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二古对今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5页
文档ID:317135823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二古对今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_第1页
1/5

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二6古对今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一、看拼音,写词语  liánɡ fēnɡ xī yánɡ lǐ zi ɡǔ jīn ( ) ( ) ( ) ( )  niǎo yǔ huā xiānɡ hé fēnɡ xì yǔ bīnɡ liánɡ(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 )对暮,( )对霜 )( )对( )( ),朝霞对( )( )2.( )对( ),柳对杨莺歌对燕舞,( )( )对( )( )三、请你对一对  例:天对(地)      山清对(水秀)  左对(   )  山对(   )  红花对(      )  少对(   )  有对(   )  风霜对(       )  手对(   )   西对(   )   夏热对(       )四、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1. 读了选文,你想到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了选文,你知道了哪两种鸟?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快乐阅读春对夏,秋对冬 池边柳,陌上桑 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 燕舞对莺飞,柳影对花香 白浪花千朵,青天雁一行1. 把字送回家 池 柳 桑 莺 浪 花氵( )木( )艹( )2. 补充词语池边( ) 陌上( ) 柳( ) 花( )3.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一写春—( ) 秋—( ) 柳—( )天地—( ) 山川—( ) 燕舞—( )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凉风 夕阳 李子 古今 鸟语花香 和风细雨 冰凉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2.(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三、请你对一对  例:天对(地)      山清对(水秀)  左对( 右  )  山对(水 )  红花对(绿叶 )  少对(多)  有对(无 )  风霜对(雪夜)  手对(脚)   西对(东)   夏热对(严寒)四、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1.读了选文,你想到的成语是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2.读了选文,你知道了哪两种鸟?它们分别是黄莺、燕子 五、快乐阅读春对夏,秋对冬 池边柳,陌上桑 天地对山川,山川对草木 燕舞对莺飞,柳影对花香 白浪花千朵,青天雁一行4. 把字送回家 池 柳 桑 莺 浪 花氵( 池 浪)木( 柳 )艹( 莺 花)5. 补充词语池边( 柳 ) 陌上(桑 ) 柳(影 ) 花(香 )6.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一写。

春—( 夏 ) 秋—( 冬) 柳—( 花 )天地—(山川 ) 山川—(草木 ) 燕舞—(莺飞)附送: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二6古对今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本课是由三组词语有序排列组合而成的韵文课文展示了古今四季气候特点,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适合学生朗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启迪学生们智慧的火花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圆、寒”等12个生字,会写 “古、凉”等7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文影音素材◆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趣入境: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课文《古对今》2.板书课题,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子歌”。

3.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古”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出示自读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3.交流识字方法4.再读课文,识词5.认读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三、品读课文,感知对子:1.自读课文,遇到读得不熟的字或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指名或指定小组互读对子,全班交流正音3.各种形式读对子,直到读熟4.交流对子歌中的特点:(1)反义词对:古对今 圆对方 晨对暮严寒对酷暑 春暖对秋凉(2)天气现象对:雪对霜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3)植物和动物对: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4)课件展示几种对子及相关图片5.背诵《古对今》,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1.指导7个生字的书写1)认读7个生字并组词2)师范写,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讨论交流3)作品展示,全班评价2.布置作业:同桌互背《古对今》◆ 教学反思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