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技术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307322592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拼施工技术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梁;连续梁;悬拼1、引言连续结构体系梁已成为预应力混凝土桥的主要桥型之一。连续梁主要采用悬臂施工法。其中,悬臂浇筑是连续结构早期的施工方法,至今仍应用广泛;后来发展的悬臂拼装法逐渐被认可。实践表明,悬拼具有以下优越性:进度快、制梁条件好、收缩、徐变量少。线形好、悬拼前可知道混凝土28d强度。适合多跨梁施工。2、线形控制悬拼的各梁段连接后梁顶或梁底中心的连线称为梁顶或梁底的线形,相关的预拱度计算和施工控制测量工作即称为线形控制。桥梁的线形不顺,首先有损外观;如线形控制不严,合龙段有不允许的高差,将影响穿束工作,且增大钢束张拉阻力;桥中线误

2、差,将增大梁的扭矩。要控制好线形,应该把握以下环节:(1)节段预制当采用长线法预制节段时,台座可按半个“T”或整个“T”制作。台座的基础须按一定的允许承载力设计,避免制梁时台座的沉降影响预制线形。台座的底模标高应是可调的,以便制梁时进行必要的高程(梁底线形)调整。应对台座标高进行精确测量。(2)正确计算线形高程根据设计图、施工组织设计及预制线形,可以得到预计的各种计算参数值,并提前进行预拱度及挠度的理论计算,得到各节段块制造与施工安装高程。在计算T构的标高时,要注意连续梁一般是逐孔逐跨推进式施工,在确定T构的施工安装高程前,须考虑前一T构的标高,因其标高会受到相邻T构张拉合龙跨底板束等的影响。

3、(3)正确测量,总结规律在每一节段梁定位前后都要对线形等进行精确测量,及时汇集监控数据并进行分析,总结规律,为下一T构悬拼控制提供参数,调整下一T构的控制高程。测量最好定时进行,以减少温度影响。因为箱梁受日照影响,沿梁高或上、下游的温度梯度是非线性的,若不定时、适时测量,如测量时的温差太大,会引起悬臂的温差变形,测量数据可能会对施工产生误导作用。(4)控制1#块线形悬拼法施工的0#块一般是在墩顶灌注。1#块以后的节段是在地面上用长线法预制。1#块位于悬臂的根部,其它块在其延长线上,它的安装精度对以后的悬拼线形影响极大。0#块与1#块之间采用湿接头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精确控制1#块的线形。安装中

4、主要通过调整1#块的安装线形进行线形的调整,必须严格控制其高程、中线的位置,尽量减少悬拼时的纠偏工作。(5)线形调整由于各种原因,实际线形总是偏离设计线形,要求安装时随时调整。调整分2种:一是根据已安装T构实测资料,修正1#块的安装高程;另一种是1#块以后的纠偏。纠偏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因为对采用长线法预制的拼装块只能作微量纠偏,且若不及时纠偏,线形误差会越来越大,造成纠偏困难,且不易保证接合面的质量。纠偏可采用以下措施:垫铜片或石棉网。使节段块向有利方向偏转。石棉网经环氧树脂净浆浸透,以便粘贴。宽度在10cm左右,以控制最大预留缝的胶量和厚度的均匀性;厚度可根据计算求得,一次调整石棉网厚度不宜

5、大于5mm。利用临时张拉束。临时张拉可采取张拉一部分力筋,或在箱梁内壁设置临时张拉齿块,如图2所示。在各临时张拉束上施加不同的力,挤出匹配面上多余的环氧树脂胶泥,也可以达到纠偏的目的。实践证明,其操作相对方便,效果也较明显。3、剪力腱的设计剪力腱也称剪力槽,设在箱梁底板、腹板和顶板端部,其作用主要有以下2方面:(1)传递剪力。节段块的剪力传递,主要靠摩阻力,部分靠剪力腱。腹板剪力腱主要是抵消竖向剪力;顶板剪力腱主要完成顶板横向力的传递。当桥面较宽、翼板悬臂较长时,悬臂部分也须设置。(2)施工定位。节段块端部匹配面上设置剪力腱,悬拼时能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便于悬拼施工。因此,悬拼施工的桥梁,剪力

6、腱不可不设,也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将给制造、安装带来不便。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合理设置剪力腱。例如根据连续梁在悬拼施工过程中及成桥后的受力特点可知:在靠近支点处竖向剪力较大,向跨中逐渐减小,最后几乎为零,可酌情减少腹板剪力腱。4、匹配面的处理对于预应力结构来讲,如预应力筋遭到锈蚀是危险的,为推广采用悬拼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须解决好几个问题,防止力筋的锈蚀:(1)匹配面的粘结剂目前,较好的粘结剂是采用环氧树脂加水泥作填料来配制。资料表明,其实用性能良好,可根据温度情况采用不同的配方,能较好的满足力学性能和工艺方面的要求。因设置了剪力腱,匹配面凹凸不平,竖直胶接缝厚度s与斜面厚度x不等,x=s.c

7、os,给涂胶工作带来不便。要保证涂胶既薄又均匀,且临时张拉后胶接缝厚度最好不超过1mm。力筋孔多采用埋置式制作,即在构件内设定的钢筋位置预埋波纹管道,便于以后穿束张拉。顶板束通常是通长束,越靠近支点的节段块,其顶板束越多。因此在胶拼时需要妥善处理孔口。可粘贴一块厚约10mm的经环氧树脂浸泡过的海绵垫圈,效果较好,可防止压浆时漏浆及匹配面处串孔、堵孔等现象,影响以后穿束。(2)匹配面的锚头封端处理封锚端实际上是一个槽口,因锚头和锚垫板有一定的厚度以及钢束割断后有预留长度,故该槽口需保证一定深度。对匹配面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削弱。处理不好,锚头封端处可能成为匹配面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方面,由于力筋张拉

8、后,节段混凝土局部承压相当大,锚头混凝土会产生徐变;另一方面,封端用的混凝土会产生收缩。这将会造成匹配面不密贴,甚至会出现裂缝,根本就不存在预应力了。故较早进行锚头封端可使该处受到一定的预压力,比较有利,这就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锚头封端时间,既不影响工程进度,又能保证该处质量,防止开裂。另外,为了较好地避免该处局部开裂,封端混凝土中适当加一些微膨胀剂。5、压浆管道压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预应力筋不受腐蚀。目前的工艺是先用高压水检查管道的畅通、匹配面的密贴情况以及封端情况后再进行正式压浆,直到出浆口出浓浆。封闭出浆口持压几min,以保证水泥浆尽量充满管道。压浆是在局部封锚后进行的,尚未进行

9、封端,封锚水泥砂浆极易收缩开裂,造成压浆时漏浆,直接影响持压效果;且水泥浆在管道内会产生收缩,使压浆质量难以控制。故除了保证封端质量外,若在水泥浆中加入适量微膨胀剂,选取合适的配合比,则既能使压浆工作能顺利进行,又能使凝固后的水泥浆尽量充满管道,尽可能地排出管道内的水和空气,避免力筋受蚀。值得提出的是,在正式压浆前,必须检查管道畅通及渗漏情况,在压浆时,若从一端压不通,须及时处理,不得从另一端补压了事。6、部分预应力采用悬拼施工,节段块匹配面没有普通钢筋通过,粘结剂粘结强度不能保证等同于整体混凝土抗拉强度。若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受荷载作用后,下翼缘会出现拉应力,可能引起胶接面的开裂,使力筋受蚀

10、。在没有可靠构造、施工措施前,作者以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不能采用悬拼施工。并建议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梁的各个截面混凝土有不小于0.5MPa的压应力作为储备。(上接130页)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创作境界。董希文的山歌拉萨河边等创作,真实而又具体,生动而又细腻,他在油画中引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手法”,实践了他所追求的油画民族化道路的艺术风格。靳尚谊创作的医生画家和塔吉克新娘,既有古典油画技法的艺术语言,又有现实主义艺术的内在成分,以具体的结构代替了简单的概括,以生动细腻的描绘和逼真的写实艺术手法,充分显示出画家特有的个性审美倾向,蕴含着鲜明的东方地域特色。从这些著名画家的艺术创作中,

11、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主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不同的追求导致了不同的油画表现技法,使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展现出较为多样的个性风格面貌。画家对生活的熟悉和热爱造就了绘画题材的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中国艺术是意象、意境、象征、观念及符号性质的主客观结合的艺术。作为我国的写实艺术,也是这个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关注社会人生的倾向,在当代油画创作中有其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在当代既是一种艺术思想倾向,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不能将其单纯归结为一种艺术样式,一种艺术语言系统,一种艺术主张,一种人文关怀精神。现实主义艺术具有面向人生的精神,有着永远的价值,它采用便于大众理解

12、的直接写实手法,作为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方法。艺术家要研究现实,还要如实地反映现实,真实描写普通人的生活,现实主义中的“现”就是强调其当下性和时代性,而“实”则是强调其真实性,不对生活加以美化和粉饰。用现实主义的精神和造型方法来丰富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扩展了中国绘画的语言内涵,使之呈现出一种与时代息息相通的审美面貌。现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范畴,面对新的历史局面,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观念与实践上有效地拓展现实主义绘画。求实、实证、人文、独立、自信和无畏精神的集合与弘扬是现实主义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最大价值所在。参考文献:1(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0).2章文熙美术创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3吴葆伦油画技法与鉴赏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8).责任编辑:文康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