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92047193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 第2章 习题解答 习题 2.1 1将以下命题符号化。 (1) 4不是奇数。 解:设A(x):x是奇数。a:4。 “4不是奇数。”符号化为:?A(a) (2) 2是偶数且是质数。 解:设A(x):x是偶数。B(x):x是质数。a:2。 “2是偶数且是质数。”符号化为:A(a)B(a) (3)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解:设A(x):x是山东人。B(x):x是河北人。a:老王。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符号化为:A(a)?B(a) (4) 2与3都是偶数。 解:设A(x):x是偶数。a:2,b:3。 “2与3都是偶数。”符号化为:A

2、(a)A(b) (5) 5大于3。 解:设G(x,y):x大于y。a:5。b:3。 “5大于3。”符号化为:G(a,b) (6) 若m是奇数,那么2m不是奇数。 解:设A(x):x是奇数。a:m。b:2m。 “若m是奇数,那么2m不是奇数。”符号化为:A(a)A(b) (7) 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 解:设C(x,y):直线x平行于直线y。设D(x,y):直线x相交于直线y。a:直线A。b:直线B。 “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符号化为:C(a,b)?D(x,y) (8) 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 解:设A(x):x聪明。B(x):x用功

3、。C(x):x身体好。a:小王。 “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符号化为:A(a)B(a)?C(a) (9) 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 解:设A(x,y,z):x隔开了y和z。a:秦岭。b:渭水。c:汉水。 “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符号化为:A(a,b,c) (10) 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那么她确定怕冷。 解:设A(x):x是东北人。B(x):x怕冷。a:小李。 “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那么她确定怕冷。”符号化为:B(a)?A(a) 2将以下命题符号化。并议论它们的真值。 (1)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 解:设R(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符号化为:(?x)(

4、R(x)Q(x) 1 第2章 习题解答 它的真值为:真。 (2) 只要人都要休息。 解:设R(x):x是人。S(x):x要休息。 “只要人都要休息。”符号化为:(?x)(R(x)S(x) 它的真值为:真。 (3) 每个自然数都有比它大的自然数。 解:设N(x):x是自然数。G(x,y):x比y大。 “每个自然数都有比它大的自然数。”符号化为:(?x)(N(x)(?y)(N(y)G(y,x) 它的真值为:真。 (4) 乌鸦都是黑的。 解:设A(x):x是乌鸦。B(x):是黑的。 “乌鸦都是黑的。”符号化为:(?x)(A(x)B(x) 它的真值为:真。 (5) 不存在比全体火车都快的汽车。 解:设

5、A(x):x是汽车。B(x):是火车。K(x,y):x比y快。 “不存在比全体火车都快的汽车。”符号化为:?(?x)(A(x)(?y)(B(y)K(x,y) 它的真值为:真。 (6) 有些大学生不佩服运鼓动。 解:设S(x):x是大学生。L(x):是运鼓动。B(x,y):x佩服y。 “有些大学生不佩服运鼓动。”符号化为:(?x)(S(x)L(y)?B(x,y) 它的真值为:真。 (7) 有些女同志既是教练员又是运鼓动。 解:设W(x):x是女同志。J(x):x是教练员。L(x):x是运鼓动。 “有些女同志既是教练员又是运鼓动。”符号化为:(?x)(W(x)J(x)L(x) 它的真值为:真。 (

6、8) 除2以外的全体质数都是奇数。 解:设A(x):x是质数。B(x):x是奇数。C(x,y):x不等于y。 “除2以外的全体质数都是奇数。”符号化为:(?x)(A(x)C(x,2)B(x) 它的真值为:真。 3指出一个个体域,使以下被量化谓词的真值为真,该个体域是整数集合的最大子集。在以下各题中,A(x)表示:x0,B(x)表示:x=5,C(x,y) 表示:xy=0 (1) (?x)A(x) 解:正整数集合Z+。 (2) (?x)A(x) 解:整数集合Z。 (3) (?x)B(x) 解:集合5。 (4) (?x)B(x) 解:整数集合Z。 2 第2章 习题解答 (5) (?x)(?y)C(x

7、,y) 解:整数集合Z。 4分别在全总个体域和实数个体域中,将以下命题符号化。 (1) 对全体的实数x,都存着实数y,使得xy=0 解:设R(x):x是实数。B(x,y):xy=0。 在实数个体域符号化为:(?x)(?y)B(x,y) 在全总个体域符号化为:(?x)(R(x)(?y)(R(y)B(x,y) (2) 存在着实数x,对全体的实数y,都有xy=0 解:设R(x):x是实数。B(x,y):xy=0。 在实数个体域符号化为:(?x)(?y)B(x,y) 在全总个体域符号化为:(?x)(R(x)(?y)(R(y)B(x,y) (3) 对全体的实数x和全体的实数y,都有xy=yx 解:设R(

8、x):x是实数。B(x,y):x=y。 在实数个体域符号化为:(?x)(?y)B(x+y,y+x) 在全总个体域符号化为:(?x)(R(x)(?y)(R(y)B(x+y,y+x) (4) 存在着实数x和存在着实数y,使得xy=100 解:设R(x):x是实数。B(x,y):xy=100。 在实数个体域符号化为:(?x)( ?y)B(x,y) 在全总个体域符号化为:(?x)(R(x)(?y)(R(y)B(x,y) 习题 2.2 1. 指出以下公式中的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 (1) (?x)(P(x)Q(y) 解:约束变元:x,自由变元:y (2) (?x)(P(x)R(x)(?x)P(x)Q(x)

9、 解:约束变元:x,自由变元:x (3) (?x)(P(x)(?x)Q(x)(?x)R(x,y)Q(z) 解:约束变元:x,自由变元:y,z (4) (?x)(?y) (R(x,y)Q(z) 解:约束变元:x,y,自由变元:z (5) (?z) (P(x)(?x)R(x,z)(?y)Q(x,y)R(x,y) 解:约束变元:x,y,z,自由变元:x,y 2. 对以下谓词公式中的约束变元举行换名。 (1) (?x)(?y)(P(x,z)Q(x,y)R(x,y) 解:将约束变元x换成u:(?u)(?y)(P(u,z)Q(u,y)R(x,y) 将约束变元y换成v:(?x)(?v)(P(x,z)Q(x,

10、v)R(x,y) (2) (?x)(P(x)(R(x)Q(x,y)(?x)R(x)(?z)S(x,z) 解:将前面的约束变元x换成u,后面的约束变元x换成v: 3 第2章 习题解答 (?u)(P(u)(R(u)Q(u,y)(?v)R(v)(?z)S(x,z) 将约束变元z换成w:(?x)(P(x)(R(x)Q(x,y)(?x)R(x)(?w)S(x,w) 3. 对以下谓词公式中的自由变元举行代入。 (1) (?y)Q(z,y)(?x)R(x,y)(?x)S(x,y,z) 解:将自由变元z用u代入:(?y)Q(u,y)(?x)R(x,y)(?x)S(x,y,u) 将自由变元y用v代入:(?y)Q

11、(z,y)(?x)R(x,v)(?x)S(x,v,z) (2) (?y)P(x,y)(?z)Q(x,z)?(?x)R(x,y) 解:将自由变元x用u代入:(?y)P(u,y)(?z)Q(u,z)?(?x)R(x,y) 将自由变元y用v代入:(?y)P(x,y)(?z)Q(x,z)?(?x)R(x,v) 4. 利用谓词公式对以下命题符号化。 (1) 每列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解:设A(x):x是火车。B(x):x是汽车。C(x,y):x比y快。 “每列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符号化为:(?x)(A(x)(?y)(B(y)C(x,y) (2) 某些汽车比全体火车慢。 解:设A(x):x是火车。B(x

12、):x是汽车。C(x,y):x比y快。 “某些汽车比全体火车慢。”符号化为: (?x)(B(x)(?y)(A(y)C(y,x) (3) 对每一个实数x,存在一个更大的实数y。 解:设R(x):x是实数。G(x,y):x比y大。 “对每一个实数x,存在一个更大的实数y。”符号化为:(?x)(R(x)(?y)(R(y)G(y,x) (4) 存在实数x,y和z,使得x与y之和大于x与z之积。 解:设R(x):x是实数。G(x,y):x比y大。 “存在实数x,y和z,使得x与y之和大于x与z之积。”符号化为: (?x)(?y)(?z)(R(x)R(y)R(z)G(x+y,xz) (5) 全体的人都不一

13、样高。 解:设R(x):x是人。G(x,y):x和y一样高。 “全体的人都不一样高。”符号化为:(?x)(?y)(R(x)R(y)?G(x,y) 5. 自然数一共有下述三条公理: a) 每个数都有惟一的一个数是它的后继数。 b) 没有一个数使数1是它的后继数。 c) 每个不等于1的数都有惟一的一个数是它的直接先驱数。 用两个谓词表达上述三条公理。 注:设n是不等于1的自然数,那么n1是n的后继数,n1是n的先驱数。 解:设A(x):x是数。B(x,y):x是y后继数(根据定义,也可理解为y是x先驱数)。 a) “每个数都有惟一的一个数是它的后继数。”符号化为: (?x)(A(x)(?y)(A(

14、y)B(y,x)(?z)(A(z)B(z,x)(z=y) b) “没有一个数使数1是它的后继数。”符号化为:?(?x)(A(x)B(1,x) c) “每个不等于1的数都有惟一的一个数是它的直接先驱数。”符号化为: (?x)(A(x)?(x=1)(?y)(A(y)B(x,y)(?z)(A(z)B(x,z)(z=y) 6. 取个体域为实数集R,函数f在a点连续的定义是:对每个0,存在一个0,使得 4 第2章 习题解答 对全体x,若|xa|,那么|f(x)f(a)|。试把此定义用符号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解:(?) (0)(?)( (0)(?x) (|xa|)(|f(x)f(a)|) 7.若定义惟一性量词(?!x)为“存在惟一的一个x”,那么(?!x)P(x)表示“存在惟一的一个x使P(x)为真”。试用量词,谓词及规律运算符表示(?!x)P(x)。 解:(?!x)P(x)?(?x)P(x)(?y)P(y)(y=x) 习题 2.3 1. 设个体域为D=?1,2,3?,试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