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陈祖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23KB
约10页
文档ID:311376926
陈祖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_第1页
1/10

学习国标?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标准?讲稿---------地质勘察及相关工程局部陈祖熀现就国标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中,对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以及对水土保持工程相关问题的规定,摘要说明,并对如何贯彻执行新标准化相关地质勘察及相关工程局部的规定,谈几点看法一、新标准对地质勘察提出的要求和规定新老标准比照,老标准是?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属于水利行业标准,新标准是?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新标准总结了老标准〔1998年版〕实施方法9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相关行业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依据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和开展趋势,为贯彻国家相关法规,预防控制和治理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危害,制定国标新标准新标准主要内容有总那么、根本规定、各设计阶段任务、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以及拦渣、斜坡防护、土地整治、防洪排导、降水蓄渗、临时防护、植被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等的规定要求新标准化很重要的是“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规定〞,包括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料〕场选址,以及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有关水土保持工程作出约束性规定。

新标准中有19条〔款〕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新标准中,有关地质勘察及环境地质的条〔款〕在相关设计中都有规定要求,现摘要局部如下:〔一〕在“3根本规定〞中有:3.2.1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文件:1.当主体工程建设地点、工程规模或布局发生变化时,水土保持方案及其设计文件应重新报批2.当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各类防护工程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应编制水土保持工程变更设计文件4.征占地面积在1公顷以上工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工程,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二〕在“和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中,有:4.2.1工程建议书阶段:1.简要说明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环境状况,预防监督与治理状况3.初步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4.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提出下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2.2可行性研究阶段:1.开展相应深度的勘测与调查以及必要的试验研究2.从水土保持角度论证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制约因素3.对主体工程的选址〔线〕、总体布置、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等比选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对主体工程提出优化设计要求和标准意见6.分析工程建设中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环节、因素、定量预测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量及分布,定性分析引起重力侵蚀、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

定性分析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类型及程度7.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按防治工程分类进行典型设计,并明确工程设计标准,估算工程量在5.4工程区概况介绍的根本要求中,应说明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及其它内容其中要求说明,工程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结构、岩层和岩性,折层、断裂和地震烈度、不良地质灾害等,工程建设区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等可研阶段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深度设计,要求对主体及附属工程取土场和弃渣场等,做出典型设计〔平面图、主要断面图、技术参数、稳定设计、主要工程量、估算费用等〕4.2.3初步设计阶段:1.开展相应深度的勘测与调查2.分区〔段〕复核土石方平衡及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4.在工程划分的根底上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设计6.2.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规定2.对主体工程征占地范围外的渣场、料场等,应逐步进行设计,并明确设计标准和工程量6.2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专章主要内容规定6.2.1概述内容3.自然环境概况应说明主体工程及主要单项工程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主要水土流失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发生区段、不良地质类型〕、本期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特性。

6.2.10水土保持专章附件10项内容中,应有:1.弃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协议书2.外购土石料等的防治责任书以及设计图册等在设计图册中,主要平面与断面图上表示地质与设计内容4.2.4施工图设计阶段:1.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单项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其它略〕〔三〕水土保持方案中,对地质调查和勘测的一般规定:5.2.1地质、地貌的调查内容、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地质调查内容,应包括地质构造,断裂和断层、岩性、地下水、地震烈度、不良地质灾害等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工程地质情况等2.地质调查,应采取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方式进行3.地貌调查内容,应包括工程区内的地形、地面坡度、沟壑密度、地表物质组成、土地利用类型等4.调查方法,应采用地形图调绘〔比例尺1∕5000~1∕10000〕,也可采用航片判读、地形图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5.2.4水土流失调查内容和方法,有5条规定,其中:1.水土流失调查内容,应包括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及强度、现状土壤侵蚀〔流失〕量或模数、土壤流失容许量、水土流失发生、开展、危害及其造成原因等2.调查方法:〔1〕水土流失类型和面积,应采取收集资料并结合现场实地勘察进行〔4〕水土流失发生、开展、危害及其造成原因应以调查和收集资料为主。

5.2.6工程调查与勘测调查内容和方法,有3条规定:1.主体工程的平面布局、施工组织,可采用收集相关资料及设计文件的方法2.对100万m3以上的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料〕场以及其他重要的防护工程,必须收集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及地形图〔比例尺不低于1∕10000〕,并进行补充测量3.工程建设可能影响的范围,应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5.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中〞,5.6.1条明确指出:工程建设区范围应包括建〔构〕筑物,临时施工生产、生活、道路,料场和弃渣场对外交通、供水、通信、施工用电线路等,水库正常蓄水位淹没区等永久和临时占地面积加外,在5.6.2条中,指出“直接影响区〞应包括〔1〕规模较小的拆迁安置和道路等专项设施建设区,〔2〕排洪泄水区下游,〔3〕开挖面下边坡〔4〕道路两侧,〔5〕灰渣场下风向,〔6〕塌陷区,〔7〕水库周边影响区,〔8〕地下开采对地面的影响区,〔9〕工程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区域等同时指出,对直接影响区应依据区域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主体工程设计文件结合对类比工程的调查,根据风向、边坡、洪水下泄、排水、塌陷、水库水位下落、水库周边可能引起的浸渍,排洪涵沟上、下游的滞洪、冲刷等因素。

经分析后确定,不应简单外延在确定防治责任范围的根底上,应划分防治分区,并分区进行典型设计、计算工程量二、新标准对工程选址〔线〕、取土〔石〕和弃渣场选址的规定:〔一〕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规定,3.2.1工程选址〔线〕有6条规定,其中: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最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2.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4.公路、铁路工程,在高填深挖路段,应采用加大桥隧比例的方案,减少大填大挖填高大于20米工挖深大于30米的,必须有桥隧比选方案路堤、路堑在保证边坡稳定的根底上,应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5.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6.工程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二〕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规定, 取土〔石、料〕场选址有4条规定:1.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2.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3.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宜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

4.在河道取沙〔砾〕料的应遵循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三〕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规定,弃土〔石、渣〕场选址有5条规定:1.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平安2.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3.禁止在对重要根底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及行洪平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4.不宜布设在流量较大的沟道,否那么应进行防洪论证5.在山丘区,宜选择荒沟、凹地、支毛沟,平原区宜选择凹地、荒地,风沙区应避开风口和易产生风蚀的地方在山区冲沟布置弃渣场是,应查明有否滑坡和泥石流,及其影响问题在河〔海〕岸选择弃渣场,应避开冲刷地带因为山区一局部沟谷或沟坡,常见滑坡、崩塌等不稳定场地在利用原有的弃〔堆〕渣场时,应查明原来有否拦挡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应界定水土保持的防治责任及范围同样,利用原有取土〔石、料〕场时,也要重视处理水土保持防治责任与范围弃渣涉及海岸、滩涂等地带的,应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弃渣场选址,还应结合主体工程特点,合理布置弃〔堆〕土〔石〕场地,减少长距离搬运对输变电工程塔位开挖量少、零星分散,采取就近选择小山沟、凹地等作为弃渣场地是合理的。

三、拦渣工程(一)拦渣工程的型式主要有(1)拦渣坝(2)挡渣墙(3)拦渣堤三种型式,以及(4)围渣堰型式其适用条件: 说明,在沟道中堆置弃渣或尾矿时,必须修建拦渣坝〔尾矿库〕 说明,弃渣体易发生滑坡、坍塌,在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渣墙 说明,弃渣堆置在河〔沟〕道旁边时,必须按防洪治导线布置拦渣堤应结合防洪要求进行布置 说明,围渣堰的设计要求,指出平地堆渣场,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施工条件,筑堰材料、弃渣岩性和数量等条件选择堰型〔二〕设计要求在新标准中,对上述各种型式拦渣工程都有明确的设计要求,其中: 拦渣坝〔尾矿库〕的设计要求:1.坝址选择:〔1〕应有足够库容,〔2〕两岸地形地质条件适合布置溢洪道和施工场地,〔3〕坝基宜为新鲜岩石或紧密土基,〔4〕附近筑坝所需土、石、砂料充足,水源条件满足,〔5〕排废距离近,库区淹没损失小,不影响河道行洪和下游防洪对库容问题,除考虑常规的弃堆渣量和河〔沟〕道上游带来泥沙淤积量之外,应查明库区两岸有否较大塌滑体或已有而未防治的弃土〔石〕堆积等,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增加的数量,或已占有的弃渣场库容量对坝基和两岸地形地质条件的要求,要根据设计坝型对地质地貌条件要求而定。

如紫金山矿区有拱坝和重力坝及土堤,琴亭湖工程拦渣坝有土坝和砌石坝结合建议参照相关坝型的勘测设计标准要求〔中小型工程〕,通过勘察,提出不同坝型对地质要求,提出地基处理意见,提供地质参数拦渣坝的溢洪道或排洪渠的设计非常重要,新标准对上游及周边来水处理,以及对库容与坝高等设计要求,做出了原那么规定应当防止出现类似××电厂煤灰坝〔堆石坝〕左岸排洪渠在陡冲沟交汇口,因暴雨的冲刷山坡塌滑,引起冲毁排洪渠事例;防止××水库土坝左岸溢洪道,先冲后护,泄洪冲刷岩土体,在大沟口河道淤积数万m3的水土流失问题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高拱坝设计,由于拱坝顶泄流对下游两岸与河床严重冲刷,将造成近万m3~数万m3岩土流失,由于防治的投资大,施工难,一般都采取“先冲后护〞原那么应当予以重视处理既要分析评价两岸山坡冲刷稳定问题,也要分析评价引起水土历史及危害输变电铁塔弃土100多m3要设置弃渣场,每基悬殊太大拦渣坝、挡渣墙及拦渣堤设计,要避开河流凹岸等冲刷地段,要考虑坝基、墙基和堤基的防冲刷工程措施,以及根底埋置深度还要考虑排洪渠出口地基的防冲措施拦渣坝、挡渣墙勘察设计,除按标准要求以外,应注意:〔1〕小型工程以现场调查为主,参考岩土经验指标。

大中型工程应按相关工程标准要求进行勘察设计〔2〕调查地基与山坡稳定条件,提供岩土设计计算参考值〔3〕调查堆渣体物质组成份,及其堆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