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292047151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优秀获奖科研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整体素质教育观,把握好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重视数学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一、正确理解数学素质的构成 “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个层次构成的.”“心理素质是第二层次,它是在先天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作用、环境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可一分为二:即认识智力因素和意向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空洞的说教,应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渗透.数学素质作为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

2、元的群体因素结构,其中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它包括知识技能、智能因素、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和思想品质等,其核心是数学思维素质.从数学素质的结构和组成上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由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构成;另一部分由心理因素、思想因素等构成.这两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性,数学教学多重视数学知识的掌握应用及智能的发展,即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忽视了数学素质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数学素质的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十分不利. 二、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数学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

3、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两者都是素质的子集;而素质本身是由各种素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数学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又是交叉的,两者具有相互促进或相互促退的内在制约关系.因此,从数学素质的构成及数学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的学生数学学不好,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只有很好地促成了数学素质与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交叉”,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才能.因为这样,既可促 进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数学教学任务的落实,又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逐步完善和提高. 三、切实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各种素质,而心理素

4、质的培养必须渗透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数学教师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在落实“双基”的前提下,重视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简称,属于人的非认知性心理系统,它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下面主要就兴趣、意志、习惯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

5、,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 意志是攻关的利剑.意志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工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

6、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学生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初中生自控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应因势利导,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如下良好学习习惯:课堂的学具准备、课上集中注意、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举手发言、作业规范、书写整洁、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严格训练、长期培养.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坚持不懈.重

7、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应当注意消除思想上的两大误区:一是优生没必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二是差生只需要弥补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注意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美国心理学家推盂等人,对两千多名少年追踪研究了年,结果表明:智力与成才有关系,但关系不大;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等优良性格特征的人.因此,对于高智商的学生如不注意强化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优生也成不了优才.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重视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材施教,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当然,学生的数学素质到底应如何测评,高低优劣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