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打好积累运用的底子(一、打好积累运用的底子(2828 分)分)1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粗犷(gung)抖擞(su)憔悴(cu)淅淅沥沥(x)B烘托(hng)莅临(l)确凿(zo)翻来覆去(f)C着落(zho)贮蓄(ch)发髻(j)人迹罕至(hn)D响晴(xing)高邈(mio)秕谷(b)咄咄逼人(du)阅读下面老舍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2运用你学到的“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参照示例,给划线句子标注“重音”和“停连”符号示例: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选段基调温和明朗,感情细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独特的喜爱之情B阅读文章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第段“城内”“城外”“山坡上”“小村庄”等词语,笔到之处,地点变化,文脉清晰,层次井然C第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这一句,比喻生动,赋予小村庄以图画美之神韵D第段中“蓝汪汪”和“蓝水晶”两个词,在这一语言环境中,为同义词,突出了济南“空中”超然物外、若有若无的特点4下面对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现在还常用的“高见”“赏光”“奉陪”都为谦辞;“小弟”“拙见”“见谅”都为敬辞B 金色花 荷叶母亲均为散文诗,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的形式呈现C我国古代诗歌体裁多样:观沧海为四言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D 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5默写填空古人之于志:孔子年少,即立志向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又强调坚持志向,永不屈服:“三军可以夺帅也,”。
曹操也是志向高远:“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景抒情,表达胸怀宇内、一统天下的壮志诗之缘于情:“,随君直到夜郎西”和“夜发清溪向三峡,”,抒发了诗仙李白对朋友的愁思之情;“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流露出游子马致远柔肠寸断的思乡之苦;“不知何处吹芦管,”和“遥怜故园菊,”,表达了边疆将士孤凄浓郁的思乡之情夫子之于学:孔子为万世师表,对“学习”有独到的论述:“,可以为师矣”,主张将“旧”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有“新”的收获;“学而不思则罔,”,注重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就会理解得更深刻;“三人行,强调善于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和缺点,择善而从,不善则改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参考示例,完成下面小题的两个任务,展示你的阅读收获6任务一:推荐“我”最喜爱的“那一篇”朝花夕拾共 10 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仿照下面两个示例,把你最喜爱的一篇,推荐给老师同学示例 书 名 内容简介 阿长与 山海经 文章写了一个叫阿长的女佣,她愚昧多事,毛病多多,但纯朴善良,特别关注少年鲁迅的喜好,为他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五猖会 文章先讲“五猖会”的来历,写“我”对它的期待,接着写父亲却命令“我”背书最后叙述等“我”“梦似的背完了”,开船出发,看到五猖会,却已兴趣全无,索然无味。
我”的推荐 7任务二:简评“我”最尊重的“那一人”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个性不同,各具特色,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为他(她)设计“人物名片”示 例 人物名片 姓 名:寿怀鉴(寿镜吾)人物特征:和蔼,方正,质朴,博学,严厉“我”的设计 姓 名:人物特征:二、(二、(8 8 分)分)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根据提示,填写空白,完成对次北固山下格律的认知四联: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联)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押韵:“前”“悬”“年”“边”都是作为 的字,押平声韵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句,“客路”点明人在旅途,与尾联“乡书”照应;“青山”点题,指“北固山”B全诗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情景交融,既有对美景欣赏的欣喜和赞叹,更有淡淡的思乡悲情C颔联句,“两岸阔”的一“阔”字,视野开阔,写出恢宏阔大之“大景”;“一帆悬”的一“帆”字,聚焦船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D这首诗,依照“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节奏诵读,音韵和美,顿挫有致,给人以美的律动和熏陶三、(三、(1313 分)分)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散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0解释加点的词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2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B陈太丘与友期行C友人便怒曰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3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 方正篇,记述了元方懂礼守信、彬彬有礼、方正不阿的性格特点,凸显了“方正篇”的旨趣。
咏雪选自言语篇,你认为胡儿和谢道韫谁的“咏雪言语”更高妙?请结合文意,写出你的理解四、(四、(1111 分)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鲁迅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14选文主要记述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情况,先后回忆了“到三味书屋”、师生大声读书、趁先生读书入神画画等一些趣事,行文流畅,文笔质朴15根据朝花夕拾阅读积累和对少年鲁迅的了解,请在第段画线句子“”处,再续写一个“也许是因为”句,并简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16抓“关键词句”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例如第段加点的“也虽然但最好然而”等词语,在照应上文、语意转折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使得文章连贯而严谨研读第段,你认为应该抓住画线句子的哪些关键词?请简析理由五、(五、(1010 分)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老冰棍 小时候,卖冰棍的吆喝声对我和弟弟有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力只要听见这声音,我们就撒腿往家跑,央求大人给一角钱一角钱能买两根冰棍。
大人高兴就给,不高兴就不给,有时他们兜里的确是一分钱都没有不知何时,卖冰棍的和买冰棍的想出了好办法用鸡蛋换冰棍我和弟弟非常喜欢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吃冰棍的自由度瞬间提高了许多再听见叫卖声,我们便心有灵犀地往家里的鸡窝跑有时母鸡趴在窝里执拗地守护它的蛋,我和弟弟便想办法驱赶母鸡,一时间鸡飞狗跳,好不热闹一个鸡蛋能换两根或三根冰棍,如果是两根,我们一人一根如果换了三根,便口头约定,谁吃完了自己的那根就可以吃第三根那时我们是多么珍惜生活中的一点点甜,比如一块饼干、一块糖、一根冰棍我不舍得把冰棍一口咬掉,而是慢条斯理地舔,尽可能延长享用时间弟弟人小鬼大,我才吃一半,他就已吃完,毫不犹豫地吃起我手里擎着的第三根最高兴的一次是我们找到两枚鸡蛋,换了六根冰棍,终于能吃得过瘾,也吃得从容淡定在物质匮乏的童年时代,冰棍起着慰藉和疗愈的作用我们情绪不佳时,大人总会安慰说,等卖冰棍的来了,给你买冰棍吃哟尽管这种话有时兑现有时不兑现偶尔,在炎热的天气里我们不知是感冒了还是中暑了,浑身难受,无精打采,不玩也不闹大人突然重视起来,带着我们去供销社门前找卖冰棍的我们坐在大树底下吃冰棍,绿荫如盖,微风习习,花坛里的鲜花正在盛开,灿烂似锦。
我们吃多少都可以,冰棍箱子就摆在眼前说也奇怪,吃过冰棍后我们又恢复了生龙活虎的样子我那时的理想是卖冰棍,或是当售货员,以为卖什么就能随便吃什么但是,一部电影让我的理想不那么坚定了那是黑三角,具体情节我没记清,却牢牢记住了一位面目狰狞的女特务,因为她是卖冰棍的!有一段时间,我看见卖冰棍的老太太,心里就会产生疑惧和联想,甚至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