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政策法规XXXX年考证培训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92444605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73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XXXX年考证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XXXX年考证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XXXX年考证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政策法规XXXX年考证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政策法规XXXX年考证培训(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2021年考证培训授课教师:王雪莲2021.5深圳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公共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住房保障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政策针对专门人群促进公益慈善事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国防政策外交政策文化政策一、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资源供给模式P8:1、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并在其中分担一点的资源供给责任;2、通过减免税收和其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3、通过政府购置效劳等方式向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和其他各类公益活动的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形成公共财政提供的资金与社会力量组织的人力相结合的资源供给模式。 二、有关社会建

2、设的法规政策 1、十八大报告: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2、十八届三中全会:社会治理的目标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有和谐有序 三、社会工作实践队社会工法规与政策的作用 1、在社会政策实施中的作用 2、在社会政策制定、评估和改革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具有“专家和“基层实践者的双重角色。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 一、 政府购置效劳的主体: 1、民政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估; 2、各级财政部门方案审核、经费安排、监督管理; 3、有关部门及群团组织负责本体系的效劳需求评估、申报社会效劳方案并具体实施。 二、政府购置社会工作效劳的对象 社会团体、民

3、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以及企事业单位 三、政府购置社会工作效劳的范围 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效劳专业第三章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社会救助的种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专项救助医疗救助制度城乡特困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就业救助法律援助临时救助受害人员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低保资格: 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个根本要件。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可申请低保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配偶、父母、未成年子女;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在受本科及以

4、下学历教育的子女;其他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员 不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连续三年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在监狱、劳动教养场所服刑、劳动教养的人员;其他。 可单独提出申请的:困难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且单独立户的成年重度残疾人;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及其以上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 几种需特殊处理的:户籍与常住地不在一起的;户籍相同但户口不在一起;户口类型不同。 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其他经确认的生活困难人员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救助水平。 二低保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1、全部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

5、他 2、家庭财产: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机动车辆船舶、房屋、债券、其他财产 调查方式:信息核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其他调查方式 民主评议:宣讲政策、介绍情况、现场评议、形成结论、签字确认 三申请与审核 申请、初审户主或其代理人以户主名义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或乡镇人民政府 受理、审查,10日内核对、入户调查,调查结束后5日内民主评议,公示7日后报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审批5个工作日给出审批意见,3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3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 发放通过银行、信用社等代理金融机构每月10日前按月发放,金融机构不兴旺的农村地区可按季度发放 二、特困人员供养法规与政策 一特困人员定义 一般对象:“三无

6、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 具体对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 提供根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顾;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三供养的标准:政府确定,与城乡居民根本养老保险、根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根本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 四供养的形式:供养效劳机构集中供养与在家分散供养 五供养的申请与中止: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有困难可委托村委会、居委会代为提出向乡镇、街道提出书面申请调查、评议、核查初审意见,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公布 三、受灾人员救助法规政策 预警措施

7、:发布躲避自然灾害风险警官、宣传避险常识技能,提示公众自救互助;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疏散转移人员、财产;加强易受危害的乡村、社区及公共场所的平安保障;责成民政部门做好根本生活救助的准备。 救助措施:发布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紧急转移安置受灾人员;紧急调拨运输应急资金和物资;抚慰受灾人员,处理遇难人员善后事宜;组织受灾人员自救互救;分析评估灾情趋势及灾区需求;组织救助捐赠活动。 追究刑事责任:迟报、谎报、瞒报灾害损失造成后果的;未及时组织转移安置,或救助、重建过程中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截留、挪用、私分救助或捐赠款物;不及时归还征用的财产,或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8、其他行为。 四、城乡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地区地区救助救助对象象(逐步(逐步扩大其他大其他经济困困难家庭家庭成成员)救助形式救助形式费用用(坚持以住院救助持以住院救助为主,同主,同时兼兼顾门诊救助)救助)城市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低保对象社会力量资助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医疗机构自愿减免有关费用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其他困难群众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因患大病,个人负担过高,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村民补助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的救治费用其他农村贫困居民五、教育救助一教育救助对象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户救助家庭的未成年人子

9、女;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教育救助的对象。二救助目标:前两类未成年人普通中小学免费教育;对第三类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免杂免书本补寄宿生活费;高中阶段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三救助程序: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调查核实乡镇政府、城市结伴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复核、审批。 六、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廉租房保障方式 1.住房租赁补贴2、配租公共租赁住房3、农村危房改造 二公共租赁和廉租房并轨,分配管理制度 综合考虑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程度、收入水平、申请顺序、保障需求及房源情况等,确定轮候排序规那么,统一轮候配租 七、就业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

10、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法,给予就业救助。确保低保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无正当理由、连续三次拒绝接受介绍的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相适应的工作的,减发或停发其本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吸纳救助对象的用人单位,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 八、临时救助法规政策 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根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根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 主动发现受理:公安、城管部门执法中发现身处困境的未 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

11、为能力的人,以及失去主动求助能力的危重病人,应主动救助。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加快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断完善临时救助资金筹集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能力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政策宣传。 “救急难工作试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一救助的对象一救助的对象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二救助形式二救助形式救助站救助救助站救助三救助内容三救助内容食物、住处、急病救治、联系亲友、提供乘车食物、住处、急病救治、联系亲友、提供乘车凭证凭证四救助程序四救助程序求助求助核查情况核查情况决定是否救助决定是否救助

12、结束救助成心提供虚假信息、自愿放弃、擅自离开结束救助成心提供虚假信息、自愿放弃、擅自离开不予救助不符合救助对象,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不予救助不符合救助对象,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九、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九、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经济困难公民。援助范援助范围前提前提管管辖特殊民事、行政诉讼案件的代理(请求国家赔偿、给予社会保险或低保待遇,发抚恤金、救济金,给付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支付劳动报酬、见义勇为产生的民事权益)主动申请义务机关所在地或被请求人住所地(原告就被告)的法律援助机构刑事辩护(经济困难无委托诉讼代理人)审理案件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公诉:刑事诉讼中的指定辩护(被

13、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直接指定审判法院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一、老年人合法权益一、老年人合法权益 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效劳、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开展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效劳、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开展 一家庭赡养与扶养一家庭赡养与扶养1 1、家庭赡养:护理与照料、住房、承包地、精神慰藉、家庭赡养:护理与照料、住房、承包地、精神慰藉2 2、扶养与监护:夫妻之间、受扶养的弟妹、扶养与监护:夫妻之间、受扶养的弟妹3 3、婚姻、婚姻4 4、财产与继承、财产与继承二社会保障二社会保

14、障社会保险、护理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扶养、保障措施社会保险、护理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扶养、保障措施三社会效劳三社会效劳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四社会优待四社会优待社会效劳优待、法律效劳优待、医疗效劳优待、公共效劳优待社会效劳优待、法律效劳优待、医疗效劳优待、公共效劳优待六参与社会开展六参与社会开展 尊重老人意见、为老人参与社会开展创造条件、维护老人收尊重老人意见、为老人参与社会开展创造条件、维护老人收入和劳动平安、开展老年人教育、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入和劳动平安、开展老年人教育

15、、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家庭和社会成员责任、养老机构法律责任、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家庭和社会成员责任、养老机构法律责任、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法律责任法律责任 二、妇女合法权益 一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1、政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选举与被选举、干部培养选拔 2、文化教育权利:教育时机均等、权利保障、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文化权利平等 3、劳动与社会保障权利:录用、薪酬待遇和职务晋升、劳动保护、社会保障 4、财产权益:土地承包、财产继承 5、人身权利: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防止性侵、人格权 6、婚姻

16、家庭权利:婚姻自主、反对家庭暴力、家庭财产权、子女监护权、生育权二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二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的,乡政府依法调解,也可依法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的,乡政府依法调解,也可依法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们法院起诉;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们法院起诉; 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可提请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分,也可依法提出民事诉讼。可提请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分,也可依法提出民事诉讼。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一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一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1 1、生存权:国家保障每个未成年人平等的生存权利,禁止对未成年人、生存权:国家保障每个未成年人平等的生存权利,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