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语》专题复习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9204669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4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论语》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论语》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2年《论语》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2年《论语》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2年《论语》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论语》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语》专题复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专题复习 -论语选读题目精选(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4( 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2 分)(2)子路为什么不赞同丈人隐而不仕的行为?(2 分)24(1)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

2、看来,孔子这些人身处乱世不隐居修心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2 分)(2) 子路认为隐者不做官不合乎礼,因为保持了自己的纯洁,就会搅乱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人际关系,(1 分)不管自己的主张能否得到实现,都要积极出仕,尽力而为。(1 分)(三)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22 题(6 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24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3、。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注释】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戏:开玩笑,逗趣。22.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子游任武城行政长官,孔子去看他,听到处处弦歌之声。孔子批评子游在这么小的地方施行礼乐教化,是用牛刀杀鸡。B孔子既对子游在小小的武城里用礼乐来治理而感到高兴,又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而感到惋惜。C 子游把弦歌看成是学道的方法,他遵循孔子教导,认为不管是在上位的君子, 还

4、是普通百姓, 学了礼乐道理都能从中受益。D 孔子对学生的行为很满意,却说了反话; 当学生正言以对,他马上承认是在开玩笑。这说明孔子为人幽默,教育方法灵活。(2)“弦歌之声”,就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根据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乐教观的理解。(3 分)答:22. (1)A。(“割鸡焉用牛刀?”不是在批评子游,而是体现孔子对子游能在小小的武城施行礼乐之治的欢愉之情,同时也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感到惋惜。)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

5、,共 24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从孔子对子游礼乐之治实践的充分肯定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乐教观是:一是可通过“弦歌之声”来传授礼乐之道;二是“弦歌之声”不仅可教化在上位的君子,也可以教化普通百姓;三是“弦歌之声”应该加以推广,“以牛刀杀牛”,从而达到天下大治。【参考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子路从而后,

6、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24( 1)请写出一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1 分)(2)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对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你如何评价?(3 分)24(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一心求仕,知其不可而为之。我认为,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 体现了一种坚定、 执著和知难而进的人生态度。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7、-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24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提出的政治理想确实难以实现,因而孔子的周游列国,四处奔走往往无功而返,无济于事,但这不应该成为被讥讽和批评的理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倡导的积极入世精神, 是人性光辉和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意义, 即使时光再流逝一万年,这种言行还是值得肯定的,这种精神即使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三)阅读论语中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一)子贡曰

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24( 1)子贡引用诗经的话来说明什么?(2 分)(2)在这两章中, 孔子对子贡、 子夏两位学生都进行了表扬,为什么?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简要分析。(2 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9、-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24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4(1)切磋琢磨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子贡引用这句诗,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2 分)(2)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都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体现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的教育原则。(2 分)(三)阅读论语中的这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 分)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

10、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4(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尝独立,鲤趋而过庭。(1 分)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 分)(2)文中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24( 1)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2)孔子爱一切人如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教育上没有私心。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

11、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24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参考译文】陈亢向伯鱼问道: “您在令尊那里听到特殊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没有 ?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 学礼没有 ?我回答说: 没有。他说: 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处世。我回去就学礼。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 “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

12、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24( 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语含讥讽?(2 分)(2)荷蓧丈人为什么后来又热情款待了子路呢?请简要分析?( 2 分)(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24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 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2 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13、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24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邀请子路留宿其家, 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 1 分)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1 分)(三)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

14、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24.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2 分)(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 分)24. (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 (1 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 分)。(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15、分)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24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4(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称之为“德之贼”?(2 分)(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2分)24(1)孔子所说的“乡原”,指那些看似忠厚而实际上不讲道德原则,媚俗趋时、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孔子主张以仁、礼为原则,注重“仁”和“礼”的

16、统一,所以愤怒斥责“乡原”。(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之问不搞小动作; 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在互相拆台。(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20XX年浙江高考卷)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 , 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 天何言哉 ?”24.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 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 分)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24 页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答案】( 1)举一反三( 2)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