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八章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uu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中国环境管理体系uu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基本制度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基本制度uu其他环境管理制度其他环境管理制度uu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一节第一节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一、中国环境管理的一、中国环境管理的一、中国环境管理的一、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方针和政策方针和政策方针和政策体系体系体系体系 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二、中国环境管理二、中国环境管理二、中国环境管理二、中国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体系体系体系体系 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三三三三)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四四四四)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五五五五) )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六六六六) )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七七七七) )已经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已经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已经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已经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三、中国环境管理的三、中国环境管理的三、中国环境管理的三、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机构机构机构体系体系体系体系1.环境管理行政机构环境管理行政机构2.环境管理立法机构环境管理立法机构一、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一、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 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不同的阶段,基本方针也随之发生变化。
不同的阶段,基本方针也随之发生变化环境保护的环境保护的“ “三十二字三十二字三十二字三十二字” ”方针方针方针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造福人民”最早是在最早是在1972年中国出席年中国出席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会议的代的代表发言中提出的,后于表发言中提出的,后于1973年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正式确立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正式确立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同步、三统一三同步、三统一三同步、三统一三同步、三统一” ”的方针该方针是在该方针是在1983年第二次全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来的,即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来的,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一方针被确定为我国环境这一方针被确定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战略方针,保护的基本战略方针,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改变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的状况,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宏观层次上,把在宏观层次上,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进行综合平衡把把环境保护与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资环境保护与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源配置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微观层次上,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在微观层次上,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控制新污染的产生新污染的产生,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三同时时”制度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三大政策:三大政策:三大政策: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治理” ” , “ “强化环境管理强化环境管理强化环境管理强化环境管理” ”“ “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治理” ” 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规定在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规定在技术改造中技术改造中控制污染是一项重要目标控制污染是一项重要目标,并规定,并规定防治污染的费防治污染的费用用要要占总费用占总费用的的7%以上对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实行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根据企业对环,根据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轻重和经济支持能力,规定出分期分批境污染的轻重和经济支持能力,规定出分期分批治理任务,治理任务,资金主要由企业和政府筹措资金主要由企业和政府筹措征收征收排污费排污费和和生态破坏补偿费生态破坏补偿费强化环境管理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的核心三大政策的核心逐渐逐渐建立和完善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法规与与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加大,加大执法力度执法力度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的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国及完整的国家和地方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的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实行地方各级政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环境目标责任制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对重要城市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排污许可制度,实行制度,实行污染排放总量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控制等二、中国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二、中国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宪法关于宪法关于宪法关于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的规定的规定的规定宪法宪法26条条规定,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第9条条,“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第第10条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第第22条条,“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化遗产”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1989年年12月颁布的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主要内容如下:主要内容如下:l环境管理的对象是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环境管理的对象是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要素城市和乡村等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要素l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污染或破坏环境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污染或破坏环境的单位或个人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的单位或个人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l规定规定环境保护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环境保护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基本原则则,公众参与原则等基本原则;应当;应当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限期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强制性应急措施制度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强制性应急措施制度等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l规定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及相应的法律义规定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及相应的法律义务l规定中央和地方环境管理机关的环境监督管理权限及任务规定中央和地方环境管理机关的环境监督管理权限及任务三三)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而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而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它以以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为依据为依据,是,是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的具体化。
因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的具体化因此,一般比较具体详细,是进行环境管理、此,一般比较具体详细,是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分为以下几类: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分为以下几类:1.土地利用规划法土地利用规划法包括国土整治、农业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等法规包括国土整治、农业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等法规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有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有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质保护、噪声控制、废物处置、农药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质保护、噪声控制、废物处置、农药及其他有毒物品的控制与管理,也包括其他公害的防治法规及其他有毒物品的控制与管理,也包括其他公害的防治法规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此类单行法律法规主要有目前,我国已颁布的此类单行法律法规主要有大气污染法大气污染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淮河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防护条例等。
等3.自然保护法自然保护法主要有主要有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水法、森林森林法法、草原法草原法、渔业法渔业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规定、森林防森林防火条例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