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90674225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2022年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2022年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22年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农业科研院所可持续开展的首要问题。当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已非常紧迫,这不仅是开展农业产业的问题,还是关系民生问题,所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作为农业科研院所,跟农业和民生有着密不可分联系,我们必须把农业产业水平的提升列入议事议程。现在我市的农业产业水平低为农业产业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应以现代种业开展工程、产业技术支撑工程、成果转化应用工程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以技术优势领域和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继续推进多学科联合攻关,在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效劳平台根底上,进一步整合涉农科技资源,推进

2、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一、我市农业科研院所的根本情况 我市农业科研工作的现状是。起步晚,根底差,人员少。1990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组建,市财政拨付20万元的开办费。当时没有办公场所,没有试验用地,没有科研设备,到1998年市政府在张湾乡征地29亩解决了农科院的试验用地问题。面对极其困难的条件,全体科技人员始终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强院,管理兴院的方针,突出三门峡特色农业,围绕果树、食用菌、旱作农业和生物技术开展研究。先后共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2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编撰出版科技专著30部。十一五期间,市农科院被省农科院评为“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被市

3、委市政府授予“科技三下乡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农科院培育的峡麦四号,峡麦9202022等小麦新品种;食用菌新技术示范推广;甘薯脱毒示范基地建设;果树标准化栽培等重大科研工程,为我市农业开展做出了奉献。目前我市农科院院承当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XX省唯一一家“苹果产业创新试验站工程;“国家旱地小麦区域试验、“XX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XX省食用菌产业体系工程建设;“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等试验研究工程。 1、农业科研机构情况。1986年区划调整后我市于1990年4月组建xx市农科所,规格相当于副处级,事业编制30人。202022年元月更名为xx市农科院,规格相当于正处级,事业编制

4、40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7名,中级12名。各县市,区目前保存三个农业科研单位。但卢氏农科所和渑池农科所实际已经转为农垦企业已经名存实亡,xx市农业试验站现有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人。 2、农业科研机构的经费状况。市农科院除了争取国家和省级工程资金外,市本级每年人均经费1万元。xx市农业试验站每年财政补贴经费只有24万元。 二、我市农业科研存在的问题 1、科研队伍结构不合理。以xx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现有编制40人,是基金编人数30人,涉农按第一学历15人,占总编制的37.5%,占实有人数50%,其中本科以上涉农专业的人数仅有2022人,占总编制数的25%

5、,占实有人数的33.33%;专科5人占总编制数的12.50%,占实有人数的16.67%。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在15个涉农人员农学专业4人、果树专业3人、生物技术专业2人、植保专业2人、食用菌专业2人、畜牧兽医专业2人。 2、机构不健全。除了xx市外各县市、区没有农业科研机构,制约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 3、专业素质不高,人员严重老化。在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市高层次人才缺乏,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少,农业科研人才队伍老化,据统计,我院在现有的15名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中,50岁以上的有5人占三分之一,40-50之间4人占26.67%;30-40之6人

6、40%;30岁以下无一人,后继无人问题突出。 4、经费投入缺乏。农业科研属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性事业。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农业科研经费按人均计算,国家级19.73万元,省级9.71万元,地市级7.05万元。而我市人均缺乏1万元。目前少的可怜的经费导致科研手段落后,根底设施陈旧,根本无法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制约科研工作的创新和进一步开展。 三、对策与建议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的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将强化农业根底研究和科技储藏,着力突破产业开展的技术瓶颈,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地市级及县级科研单位在我国科研开发与应用体系中属基层,

7、而在效劳“三农中直接与广阔农户零距离接触,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处于先端,既有研究开发区域特色农业技术的义务,又担负科技效劳的重任。因此,如何在科技创新科技效劳中开展壮大地市及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值得探讨。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型国家事业机构的性质被进一步明确。肯定了在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及农民培训上对区域农业开展所做的奉献。地方政府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农业科研单位在效劳“三农中的战略地位,认真挖掘现有的科研潜力,统筹兼顾,确实贯彻中央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利用地市级县级农业科研单位面临基层贴近“三农的条件,发挥其对区域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对农

8、业生产的支撑作用。 2、深化改革,健全科研机构。针对目前我市科研机构市级弱,县级少,不健全的现状,在强化市农科院建设的同时,各县市区要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机构,保证基层科研单位人员,经费,试验用地,科研设备等根本条件,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科技人才。 3、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开展,人才是关键。相对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要来说,我市农业科研人员很是欠缺。要进一步加大各类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当放宽事业编制,提高福利待遇,吸引硕士、博士到基层农科单位工作,为人才发挥才干提供科研平台。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确立优势专业,开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学科,开展特色产业,

9、注重新品种的选育,加快新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科研单位出现人才带学科,科研出成果,成果促产业的良性循环。 4、拓宽渠道,加大投入。我市大面积农业生产仍表现出产量不确定性,是低效弱质的产业。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性,要求政府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单位人均事业经费的投入,防止无序和盲目的竞争,减少过度市场化竞争性专项科技经费在财政投入中的比例。可通过立法,标准各级政府投资农业科研的比重、方式、范围等。可广开门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系,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面向三农,强化效劳,立足科学研究,在保障粮食

10、平安和农业生产持续丰收,促进地方农村经济工作进一步繁荣中作出了一定奉献,然而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开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基层科研单位的开展,一是正确处理科研与开发的关系,是科研与开发良性互动;二是摆正区域特色农业位置,鼓励创新,在农区农业生产上施展技术优势;三是加强技术效劳模式研究,科技效劳是基层科研单位的职责之一,只有对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应用,使其效劳于农业生产,科技成果的价值才能得以从分的表达,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做出更大奉献。 内容总结1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农业科研院所可持续开展的首要问题2十一五期间,市农科院被省农科院评为“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3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三下乡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4“国家旱地小麦区域试验、“XX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XX省食用菌产业体系工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