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292747032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6理想(流水河)7*短文两篇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素珊)*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我的信念(玛丽居里)10论语十则第6课理想一、尝试探疑?激活思维理想是一个神圣而又诱人的字眼。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亲爱的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读读流沙河的理想吧,或许对你把握人生航向,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 认真读一读,理清本诗的思路,把握本诗的结构。2. 仔细想一想,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揣摩本诗的思想内容,理解本诗的主旨。3. 细致品一品,体会本诗形象化的语言,领会本诗诗句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4. 相互说

2、一说,你树立了怎样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1. 二、自主学习?学法建议建议同学们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探究本诗的脉络。探究本诗的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研究清楚,探讨明白。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一目了然:2. 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人格意义(4.5.6.7

3、)鼓舞人们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总分总建议同学们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依据自己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探究词句的含义。本课是一首哲理诗,其诗句含义十分深刻,要认真揣摩,反复品味,细致探究,悟出真谛。首先,我们要学会在品析某诗句时善于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有针对性、探究性,便于理解。如对诗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的理解,我们可以提出“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等问题进行探究。其次,对诗句的理解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停留在诗句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诗句所蕴藏的深刻的含义。仍以上句为例,我们可以联系古今胸怀理想、为理想而

4、奋斗的志士的例子,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例来理解:处境虽寂寥,但精神欢愉,心胸欢畅;毕竟有时遭误解,因而欢笑之中肯定有酸辛。建议同学们品读本课优美的诗句,并背诵下来,以加强自己的语言积累。如本诗的第三节,我们要领悟其精妙的比喻,揣摩“珍珠链”“脊梁骨”的喻意;体会动词使用的精巧,探究“贯”“串”“照”的深刻含义。三、典例剖析?潜能开发例1下列诗句,哪些句子是比喻,哪些句子是拟人?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但理想却从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因此要扣住比喻和拟人的特点,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答案比喻:理想是还

5、魂的仙草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拟人: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唤浪子回头例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一诗句的含义。思路分析本题慎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含义尽量要全面,联系实际尽量要是自己亲身体验的,要反复揣摩,还可以与同学交流。答案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例3读下列诗句,请写几句赏析的文字。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发芽,榆杨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本题考查的是诗句赏析。对这类题目,同学们可以从不

6、同的赏析角度出发,任选一个角度,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1. 从修辞的角度,讨论一下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2. 从诗句内容的角度,分析其深刻的内涵。3. 从诗人情感的角度,想一想,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4. 从自己实际的角度,体验一下诗句的作用。7. 行道树说课稿一、教材来源行道树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二、教材分析本文采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新,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树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本文还通过行道树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类的无知行为对比,表现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人

7、生哲理。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精辟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教学时应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联系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三、学情分析七年级是七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

8、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四、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再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本文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为:1、知识和技能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研究的习惯,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的情感,知道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学习奉献

9、者的崇高精神。其中朗读、体味、领悟是学习的重点,理解无私奉献者形象是学习的难点。五、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1、教法设计情景创设法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把握与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的贴近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朗读感悟法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学生默读、朗读、赏读、品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启迪。 对话互动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建构文本意义

10、,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学法指导圈点批注法通过画一画、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养成读书就动脑动笔的习惯。 探究阅读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提出疑问,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设置情景:炎炎夏日,当你走在光秃秃的道路上你的感觉是什么?烈日当头,当你走在城市的水泥路面上时,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呢?2、多媒体显示行道树,学生用优美的词语形容,揭示课题。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初步感知行道树的作用,形成与文章感情相一致的价值倾向;同时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课前预习对照导

11、语,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正音释义。运用文中优美词语,写一段表意完整的话,课堂交流。2、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写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谈整体感受。引导学生逐步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片段练习,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明确学习方向。并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三)赏读课文,感悟情感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喜欢的句子和语段并在旁写上感受。2、学生朗读喜欢的句子和语段(朗读时要说出欣赏的理由)其间可用学生赛读,师生赛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发音、停顿、语速、语调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朗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要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如喜欢的方式,擅长的方式,独特的方

12、式等)表达出对朗读内容个性化的反应。叶圣陶曾说:“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本文文质优美,篇幅短小,适于朗读。学生朗读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1、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自由提问(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中间可启发学生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并理解它,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文章表达方法的思索)2、找学生代表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堕落”一词应如何理解?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忧愁”和“快乐”是否矛盾?为什么?

13、、“神圣”、“痛苦”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文章运用了几处对比?有何作用?然后学生分组讨论。3、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纸条的形式交给老师,再在全班集体讨论。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目标。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主动的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长短的思索,有了困惑而没法解决它,到讨论时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叶圣陶语)(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1、学生扮演“行道树”、“记者

14、”和“主持人”,由“记者”采访“行道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2、由树到人你觉得本文只是在写树吗?你是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举出例子来说明?(播放徐本禹、雷锋资料,帮助理解)3、设计广告词和标语设计一到两句广告词和标语,来表现行道树的内存形象和崇高精神。(学生设计时播放音乐好大一棵树)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引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六)、归纳小结,升华情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自行小结,可从方法、知识、情感等方面谈)2、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

15、言结束本文的教学:我们是社会的一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奉献中大放异彩。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整理小结的习惯,通过充满激情的语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升华情感。让学生做一名行动者,自觉投入到无私奉献者的行列中去。第一次真好说课稿说教材教材简析: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材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真好!告诉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虽是略读课文,但文章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也很典型,可以作为写作的典范。1. 教学要求:根据新大纲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论。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章深长的意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领悟“第一次真好”的内涵。难点是培养学生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