性沉思的文学()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人们的心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从初期的英雄主义和昂扬色彩逐渐沉静下来,开始理性的思从初期的英雄主义和昂扬色彩逐渐沉静下来,开始理性的思考战争前途和民族命运,出现了考战争前途和民族命运,出现了“新的苦闷和抑郁新的苦闷和抑郁”,民族,民族精神更加成熟和觉醒。
精神更加成熟和觉醒表现在文学上,首先是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表现在文学上,首先是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转向历史,在漫长的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的脊梁,发掘民族)转向历史,在漫长的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的脊梁,发掘民族的美德,总结民族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的借鉴,形成了以的美德,总结民族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的借鉴,形成了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历史剧创作热潮;郭沫若为代表的历史剧创作热潮;)思索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的优劣得失,如萧红呼兰河)思索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的优劣得失,如萧红呼兰河传、老舍四世同堂、曹禺北京人、家等;传、老舍四世同堂、曹禺北京人、家等;)探讨战争环境中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与发展道路,如路翎)探讨战争环境中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与发展道路,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沙汀困兽记等财主底儿女们,沙汀困兽记等、讽刺与暴露的文学()、讽刺与暴露的文学()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成立民主政府的主张,国统区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成立民主政府的主张,国统区掀起了民主运动的热潮,文学再一次承续了与民族命掀起了民主运动的热潮,文学再一次承续了与民族命运的血肉联系对黑暗的诅咒和对腐朽现实的否定,运的血肉联系对黑暗的诅咒和对腐朽现实的否定,以及知识分子在一个新的时代道路前的自省与历史总以及知识分子在一个新的时代道路前的自省与历史总结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
在期待、愤懑、焦躁不安等结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在期待、愤懑、焦躁不安等各种情感和情绪中,讽刺成为文学的主流手法,如丁各种情感和情绪中,讽刺成为文学的主流手法,如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升官图,宋之的的群西林的三块钱国币、升官图,宋之的的群猴,吴祖光的捉鬼传等钱钟书的围城、猴,吴祖光的捉鬼传等钱钟书的围城、张恨水的八十一梦等也显示出浓厚的讽刺和喜剧张恨水的八十一梦等也显示出浓厚的讽刺和喜剧色彩二)解放区文学(二)解放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呈现出明朗、素朴的色彩,政治上翻身的解放区文学呈现出明朗、素朴的色彩,政治上翻身的农民,要求文化上的翻身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农民,要求文化上的翻身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解放区文艺的法典,专业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解放区文艺的法典,专业作家与群众文艺相结合,表现在对新社会新生活的赞美家与群众文艺相结合,表现在对新社会新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群众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文学视角转向普通以及对群众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文学视角转向普通民众,文学向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民众,文学向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在政治的直接拖动下单向突进式发展的文学运动,强在政治的直接拖动下单向突进式发展的文学运动,强调服务于政治,相对忽视了文学自身的规律性,过分调服务于政治,相对忽视了文学自身的规律性,过分强调了工农兵方向,造成了表现对象的单一化,强调强调了工农兵方向,造成了表现对象的单一化,强调了对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放松了对艺术多样化了对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放松了对艺术多样化手法的自觉自觉追求。
手法的自觉自觉追求主要作家作品:主要作家作品:小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小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家庄的变迁等;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马烽、西戎吕梁英乾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等雄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等戏剧:新秦腔血泪仇、穷人恨;新秧歌剧兄戏剧:新秦腔血泪仇、穷人恨;新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话剧把眼光放远一点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话剧把眼光放远一点等诗歌: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诗歌: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张志民死不着等漳河水、张志民死不着等解放区文学的特征: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服务于时代政治的功利性;艺术追求的乡村化;服务于时代政治的功利性;艺术追求的乡村化;作者心态的作者心态的“工农兵工农兵”化缺陷:缺陷: 注重政治功利性,忽略了文学的艺术本体追求,缺少注重政治功利性,忽略了文学的艺术本体追求,缺少意蕴丰厚的艺术典型,艺术创新不足,艺术个性模糊,意蕴丰厚的艺术典型,艺术创新不足,艺术个性模糊,艺术意识的现代感缺乏。
艺术意识的现代感缺乏强调艺术的大众化,过分倚重于乡村文化和传统文化,强调艺术的大众化,过分倚重于乡村文化和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学的启蒙和创新精神散轶;放弃了对外国文五四新文学的启蒙和创新精神散轶;放弃了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形成了当时和以后一段时间文学和文化的学的学习,形成了当时和以后一段时间文学和文化的故步自封故步自封三)沦陷区文学(三)沦陷区文学主要集中于华北和东北沦陷区,受到日伪文化政策的主要集中于华北和东北沦陷区,受到日伪文化政策的影响,一方面转向乡土文学传统,以揭示沦陷区人民影响,一方面转向乡土文学传统,以揭示沦陷区人民真实的生存困境与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一方面重视真实的生存困境与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一方面重视对人的日常平凡生活的重新发现和肯定转向写苍凉的对人的日常平凡生活的重新发现和肯定转向写苍凉的人生,在平凡生活中去发现永久的人性如张爱玲为人生,在平凡生活中去发现永久的人性如张爱玲为代表的作家代表的作家沦陷区文学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雅俗文学的逐渐合流,沦陷区文学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雅俗文学的逐渐合流,出现了刘云若、秦瘦鸥等新言情小说作家,文学呈现出现了刘云若、秦瘦鸥等新言情小说作家,文学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局面。
出雅俗共赏的局面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讲话发表的时代文化背景(一)讲话发表的时代文化背景、革命政党对文艺的要求与作家创作的作品存在差距,五四、革命政党对文艺的要求与作家创作的作品存在差距,五四以来文艺作品对党领导的革命进展反映不够以来文艺作品对党领导的革命进展反映不够大批文艺工作者是来自于城市的知识分子,如何与工农兵、大批文艺工作者是来自于城市的知识分子,如何与工农兵相结合,消除隔膜,表现他们的革命人生,是一个急待解决相结合,消除隔膜,表现他们的革命人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战时的政治军事体制以及解放区工农兵读者对文学的特殊、战时的政治军事体制以及解放区工农兵读者对文学的特殊要求和期待迫切需要宣传式的作品要求和期待迫切需要宣传式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来自于国统区的文艺家习惯采用暴露与讽、在创作手法上,来自于国统区的文艺家习惯采用暴露与讽刺手法抨击时政,到解放区后,创作思维难以改变,对革命刺手法抨击时政,到解放区后,创作思维难以改变,对革命阵营内部的问题也采取同样的方法阵营内部的问题也采取同样的方法当时在解放区关于文艺问题的争论日渐强烈,有必要统一、当时在解放区关于文艺问题的争论日渐强烈,有必要统一思想和认识。
思想和认识二)讲话的主要内容:(二)讲话的主要内容:文学与革命关系问题:文学必须为工农兵服务,必须为文学与革命关系问题:文学必须为工农兵服务,必须为革命服务核心)革命服务核心)文学如何为工农兵服务问题:思想改造、与工农兵相结文学如何为工农兵服务问题:思想改造、与工农兵相结合如何处理普及与提高,解决文学的源与流的关系在普如何处理普及与提高,解决文学的源与流的关系在普及中提高文学的源是生活,流是传统及中提高文学的源是生活,流是传统文学要加强统一战线文学要加强统一战线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提出要开展文艺斗争,开展整风运动提出要开展文艺斗争,开展整风运动三)讲话的主要特点:(三)讲话的主要特点:主要讨论的是文学与革命的关系问题,把文学作为革主要讨论的是文学与革命的关系问题,把文学作为革命的一部分,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和功利性,而非文学命的一部分,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和功利性,而非文学的审美性的审美性发表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受制于毛泽东个人的文化发表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受制于毛泽东个人的文化和文学修养,因此具有历史局限性和个人性和文学修养,因此具有历史局限性和个人性。
从作家、作品、读者、社会四个要素来讲,讲话从作家、作品、读者、社会四个要素来讲,讲话主要讨论的是作家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作品构成与主要讨论的是作家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作品构成与读者审美因素读者审美因素四)讲话的历史意义(四)讲话的历史意义、 规范指导了解放区的文艺创作,带来文艺创作规范指导了解放区的文艺创作,带来文艺创作的新气象的新气象促进了解放区文艺的大众化、民族化,带来了解、促进了解放区文艺的大众化、民族化,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新形式放区文艺的新形式加强了文艺思想的统一和创作方法的统一,使文、加强了文艺思想的统一和创作方法的统一,使文艺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战争的需要艺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战争的需要解放后成为中共制定文艺政策的法典,影响到我、解放后成为中共制定文艺政策的法典,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三、文艺思潮的论争三、文艺思潮的论争(一)(一) 对抗战文艺与对抗战文艺与“抗战无关论抗战无关论”的论争的论争针对抗战初期文艺小型化、群众性、概念化的特点,针对抗战初期文艺小型化、群众性、概念化的特点,梁实秋坚持文艺的超阶级性和表现普遍的人性,批判梁实秋坚持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