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92041843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案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科学下册 教师 第一单元 我们周边的物体 第一课 察觉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周边存在着好多物体,物体具有外形,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用各种感官查看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物体举行查看。 3.科学态度目标 容许倾听他们的观法,乐于陈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确定的特征,可以得志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切实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2.教学难点: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物体举行查看。 【教学打定】 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察觉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随意拿起粉笔、课本等,报告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边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譬如铅笔修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查看(预设10分钟) 1.熟悉几种常见的物体 过渡:老师今天打定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 根据

3、图片的依次,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熟悉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查看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举行查看。 议论:万一几个人要查看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查看,但若能分类查看更好。) 4.组长领取测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察。 5.组织交流:怎么查看,察觉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察觉物体的特征) 三、探索2:两个物体对比查看(预设18分钟) 1.在学生发言的根基上,介绍主要查看方法和能查看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外形、厚薄、是否通明、是否可见、是否滚动等 闻一闻:气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掂:轻重 说明:查

4、看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根基上概括就可以了。活动手册结果一面没有“轻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打印,分发给学生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查看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对比查看。 扶:抽2个学生举行比较查看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4.学生举行比较查看和记录。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表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议论。 2.机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其次课 谁轻谁重 【教学目

5、标】 科学学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根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对比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对比结果的切实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 进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熟悉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切实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质量是物体的根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对比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对比结果的切实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用称量的手段举行测量并记录 【教学打定】 乒乓球、一致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一致材质和外形的小橡皮和大橡

6、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表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查看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比较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管程度,为熟悉并实践科学的对比方法奠定根基,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欲望。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对比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料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一致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一致材质和外形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料轻重之

7、前,首先让学生专心查看对比这几个物体的外形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外形一致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安置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料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依次呢”,引导学生议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议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譬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其次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打定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料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比较较的结果举行议论)。激励学生说说预料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举行对比,将学生的议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

8、们是如 何预料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料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斟酌。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料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譬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譬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一致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持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对比的结果记录下来(指点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举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举行表示对

9、比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比较,使学生熟悉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切实。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对比重的物体可以吗?譬如玻璃珠。” “对比大的物体可以吗?譬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比较中察觉,理应选择对比轻的、小的、轻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议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对比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

10、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对比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举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举行表示对比。 (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举行对比并记录。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打定。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议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察觉,自己小组三次结果

11、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一致。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议论三种对比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切实”,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切实程度的探讨。预料是猜的,不太切实;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轻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对比切实、对比科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察觉,不同的人预料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对比大,因此预料是不成靠的。其次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两对比,引导学生察觉,掂量的方法依旧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展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对比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切

12、实。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对比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迟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察觉了大小一致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 以此为根基给出问题情境:一致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测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世活中类似的例子,譬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一致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对比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一致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

13、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举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掌管处境 第三课 熟悉物体的外形 【教学目标】 科学学识概念目标 1大量物体具有固定的外形,外形是物体的根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外形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朴的方法就可以对比出不同物体的外形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进展对物体举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查看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外形,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

14、大量物体有固定的外形,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外形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外形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打定】 有确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一致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对比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2出示小布袋。不开启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举行推测,根据“外形”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外形。强调外形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熟悉物体的外形。 (课件表示推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外形) (板书:熟悉物体的外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表达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将两种外形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看”的方法推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奇怪心,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外形上的不同。 5提出问题。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