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2038884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 论硬笔书法临习古碑、帖的必要性 硬笔书法进展到今天,早已无可争议的被举世公认为艺术书法艺术,那么它和毛笔书法的结合,也早已成为势在必然的。既如此,硬笔书法的碑、帖学也就自然的应运而生。这是摆在每一个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爱好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和历史问题使命。 笔者多年研习毛笔书法并从事书法教导工作,早在多年前开头练钢笔字时,对钢笔字能否上升为书法艺术也持过质疑态度,认为它没有更大的可塑性,不成以同毛笔书法并行相提。后经偶然的精心于硬笔临古碑,便诧异的察觉:小小的钢笔竟也能毫不逊色的写出古朴的碑字来,用于临毛笔古帖那么更不在话下了。由

2、此悟得钢笔书法不但也是书法艺术,而且有着广阔的前景,而这前景又在于向毛笔书法古碑、古帖中撷取大量的丰厚的养份。出于这个感受,笔者不但自己逐渐的依恋硬笔书法,而且还向同仁及自己所在的师范学生大力的倡导、并推行硬笔书法临古帖“取法乎上”的教学方案,逐渐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硬笔书法只有这样才能“如鱼得水”。否那么,硬笔书法仅仅单纯的以开初的钢笔字实用性字独行天下,缺少艺术含量,就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些字帖早期流行于市面,其面目可谓“前后平直,上下方正,状如算子”但能说“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类字帖是处于一种狭隘之中(不是人们不能 采纳碑的古拙,而是缺少写碑精致的人)。由于类似的“

3、馆格体”缺少对古碑、帖的师承,自然也就单调、乏味,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但这类字帖也有它的优势,至少很见功力的,作为一般的练字之用,或者说雅俗共赏吧。 当前,相当一片面书法爱好者在自觉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硬笔书法向毛笔书法的古碑、古帖中浸润、渗透,这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但看硬笔的一些报刊、报纸、专集中,感觉到还不够力度,还不能充分的显露硬笔书法的师承,继而师承再创新这样的既有古法底蕴,又兼或带有自己面目的好作品。当然,硬笔书法尚处在向古碑、古帖的过度阶段,还必须硬笔书法的同仁志士勤更不缀、协同努力,才能加快使硬笔从理论到实践的体系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那么这难得的一步就是向传统的毛笔书法的

4、碑帖中伸手。 初学者或硬笔书法水平不高的爱好者,直接临古碑、帖不易入手,尤其是大量古代碑版由于年头长久,石碑经过风化、剥蚀、字迹不易分辩,所以这就需要有高水平的硬笔书法家出版发行更多的硬笔临古帖的字帖,以弥补因直接临习困难的缺乏。而且古碑、帖的字较大(除小楷),直接缩小也有难度,所以,经过,硬笔临过的字帖应当是形神兼备、高质量的,笔者就试图举行这样的硬笔教学导向,并获得确定的效果。我们深知,临帖是学书法的不二法门,硬笔书法也是不例外的。好在硬笔书坛上的一些硬笔高手同时又是一些优秀的毛笔书 法家,对碑、帖的临写驾轻就熟,具有较深的体会和造诣,这也是硬笔书法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进展急速的得天独厚的

5、巨大优势。如何举行硬笔书法临古帖不妨谈一点个人浅见: 1、硬笔,一般首当其冲所指的是钢笔,我们就以钢笔书写为例,钢笔的应用与毛笔相对比之下在于一个“小”字,小必然在使用时更加提防一个“巧”,巧在于书者更加提防心细,然后才能通过技巧的运用感知道硬笔笔尖的生动变化和“笔法”的表达。硬笔的笔法与毛笔相对比,除明显的起笔时用的藏锋、逆锋和浓、淡、干、枯等墨色的变化以外,其它的如提、按、转、折、轻、重、疾、涩、驻、过等笔法一应俱全,所以硬笔是完全可以驾御临碑帖应有条件。 2、临习传统的碑帖,两者之间是有识别的,一般来说,临习真正意义上的墨迹是临帖,墨迹载体的纸张或帛与现在钢笔书写载体大抵相一致的,故而用

6、钢笔临古帖对比直接便当。这里着重强调一下钢笔临古碑貌似有更值得留神的问题,由于钢笔的书写特性与写碑有确定的差异,一般钢笔墨水的书写习惯重在流畅,而写碑重在于表现质感,那么钢笔是否就不能写碑了那?既然钢笔的笔法与毛笔笔法有好多的共性,钢笔也确定能将碑的质感写出来,同样也能写出好的作品。但它要求书写者对钢笔的轻重技巧的轻微程度要有很好的掌管,并在临写的过程,充分的感受到碑的硬朗与质朴的美感,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切不成把碑的苍朴理解成剥蚀或 抖笔,即便面对风化、剥蚀的字迹也要“透过刀锋看笔锋”。 3、硬笔临碑帖,在临习的选择上与学习毛笔书法学习路径没有多大识别,写帖依旧可以从正楷入手继而行楷、

7、行书草书等,写碑那么建议也从对比模范、秀逸的如魏碑元倪墓志、刁尊墓志、石夫人墓志;隶书那么不妨从曹全碑、礼器碑、朝侯小子残石继而不妨再向布局奇崛的方向进展。临古碑帖也同样要求在一个“象”字上用功,要力求形神兼备,由于我们用硬笔临古帖的目的不在于走形式,而在于向古人优秀、典范的法帖中摄取养分,使硬笔书法的艺术含量越来越高,路子也越来越宽,所以孙虔礼叮嘱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依旧是学习硬笔书法的至真道理。 4、无论学毛笔书法还是学硬笔书法,往往都提防对字的书写和外观的技巧而忽略了读碑重要性,读碑要分两个层面,一是读用笔、读布局、读风格;二是读碑文、帖文。前者是好多人能够作到的,后者读碑文、帖

8、文那么往往受到文言文的限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视而不见被回避了。不读碑帖的损失至少有二:一在临帖的环节中结果的一环是背临,假设不能背读帖文,那么给背临整句带来不便,或者很难背临;其次在我们笔下所临的碑帖都是历代留下的经典的或佛经、或颂文、或祭文、或题记、或记事、或诗章、或咏物、等古文学作品,这对一个书法爱好者或书家都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增长古文学识学修养的来源。然而在当今出版的字帖当中大多都不做释文断句, 更不做相关的内容、背景说明,或者编者本身也和大家一样缺少相关的学识,实那么假设将碑帖上升到学的层面,碑帖文、书者、刻者、珍藏年头、历史等都将成为核心内容。这也标明,假设硬笔书法家能够称其为家的话

9、,应当是使这门艺术厚重的整体意义上的家,单纯的停留在出几本正楷、行书字帖家的话,应当理解为现代人对家的要求简朴或者无须太高的起因。 5、说道硬笔书法的碑、帖学也会使人联想到碑与帖的流派分庭抗礼的问题。历来就有南帖北碑的之说,在书法进展史中,曾体验过刻碑的流行时期,如唐以前;也有过漫长的帖学阶段,如宋、元、明代;亦有过清代的宗董(其昌)期和宗赵(孟俯)期;亦有过康有为、包世臣的大力倡导碑学的兴旺时期。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而今天的历史是人们的视野开阔,思维开放的时代。全方位立体的熟悉世界和会意艺术才是现代人崇尚的精神风貌时代。我们看传统的勒碑刻石上的字是美的,书于帛书、纸上

10、的帖也是美的,碑刻具有古朴、质拙、凝重的特色,其线条耐人回味,帖具有隽永、润泽、飘逸的特色,其线条圆活、流畅给人以新颖、超脱的舒畅美感。在大千世界中阴优美和阳刚美都是并存的,所以笔者以为碑学和帖学都是一个书家所理应掌管的必备的学识,偏废一方,都会使你的书学显现缺乏,更何况人的心绪不能总是处在一种状态中,假设说书法可以“达其性情,行其哀乐”,那么在 不同的情态中写字作书,书风、书品、书体就会与你的笔调、节律和你的心情合拍的。词论家刘永济说:“文艺之事言派别不如言风会言风会,派别近私,风会那么公也”言派别那么主于一二人。易生门户之争,言风会,那么国运之龙替,人才之高,体制之因革,皆与有关焉。”书法之碑、帖流派之见,也应“言风会”更好吧! 无论是碑、还是帖,中国书法的几大字体都在写、刻之列,说毕竟它们也就是行笔的两种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笔性”的划分。相信古人在确定程度上把行笔结字以“屋漏痕”的自然之妙用于笔端凿于石上的。一味的将碑的涩感去掉,不斟酌韵致的直白临写,也会使所临碑帖索然冷漠的。这方面属技法范畴,不多赘述。总之,倡导硬笔书法碑、帖学是硬笔书法向前进展的必由之路,它是脉与络的承袭,灵与肉的合体。让硬笔书法的洪流汇入祖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海洋吧。 综上所述,皆笔者在学书实践中所见所感,挂一漏万难免,乞在硬笔书界掀起一个碑、帖学的风俗,使其受益于同好和启发多数的硬笔书法后来者。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