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佳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1.1 正数和负数 1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88429202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佳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1.1 正数和负数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津市佳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1.1 正数和负数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津市佳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1.1 正数和负数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佳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1.1 正数和负数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佳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1.1 正数和负数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过程性目标 探索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中有关用负数表示的量并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我们已经学过那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体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2让学生说出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有关用负

2、数表示的量3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下面的一些量,能用学过的数表示吗? 例1 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 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 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二探究归纳1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分组讨论:上面这些例子中出现的各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里出现的每一对量,虽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买出都具有相反的意义让学生再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与负数 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

3、的量例如,零上5用5表示,那么零下5再用同一个数5来表示就不够了 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就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在例1中,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为负汽车向东行驶千米记作千米,向西行驶千米记作-千米 在例中,如果规定收入为正,收入500元计作500元,那么支出237元应记作-237元 在例4中,如果水位升高1.2米记作1.2米,那么

4、下降0.7米计作-0.7米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象这样的数是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5可以写成+5,+5和5是一样的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三应用 例6 任意写出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例7 “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例8 A地海拔高度是70m,B地海拔高度是30m,

5、C地海拔高度是-10m,D 地海拔高度是-30m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分析 根据题意,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的为负,所以-10m是低于海平面10米,-30m是低于海平面30米画出示意图即可求解 解 由图知,A地最高,D地最低 所以,A地与D地的高度差为70+30100(m) 所以,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100米四交流反思 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如下结论: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五检测反馈1举出几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2在中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表明它们高度的数(单位:米),如图所示,这个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请说出图中所示的数8848和-155表示的实际意义海平面的高度用什么数表示? 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数与数之间用逗号分开)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