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PPT课件

上传人:夏日****8 文档编号:287768821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1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浅读(一)浅读【例一】 人教版有一篇课文题为“绿色蝈蝈”,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位老师执教这一课时,对文中的一些语句作了改动,让学生比较课文原句与教师改动过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A.有时我甚至看见蝈蝈追蝉,而蝉吓得飞掉了。B.有时我甚至看见蝈蝈非常勇敢的纵身追蝉,而蝉则惊惶失措的飞起逃窜。A.蝈蝈要是叫得更响亮一点,就更好听了。B.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其中的B句都为课文中的原句。)比较得出的“结论

2、”“本文语言传神、修辞恰切”。2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浅读(一)浅读【例二】 近几年来,在语文课堂中,大量涌现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整体感知”了文章之后,老师要求:请同学们选择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 在接下来的交流过程中,学生逐一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则充分肯定学生的看法。 3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浅读(一)浅读【例三】 还有些课上只重“整体阅读”,忽视“文本细读”,忽略文本丰富的内涵,忽略见精神的细微处,忽略一词一句的咀嚼品味。 比如读乡愁,光知道诗人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盼望祖国统一,没有去细细研读“邮票”、“船票”、“坟墓”、“

3、海峡”这一些意象所包含的深情内涵和深痛体验。 读戴望舒的雨巷,了解了诗歌留给人的“凄清”、“迷惘”、“寂寥”等印象,没有进一步研讨“油纸伞”、“丁香”等意象的时代特点和个性气质,明白诗作所创设的意境美美在何处。 这些都是浅读文本的表现。4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浅读(一)浅读【例四】 人教版有一篇课文杨修之死,一位老师教这篇课文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文中写到的几个事件来把握曹操的性格特征:奸诈、虚伪。为了引导学生认可这样的归纳,还会特别提起曹操借机杀了杨修却假惺惺地厚葬杨修这一细节。不料,有一个学生对曹操“虚伪”的结论提出质疑。执教老师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跟学生一

4、起细读文本,并展开讨论。他们发现:课文结尾处写到曹操在兵败并险遭丧生后,“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说明厚葬杨修时曹操确实已悔恨当初误解了杨修的告诫以致有今天惨败的结果;而且厚葬杨修也应该是曹操真心所为, “随将修尸收回”说明曹操原本不想安葬杨修,一个“方忆”,一个“随”,写出了曹操的怒与悔,可见“厚葬”并非全是“虚伪“。可见在本文中曹操的性格是多侧面的。 5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二)漏读(二)漏读【例一】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这篇文章,为了突出近代实验科学创始人伽利略的“实验”精神,起笔起笔便对他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并用实验证明之

5、的经过展开了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伽利略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这部分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篇幅;接下去接下去的四分之三的内容,转入快节奏的叙写,先后记叙了先后记叙了伽利略孩童时代、学生时代、工作期间的科学研究情况,最后写最后写伽利略用实验验证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以此来表现贯穿伽利略一生的可贵的实验精神。 事实上,本文的行文构思之妙不止于此,请看下面从文中摘出的四个句子:“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空闲时,他用自制的仪器进行实空闲时,他用自制的仪器进行实验。验。”“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伽利略用

6、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理论。”这几个句子过渡穿插于伽利略孩童时代、学生时代、工作期间、斜塔上实验的叙写中,从这几个句子,我们还可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竭力表现和赞美的是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实验精神实验精神。6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二)漏读(二)漏读【例二】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

7、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7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二)漏读(二)漏读【例三】教散步一课,品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我们常带着学生推究“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熬”字的好处,但却很可能会忽略了对“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

8、迟了”的体味。这两个“太迟”其实是很好的语言敏感训练点,因为它较为沉稳含蕴,不像“熬”字来得直白与显豁。“太迟”的反复,含蕴着作者的焦虑、担忧和期盼,他在为母亲默默的祈祷。这两个“太迟”是学生甚至老师在审读中容易遗漏的语言精华。8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三)误读(三)误读【例一】比如行道树一课的教学,学生粗粗一读,感知和理解尚停留在很浅的层面,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发问:“读了本文,你想到了什么?不要紧,想到什么都可以。”于是答案果真“丰富多彩”: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还算差强人意,说“要增强环保意识” 就近乎说笑了 9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三

9、)误读(三)误读【例二】有的教师教学绿色蝈蝈,让学生收集和阅读了大量有关蝈蝈习性的资料,然而,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课文生动的说明语言和体会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例三】有的教师教学苏州园林,引入大量苏州园林的照片,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欣赏和讨论园林艺术的魅力,却忽略了这篇课文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筛选信息。 10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四)不读(四)不读【例一】 一位老师教学冰心的纸船,这是在一节规模较大的公开课。 这节课上,许多同学都哭了。为什么呢?因为有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同学们都在围绕老师提出的一个话题动情的诉说着。这个话题是:“

10、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们的妈妈爱你吗?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妈妈关爱我们的故事吧。” 亲情,可能是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了,不要说这些纯真无邪的孩子,就是老于世故的成年人也必然会为之动情,要不然像艺术人生这样的访谈节目,又怎么会屡屡用亲情这一“武器”把嘉宾和观众招惹得热泪盈眶呢?不出所料,学生的发言都很感人,甚至听课老师中也有人在偷偷抹眼泪。11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一、文本解读常见问题:(四)不读(四)不读【例二】 在教学三峡时,引入三峡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直观形象的感受,但这些资料的介入如果过多、过“细”,则至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文本培养学生

11、的形象思维能力(想像力)无法很好的达成。有些教师执教此课时,将所谓“重岩叠嶂”、“素湍绿潭”、“悬泉瀑布”、绝壁“怪柏”等等的画面一一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文本语句的含义不需多加揣摩就能够“尽收眼底”、“了然于胸”,文本便在不知不觉中被撇到了一边。12二、问题设计二、问题设计(一)问题由谁提出?(一)问题由谁提出? 教师要发挥好教育和引领的作用。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语文课堂研究的中心问题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他们自己的学习。其次,学生不是天生就会抓住学习重点、天生就会提问题的,老师要通过自己的智慧点拨和长期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不管问题由老师提出还是由

12、学生提出,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问题来自文本,来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需要。 13二、问题设计二、问题设计(二)提出怎样的问题?(二)提出怎样的问题?1、意图要明确。、意图要明确。14二、问题设计二、问题设计(二)提出怎样的问题?(二)提出怎样的问题?1、意图要明确。、意图要明确。【例一】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阅读起点。了解学生的阅读起点。 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一位老师教学此文时,没有急于让学生读课文,而是先了解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认识有多少: 师:“听说过玛丽居里这个名字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师:“曾经驻足于居里夫人画像前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了手。 师:

13、“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居里夫人吗?”生1:“她发现了元素镭。”生2:“她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 师:“很好。还有吗?”生摇头。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接下来就没有让学生直接去读课文,而是以“走近、认识居里夫人”为主题,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先阅读教科书配套读本中的三篇文章: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之女)的居里夫人传(节选)和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让他们透过“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女儿”(艾芙居里)和“现代作家”(梁衡)的不同视角去感受和熟知居里夫人其人。在此基础上,再用一课时研读课文我的信念。15二、问题设计二、问题设计(二)提出怎样的问题?(二)提出怎样的问题?1、意图要明确

14、。、意图要明确。【例二】设计意图:构建文本图式与学生心理图式间的通道。构建文本图式与学生心理图式间的通道。 这是唐江澎老师数年前执教生命的意义时的一个片段。 起初,唐老师让学生朗读保尔的那段著名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学生读不出感情。在这种情况下,朗诵水平极高的唐老师并没有急于范读或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技术层面”的指导,而是这样做的:他先介绍了俄国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一段话他先介绍了俄国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一段话:“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此时,学生沉寂。16二、问题设计二

15、、问题设计(二)提出怎样的问题?(二)提出怎样的问题?1、意图要明确。、意图要明确。【例二】设计意图:构建文本图式与学生心理图式间的通道。构建文本图式与学生心理图式间的通道。接着唐老师讲述了一段故事: 1999年10月3日,本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放飞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突然间离开了缆索,急速的坠落。十几条鲜活的生命一瞬间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浩。 老师动情的说到这里,教室里响起了韩红根据这一事件创作的歌曲天亮了,同时屏幕上显

16、示歌词:就是那个秋天/再也见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 听歌曲时,许多人在啜泣。以下是师生在音乐声中的一段对话: 师:这是个近乎残酷的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潘子浩,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这是个近乎残酷的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潘子浩,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生:我,我(泣不成声)师:(示意坐下。问另一学生)你是潘子浩。请你以你是潘子浩。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开头,说说人生目为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标与生活方式。生:(满含热泪)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好好珍惜自己,生命太宝贵了,我不能随便对待它,要好好活着,做出一番事业。有朝一日,在我走进天国的时候,父母会对我说:“孩子,你是有出息的。”师:(片刻的沉寂后,缓缓的)太感人了。这时候我们再来读一读保尔关于生命思考的那一段,是否会有更深刻的感悟?请你再来读一读吧。 学生开始投入的朗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17二、问题设计二、问题设计(二)提出怎样的问题?(二)提出怎样的问题?1、意图要明确。、意图要明确。【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