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创****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7.50KB
约21页
文档ID:303943903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_第1页
1/21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部 门:纺织服装学院部门负责人:李长龙专业负责人:谢艳霞审 核:凤 权校 长:王绍武制订日期:2020年6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学生能够通过终身学习,在独立和团队工作中,持续增强和展示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专业能力,综合应用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其他新拓展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在长三角和全国各地的非织造材料、非织造工程、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领域和其他新行业,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质量控制、营销贸易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优秀者成为所在领域的技术或管理高级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1) 展示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身心、人文科学素养、工程职业规范,主动承担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2) 主动锤炼项目管理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应用分析与设计、加工与制造、测试与控制、研究与优化等专业知识,承担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多学科背景下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质量控制、营销贸易等工作。

3) 顺应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学科交叉发展形式,针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实际问题,运用数学、化学、物理、力学和工程科学等知识,经分析、判断和综合处理等过程,提出并践行解决方案4) 主动提高多学科背景下的沟通和跨文化条件下的交流能力,拓展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服务工作5) 主动锤炼团队精神、有效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主动拓展和尽快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在专业和职业方面获得持续发展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基础和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设计项目为载体,解决非织造作品、工艺或系统在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全周期,在非织造产品与工程领域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实验、推理、建模等方法,在非织造作品、工艺或系统的构思与设计阶段,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表达和分析复杂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获得有效结论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非织造产品、工艺或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分析、计算、设计、开发,或预测与模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效果,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分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以及在非织造作品、工艺、系统研发设计全过程的工程实践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毕业要求10:沟通:在非织造作品、工艺、系统研发设计全过程的工程实践中,能够就非织造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以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形式有效沟通和交流。

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以一定的国际视野进行沟通和交流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从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本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支撑关系矩阵图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3培养目标4培养目标5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毕业要求及分解指标项毕业要求指标点1.工程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基础和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设计项目为载体,解决非织造作品、工艺或系统在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全周期,在非织造产品与工程领域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1-1数学与自然科学:能够应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物理、化学等等知识解决工程问题;1-2工程基础:应用电工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知识分析和解决非织造工程的基本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设计思维;1-3专业基础:应用纺织材料学、纺织化学、非织造学、粘合剂与助剂、非织造布后整理等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并系统地运用在非织造项目或产品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全过程中。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实验、推理、建模等方法,在非织造作品、工艺或系统的构思与设计阶段,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表达和分析复杂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获得有效结论2-1识别和判断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非织造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2-2 表达问题: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正确表达非织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2-3 提出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检索和分析文献,研究并提出解决复杂非织造工程问题的多种方案2-4 分析合理性:能够运用基本原理,结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非织造产品、工艺或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3-1构思方案:能够根据特定需求,分析非织造产品、工艺或系统设计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关键环节,确定设计目标3-2 设计方案:根据非织造工程参数要求或产品性能分析结果,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体现创新意识,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工艺、测试方法、设备参数或流程结构,形成系统方案。

3-3 验证可行性:利用仿真、建模、实验等手段验证系统方案的可行性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4-1分析问题: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针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物理、化学现象,建立假设并选择需要验证的关键问题,通过检索相关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实验验证: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明确研究目的、原理及要求,应用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选择研究路线,确定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等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并搭建合理的实验系统平台,选择有效的采集测试仪器,运用科学方法正确的采集、整理实验数据4-3结果分析:运用谱图分析、元素测试、外观形貌及现代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实验数据的分布规律,解释实验数据的物理、化学或工程意义,通过信息综合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分析、计算、设计、开发,或预测与模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效果,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信息技术工具:应用图书馆工具(检索、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检索并获取信息,对主要信息整理与分类,甄别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取信息中重点和创新的内容,找出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列出参考文献,获得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5-2现代工程工具:能够开发、使用现代仪器设备,对非织造产品的结构、性能、工艺进行分析、计算、预测与模拟,理解其适用范围与局限性5-3预测与模拟:能够开发或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语言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设计、表达、预测和模拟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复杂问题及解决效果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分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6-1工程经历:具有非织造类企业全流程实习的经历,具备解决复杂非织造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6-2标准与知识产权:掌握与非织造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6-3评估影响:能够分析非织造系统、工艺过程及其产品的开发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理解内涵: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7-2考虑影响:理解非织造工程实践对环境的影响,能够在非织造工程实践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7-3分析影响:能够分析评价原料使用、加工过程、产品应用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非织造材料与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8-1核心价值观: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8-2职业道德与规范:理解非织造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8-3社会责任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遵纪守法,主动履行社会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以及在非织造作品、工艺、系统研发设计全过程的工程实践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9-1团队意识: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具备团队意识,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9-2个体角色: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胜任团队中单一个体的责任。

9-3领导团队:能够听取并综合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科学制定计划,合理分配任务,承担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在非织造作品、工艺、系统研发设计全过程的工程实践中,能够就非织造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以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形式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以一定的国际视野进行沟通和交流10-1专业交流:能够应用非织造工程专业知识,通过言语、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