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01729133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李文 高健摘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已成为当前课程建设关注的焦点,它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知识更新的速度性及知识传递的辐射性,对构建开放、健康、和谐、互助的网络学习平台,服务“学习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Key: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信息化技术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现代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应使其功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需求,其建设过程是持

2、续、不断改进的。“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构建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大致经历了理论与实践并行、理论服务实践、理实一体化三个阶段。1今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正逐步发生变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佳”载体。因此,本文以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借助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通过校企合作(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

3、学生共同参与),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展现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在线开放课程。(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背景1.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存在“偏轨和滞后”现象。高职院校某一专业的创建与发展要依托于行业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要与行业、企业生产任务相吻合,教学内容的更新要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目前,由于新知识呈爆炸式增长态势,教学内容与现行技术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需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架起学校与企业、师傅与学生(徒弟)之间信息互通的桥梁。2.个性化发展与教学模式存在不匹配现象。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是多元化的(普高统招生源、对口

4、单招生源及对口“3+2”生源),他们的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使同一类型生源的学生也不相同。因此,如何精准施教,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整体学生的共同发展,需要以“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探索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3.软硬件技术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保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确保“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质量和利用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是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或技能)作为新知识的起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技能)中,

5、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技能),其过程是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互联网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多样化,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促使学习者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而建构主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为前提,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递进和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进行结构化课程设计,构建的课程内容应涵盖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1.教学项目贴近实际工作任务,基本教学资源满足“混合式”教学模式需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项目虽

6、来源于生产岗位,但需经过改造后(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现有实训场所、实训条件等因素),才能变成便于实施的教学项目。开展教学项目所需的教学资源按应用类型分为课程设计类和内容资源类,课程设计类主要包含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学设计(整体、单元)、学习指导等内容,内容资源主要包含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电子教材、电子挂图、微视频、教学动画、习题库、试题库、实训设备等内容2。内容资源以碎片化形式建设为基础,通过素材资源、积件资源、模块资源、课程资源等四个层次,以图片、音视频、动画、虚拟仿真、文本等形式呈现,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进行自主学习。2.教学案例详实,拓展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高职教育要以

7、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进行有差别施教,要引导学生认识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帮助他们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拓展资源要很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体现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技术,便于学习者自学、检索、交流,可采取企业案例、职业工种培训、专家讲座视频、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名家在线指导等形式展现。(1)企业案例:主要包含不同厂家、型号的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解说视频、规范维护视频(弥补授课时设备型号单一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数控机床认识);典型部件装配视频(贴近生产岗位、提供学习案例);数控机床典型故障维修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数控设备自动生产线成功案例视

8、频(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等资源。(2)职业工种培训包:主要包含与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职业岗位相近的教学资源,例如:數控机床电气系统装调与维修、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教学资源,使学生了解其它工种基础知识,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应用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相关知识和技能。(3)专家讲座:主要包含邀请行业专家技术培训视频(例如:运用球杆仪诊断机床故障、柔性生产线设备布局与生产调度等)、学术报告(数控设备维修专业发展趋势及最新技术等),拓宽学生专业领域,激发学生勇攀技术高峰的学习热情。(4)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主要包含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产品,并以文本形式介绍产品、视频形式展示功能,以

9、供学生参考、学习,为学生提供范例,提高学生创新意识。(5)名家在线指导:邀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专家等人员加入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定期、定时地为师生开展技术讲座,不定期地解答师生提出的技术疑惑,为校企合作架起信息交流的桥梁。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措施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建立开放性的课程学习平台,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为基础,实现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课外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一)课程建设思路1.课程培养目标。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识别、安装、调试、维修),结合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10、分析的结果,确定识别机械结构、拆装主传动装置、拆装进给传动装置、拆装辅助装置、整机调试等五个教学项目。通过学习,学生具有测绘、拆装、调试数控机床(车床)的能力,能对数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树立环保意识、质量品质意识,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2.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职业岗位和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课程标准,以企业生产案例为项目载体整合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缩短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距离;以数控机床机械装调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采取“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

11、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实现“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质参与、师生平等互动”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二)以碎片化教学资源为基础,精细化课程内容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以数控机床机械功能部件(或整机)装配、调整和维修为主线,突破课程界限,依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确定工作任务,细化教学内容,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具体如表1所示。(三)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对机械部分要完成“拆、装、测、调、试”等工作任务,其中,工具的使用是基

12、础,拆卸、装配是重点,检测与正确调整是关键,调试和验收是难点。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力、沟通力及协作力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教、做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如表2所示。以“数控铣床主轴部件拆装”教学项目为例,教学环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完成任务、课下拓展三个阶段。1.课前预习:教师课前在资源共享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平台了解学习任务,查阅教学资源,并完成自测试题,通过成绩查询功能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自测统计功能分析学生自学情况,做好课前准备工作。2.课堂教学环节分为交

13、流、讲解、协作、共享几个阶段。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情况,对学习者存在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对特殊学生进行个体指导;学生在解决疑惑问题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主轴部件拆装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待教师确认后(或学生自行仿真模拟,确定拆装方案),按时、保质完成主轴部件的拆装训练,教师巡视指导,记录教学过程;学生对在拆装训练过程中存在(或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交流,并上传平台分享经验,教师最后做出总结性评价,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育人过程。3.课后拓展:学生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完成任务作业,借助拓展资源,熟悉掌握与本任务相近或相关的知识,依靠机电仿真软件、三维造型软件,为实现某一功能或运动轨迹,创新产品结构,并将创作

14、思路(结果)上传共享平台,逐步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好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反思,完善下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四)建立理实一体、虚实一体化、数实一体化的训教场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知识都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课程,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通、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合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化、虚擬仿真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实训设备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场所。校内实训在校内训教场所进行,其应满足学习者基

15、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习者(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校内实训设备(工装)按照一个自然班30人配置,硬件实训设备(6台套)主要包含小型数控车床、小型数控加工中心、拆装工量具、数控车床自动装夹装置、两轴十字滑台、激光干涉仪、球杆仪、生产型数控车床、生产型加工中心等实训设备与工量具。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精品资源共享平台,以智能终端(电脑)形式展现给学生,实现训教场所网络全覆盖,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场所有机融合,以便于项目教学的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在校外训教场所进行,校外训教场所(企业)应拓展学生专业学习领域,提升学习者(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分配实习岗位,为学生成为合格

16、的职业人做准备。(五)建立专兼结合、理实一体复合型师资队伍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课程组由多名学历高、知识新、锐意进取的中青年教师任主讲,1名教师赴德国巴登符腾堡(曼海姆)双元技术大学进行“智能制造类专业办学及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学习,2名教师赴日本FANUC公司进行数控机床维修技术的学习,3名教师赴大连机床集团公司等企业进行顶岗研修学习;聘请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工巧匠与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是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教学团队,如表3所示。(六)完善评价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教学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比例为7:3)4。过程性考核分为知识和技能两部分,其中知识考核包含课前自测、课后练习两部分,课前自测主要涉及专业基础知识,学生课前自学即可掌握,主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课后练习主要涉及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