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仪表电缆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90686285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及仪表电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计算机及仪表电缆 计算机及仪表电缆 发布时间:2022-10-15 点击:0次 来源:北京大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1 范围 本模范规定了计算机及仪表电缆的、布局、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验收规矩等。 本模范适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监控回路、自动化操纵系统的信号传输及检测仪器、仪表连接用连接线。 2 模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模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模范的条款。只要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体的修改单(不包括校正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模范,然而,激励根据本模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只要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模范。

2、GB/T 29512022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 2952 电缆外护层 GB/T 30482022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 GB 544185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GB/T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9330.1-2022 塑料绝缘操纵电缆 第1片面: 一般规定 GB/T 17650-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GB/T 19666-2022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那么 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 10696.7-2022 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第7片面:抗撕试验 3 使

3、用条件 3.1 工作电压:交流50Hz U0/U 300/500V 3.2 电缆长期最高工作温度:聚乙烯绝缘电缆 +70;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70;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电缆 +70;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90;硅橡胶绝缘电缆 +180;氟塑料绝缘电缆 +200 4 产品说明、表示方法及产品规格 4.1系列计算机及仪表用电缆 DJ导体特征铜导体 省略绝缘特征聚乙烯绝缘 Y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 E聚氯乙烯绝缘 V交联聚乙烯绝缘 YJ硅橡胶绝缘 G氟塑料绝缘 F 护套特征聚乙烯护套 Y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 E聚氯乙烯护套 V硅橡胶护套 G氟塑料护套 F屏蔽特征铜线或镀锡铜线编织屏蔽 P 铜带屏蔽(

4、铜/塑复合带) P2 铝/塑复合薄膜屏蔽 P3 钢带(钢/塑复合带) P4铝/塑复合带+铜丝编织总屏蔽 P5布局特征软布局(移动敷设用) R燃烧特性 电缆燃烧特性和表示方法及燃烧特性要求符合GB/T 19666的规定。 4.2 产品表示方法 4.2.1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模范编号表示。 本模范编号 规 格 总 屏 蔽导体种类 护套 分 屏 蔽 绝缘 系列 燃烧特性 4.2.2 举例 a) 10对2芯1.0mm2铜导体聚乙烯绝缘铜线编织总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电缆。 DJYVP 1021.0 TICW/06-2022 b) 20对2芯1.0mm2铜导体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分屏蔽及总屏蔽聚氯乙烯

5、护套计算机电缆。 DJYP3VP3 2021.0 TICW/06-2022 c)7对2芯1.0mm2铜导体聚乙烯绝缘铜带总屏蔽聚氯乙护套计算机电缆 DJYVP2 721.0 TICW/06-2022 d)7对2芯1.5mm2铜导体氟塑料绝缘铜丝编织分屏蔽及总屏蔽氟塑料护套计算机软电缆。DJFPFRP 721.5 TICW/06-20224.3 产品规格产品规格见表1 表1 产品规格 成缆元件布局 型 号 标称截面 mm 对线组 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0.5 0.75、1.0、1.5 、2.5 绝缘、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 硅橡胶绝缘 氟塑料绝缘 0.5、0.75、1.0、1.5

6、、2.5 0.5、0.75、1.0 1.5 、2.5 5 技术要求 5.1 导体 5.1.1导体应符合GB/T 3956的第1种、第2种的要求,软导体符合GB/T 3956中的第5种导体。镀锡铜线还应符合GB/T4910中TXR型镀锡铜线的要求。 5.1.2 导体外观应光亮、无毛刺、无油污、无机械损伤。 5.2 绝缘 5.2.1绝缘应为表2所列的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 5.2.2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表3规定。绝缘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0.1mm。 5.2.3绝缘线芯如采用颜色识别标志,其颜色应符合GB/T 6995规定,颜色应不迁移、不褪色。 5.2.4绝

7、缘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表5的要求。 5.2.5绝缘线芯应按GB/T3048的规定经受4kV交流50Hz火花试验检查。 表2 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 聚乙烯 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 聚氯乙烯 交联聚乙烯 硅橡胶 氟塑料 PE WJ1 PVC/A XLPE G F 最高工作温度 70 70 70 90 180 200 表3 绝缘厚度 绝缘厚度 mm 导体标称截面 mm 22三线组 124 124 110 110 四线组 110 110 - - 150 150 119 110 聚氯乙烯、无卤低烟阻硅橡胶 燃聚烯烃 聚乙烯 0.5 交联聚乙烯 0.4 氟塑料 0.35 0.5 0.6 0.7 0.75 1.0

8、 1.5 2.5 0.6 0.6 0.7 0.7 0.7 0.7 0.8 0.8 表4 绝缘线芯色谱 0.6 0.6 0.6 0.7 0.5 0.5 0.6 0.6 0.35 0.40 0.40 0.40 线对序号 中心对1 中心对2 中心对3 中心对4 中心对5 层绞对 1 2 3 红/蓝 绿/白 绿/白 4 红/蓝 红/白 5 红/蓝 6 7 8 9 10 红/蓝 蓝/白 蓝/白 红/蓝 蓝/白 红/白 蓝/白 红/白 蓝/白 红/白 蓝/白 除第1对(蓝/白),结果1对(红/蓝)以外的奇数对和偶数对以此类推 注:绝缘颜色可按用户要求选用。 5.3 成缆元件 5.3.1成缆元件的布局)对线

9、组两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三线组三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和线;)四线组四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线和线。 5.3.2 成缆元件的节距成品电缆中,1.5mm2及以下任一成缆元件的最大绞合节距应为100mm;2.5mm2及耐火型电缆任一成缆元件的最大绞合节距应为120mm。电缆中非屏蔽成缆元件相邻成缆元件宜采用不同的绞合节距。 5.3.3 成缆元件的识别成缆元件可采用色带或数字或色谱识别。如采用色谱识别,对线组色谱推举采用蓝/白、红/白、绿/白、红/蓝,蓝/白对为标志对,其色谱推举按表4规定执行。三线组和四线组色谱制

10、造企业自定。 5.3.4 对于非屏蔽两对电缆也可采用四芯星绞组型式。星绞节距应不大于150mm。 5.4 成缆元件分屏蔽 5.4.1分屏蔽可采用金属带绕包或纵包或金属丝编织型式。软电缆如用于移动场合应采用铜丝编织布局型式。 5.4.2 对于金属带屏蔽,屏蔽带下应纵放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2mm2 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作为引流线,确保屏蔽的电气连续性。金属屏蔽带的厚度为0.050.10mm,重叠绕包层的重叠率应不低于25%,纵包重叠率应不低于15%。复合带材其金属面应向内侧。包带层应平整不得漏包。 5.4.3对于编织屏蔽层,编织单线直径不小于0.12mm,编织密度不小于80%。编织密度按5.6.

11、3计算。 5.4.4在屏蔽层的外面应绕包二层0.05mm厚的聚酯带或其它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每层的最小搭盖为25%,或是绕包一层,最小搭盖为50%。 表5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性能要求 序号 性能工程 单位 PVC/A 11.11.机械性能(GB/T 2951.11)原始抗张强度 最小原N/mm22 始断裂伸长率 最小空气烘箱老化试验(GB/T PE WJ1 XLPE G F 12.515012.51509.012510012.52022.015020226202210016811001681681351682404.04016812951.12)处理条件 温度(偏差

12、2)hN/mm2.5时间老化后的抗张强度 最小变化率 最大老化 后的断裂伸长率 最小 变化率 最大 热延迟试验(GB/T 2951.21) 处理条件温度2 (偏差3)负荷时间机械应力载荷下minN/mm 伸长率 最大冷却后永久伸长率 最大 3 差3)时间 4 高温压力试验 (GB/T 2951.31) 试验条件 温度 (偏差2) 5 收缩试验(GB/T 2951.13)标志间长度 L温度(偏mmh% 差3)持续时间最大允许收缩率 6 低温性能试验 (GB/T 2951.14)未经老化前举行 试验冷弯曲试验(直径12.5 mm)温度(偏差2哑铃片的低温拉伸试验温度(偏差2) 7 吸水试验(GB/

13、T 2951.13)电气法温度(偏差2)持续时间 8 吸水试验(GB/T2951.13)重量分析法温度(偏差 2)持续时间重量最大增量 9 10 耐酸碱试验(附录B) dmg/cm 导率 最大 5.5 缆芯布局 5.5.1 缆芯绞合 222253010040 2525 120 43020030 2515025 25 202250.202250.21 217515 7525 % 1501 - 1301 80 80 2506 抗开裂试验 (GB/T 2951.31)试验条件 温度(偏h 20220014 2022301 4 -15-15 -15-15 -45-45 -55-55 70240 4.3

14、10 85141 附录B 腐蚀性(无卤)(GB/T 17650.2)PH值 最小电S/mm 5.5.1.1 缆芯按同心式绞合,相邻层绞向相反,最外层绞向为右向。 5.5.1.2 缆芯绞合节距不大于成缆外径的25倍。 5.5.2 缆芯包带 5.5.2.1 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厚度为0.05mm聚酯带,也可采用其它在电缆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作为包带材料,其绕包重叠率不小于50%;或绕包二层,绕包重叠率不小于25%。 5.6 总屏蔽层 5.6.1 屏蔽形式:屏蔽形式分铜丝编织,复合带材绕包或纵包,铝塑复合带+铜丝编织等型式。软电缆如用于移动场合应采用铜丝编织布局型式。 5.6.2 金属带绕包或纵包 采用0.050.10mm的软铜带或符合金属带重叠绕包或纵包,重叠率应不小于15%。复合带材其金属面应向内侧。包带时应在金属带下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5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构成的引流线。 5.6.3 铜线编织假设采用铜线编织,编织用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铜线编织时不允许铜线头袒露在编织层外面,铜线头袒露时应停车修整。铜线编织层不允许整体焊接。 表6 编织用圆铜线标称直径 编织前假定直径dmm d10 10d20 圆铜线标称直径mm 编织前假定直径dmm 0.150.20 20d30 30d 圆铜线标称直径mm 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