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西斯弗兰西斯培根及其哲学培根及其哲学 一、弗兰西斯一、弗兰西斯培根及其哲学的命运培根及其哲学的命运二、生平及其著作二、生平及其著作三、培根的哲学三、培根的哲学 1、科学学的前驱、科学学的前驱 2、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3、幻象学说、幻象学说 4、认识论、认识论 5、科学方法、科学方法 6、社会政治学说、社会政治学说 7、伦理学说、伦理学说一、弗兰西斯一、弗兰西斯培根及其哲学的命运培根及其哲学的命运n n培根(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维鲁兰男爵,阿尔本斯子爵,17世纪英国国务活动家、廷臣,在哲学、散文、历史、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卓有建树对于培根及其哲学的评价,300余年来,毁誉交加n n赞誉之词有赞誉之词有:n n英国皇家学会认为培根是“自然王国的统治者”、“物理学的伟大复兴者”、“实验历史的伟大建筑师”、“实在的哲学和坚实学问的倡导者”、“近代的亚里士多德”n n罗素称培根为“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给科学研究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n n伏尔泰认为培根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伟大人物”,“大哲学家、良好的史学家和出色的作家”n n笛卡儿赞扬培根在实验方法方面的贡献,并建议天文学家应按培根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
n n达朗贝尔称培根为“挣脱了许多铁索的伟人”,最完全最万能的自然哲学家,百科全书的成功,当归功于培根n n莱布尼茨认为,笛卡儿与培根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在培根严厉的话语中有着深刻的含义,正因为培根的论学术的进展一书的启发,才使我踏上哲学之路n n康德认为培根是“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伟大的复兴可以作为照亮读者走出知识迷宫的指路明星 费尔巴哈称颂“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直接的感性的缔造者”,他与笛卡儿等人一样怀着青年人的放荡不羁的气概,愤怒地将经院哲学家的巨著扔之窗外n n赫尔岑认为培根是科学上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n n严复的赞誉是:“二百年学运昌明,则又不得不以柏庚氏之摧陷廊清之功为称首”n n还有人认为培根的历史著作是“富有哲学意味的史学著作的楷模”,他的散文“堪与莎士比亚的诗歌并负盛名”有人认为他是近代心理学的鼻祖n n马克思则称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n n贬低培根及其哲学之词有贬低培根及其哲学之词有:n n教皇麦考来等人认为培根是“人世间最聪明而又最卑鄙的人,是堕落天使”艾塞克斯之故)n n黑格尔认为培根是忘恩负义的小人n n罗素等人认为,近代哲学的真正开创者是笛卡儿。
n n斯宾诺莎认为培根的哲学只适用于制造业和贸易n n还有人认为培根是没有广度和深度的渺小哲学家,其哲学只是产生工匠、园艺家、药铺店员、蔬菜水果员的哲学n n有人认为培根是旧时代的终点,但不是新时代的起点,是向后看的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二、生平及其著作二、生平及其著作n n培根1561年1月22日出生在伦敦临河街约克府一个新贵族家庭,其父尼古拉培根在剑桥大学攻读过法律,曾任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有名的大法官,为官清廉,学识渊博,给予培根一个温馨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母亲安尼是尼古拉的第二个妻子,是加尔文教的教徒,翻译了许多宗教的作品,给予培根良好的教育培根的姨父博莱是伊丽莎白王朝的重臣n n培根童年时期就聪明过人,少年老成,女王称其为“小掌玺大臣”有次女王问其年龄,他的回答是:比女王的幸福朝代还少两岁13岁之前接受了语言、圣经、神学等教育1573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辩证法、高级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经院哲学经过三年学习,16岁的培根已经开始怀疑经典的亚里士多德哲学n n1576年,培根随同驻法大使鲍莱来到法国在使馆工作近三年n n1579年父亲突然病故,由于有五个同父异母兄弟,培根只得到五分之一的遗产。
由于过惯奢华生活,这点遗产自然入不敷出同年住在葛莱公会(与内庙公会、中庙公会、林肯公会一起被称为四大律师公会即法律学校)学习法律,1582年成为正式律师n n158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多次连任n n1589年培根成为星法院的书记此时培根已萌发改革人类知识的大志n n15891596年为坎坷的仕途经历期,多次求职不成,终于在1596年任女王私人特别法律顾问,期间的最大收获是结识了伊丽莎白的宠臣、美男子艾塞克斯伯爵(15661601年),此人多次举荐培根并给予巨大的帮助(赠予培根蒂凯汉庄园),当然培根也给予艾塞克斯在关键时刻的多次有益忠告,如伯爵在出征爱尔兰之前(此役胜算低,当时大臣都不愿出征,害怕因此身败名劣,而且此时艾塞克斯与大自己30余岁的女王之关系恶化),培根告诫:“此役是修补他与女王关系的好机会自己要记住贡献比名声更有价值,服从女王比供奉更好”n n1599年3月的此战役以失败告终,艾塞克斯身陷囵圄,1600年6月被释放以后培根在剖白自己对于女王、国家与艾塞克斯三者的关系时,明确女王摆在第一,国家列在第二,对艾塞克斯的友谊置诸第三,不过在友情中,则无人能与艾塞克斯比拼n n1601年2月7日艾塞克斯谋反失败,2月19日,培根起诉艾塞克斯有罪,2月25日,艾塞克斯被处斩,培根因此落得骂名,与清廷李光地与陈公雷的经历类似。
培根自己对此的解释是“任何诚实而居心端正之人都会宁愿舍弃他的国王而不愿舍弃他的上帝,宁愿舍弃他的朋友而不愿舍弃他的国王,宁愿舍弃任何尘世的利益甚至生命也不愿意舍弃他的朋友”n n1603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驾崩,其侄继任王位,称为詹姆年,伊丽莎白女王驾崩,其侄继任王位,称为詹姆士一世培根也就又开始了在宫廷中谋求职位的努力培根也就又开始了在宫廷中谋求职位的努力n n16041604年年8 8月,培根任詹姆士一世的顾问,由于培根在处月,培根任詹姆士一世的顾问,由于培根在处理英国教派之争及上下院之间的调停能力深为詹姆士一理英国教派之争及上下院之间的调停能力深为詹姆士一世赏识,从此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世赏识,从此平步青云,官运亨通n n16071607年任副检查长,年任副检查长,16131613年任检查长,年任检查长,16171617年任掌玺年任掌玺大臣,大臣,16181618年成为英格兰大法官,同时,被封为维鲁兰年成为英格兰大法官,同时,被封为维鲁兰男爵(男爵(16201620年授封圣阿尔本斯子爵),达到仕途顶峰年授封圣阿尔本斯子爵),达到仕途顶峰n n16211621年培根开始走下坡路,年培根开始走下坡路,3 3月被公法学者、拥护民权、月被公法学者、拥护民权、不畏强御的爱德华不畏强御的爱德华 科克弹劾,理由是培根受贿。
科克弹劾,理由是培根受贿n n16211621年年5 5月被上院判决罚款并监于伦敦塔,两天后被国月被上院判决罚款并监于伦敦塔,两天后被国王豁免n n16261626年年4 4月月9 9日,培根逝世日,培根逝世n n培根的主要著作如下:培根的主要著作如下:n n1、论说文集 (1592年初版, 1612年再版, 1625年第三版)n n2、论时代勇敢的产儿 (1603年 序言)n n3、论事物的本性论人类知识(1604年 )n n4、论学术的进展 (1605年, 科学分类、知识价值)n n5、几种想法和几条结论(1607年)n n 各家哲学的批判 (1608年)n n6、古人的智慧 (1609年,“六经注我”古希腊神话等)n n7、伟大的复兴 (1620年 未完)n n A、科学的分类:记忆历史、想象诗歌、理性哲学;n nB、新工具(此部分完成并单独成书归纳法、经验论等此书影响了百科全书派)n nC、宇宙现象;n nD、智力的阶梯;n nE、先驱者;n nF、新哲学n n8、新大西岛(1623年, 未完 乌托邦)n n9、林木集n n 培根的所有著作在18251834年间,剑桥大学的三位学生司佩丁、艾里斯、赫司按哲学、文学、法律分类整理,编为7卷,15卷为哲学著作,67卷为文学、法律著作。
此后司佩丁等人又编辑了7卷本的培根的书信和生平两个7卷本汇集成了14卷本的培根全集这套全集已成为迄今最好的版本n n培根在遗嘱中说:“我的灵魂归还上帝,我的躯体将殁于黄土,我的名字将传之后世,并扬名海外”三、培根的哲学n n1、科学学的前驱、科学学的前驱n nA、知识的价值与功能、知识的价值与功能n n知识是掌握自然奥秘的巨大手段,是驾驭自然的巨大力量;n n知识是社会改革的力量;n n知识对于文治武功、治国安邦也有重要功能;n n知识是人类自我完善的手段;n n知识是滋养信仰的养料,无知导致无神,“哲学上的浅学肤知倾向无神,造诣深了则复返宗教” n n知识就是力量n nB、培根论科学的革命、培根论科学的革命n n“如果只在旧事物上附加新事物,接生新事物,且想由此希望在科学中有很大进步,那是无聊的”故要对人类整个知识加以重新改造,进行彻底的科学革命n n其一、人类对已有知识的迷恋和满足已构成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n n其二、以往的知识更多的是空谈,不能生产;只富争辩,不产生实际的效益n n过去的知识从概念到判断到推理,从出发点到整个结构、过程、方法都不合适,其根源就是认识脱离经验、自然界。
为此,我们必须从根基上对科学进行彻底改造,从而找出新的知识基础、原则和方法n nC C、知识的可能、知识的可能、知识的可能、知识的可能n n 培根认为,宣扬自然的暧昧、生命的短促、感官的骗培根认为,宣扬自然的暧昧、生命的短促、感官的骗人、判断的微弱、实践的困难等怀疑论、不可知论观点,人、判断的微弱、实践的困难等怀疑论、不可知论观点,是知识受阻的根源是知识受阻的根源 “我们应当知道自己应知道的,还我们应当知道自己应知道的,还应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完全,不应当以为自己知识已经完应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完全,不应当以为自己知识已经完全,同时却不知道自己所应知全,同时却不知道自己所应知 ”感觉、理性的主观性、感觉、理性的主观性、片面性、相对性确实存在,但不能因此停滞不前,甚至片面性、相对性确实存在,但不能因此停滞不前,甚至保守落后,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勇往直前保守落后,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勇往直前n n“ “事理的究竟能否知道,这不是争辩所可解决的,只有事理的究竟能否知道,这不是争辩所可解决的,只有诉之于实验才能有望诉之于实验才能有望 ” 要促进科学的认识,就要投要促进科学的认识,就要投身实践,要去追求、探索、实验。
身实践,要去追求、探索、实验n n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人所能做和解释的就是他在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人所能做和解释的就是他在事实上或在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也就事实上或在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也就只是那么多,过此,他既不知是什么,也不能做什么只是那么多,过此,他既不知是什么,也不能做什么n nD、科学分类的原则、科学分类的原则n n科学分类的原则有四:n n 其一、知识的各部分只可当作整体的线索与脉络,不可当作片段与个体;n n其二、没有绝对的、唯一的分类标准认识的角度、主体的需要不同,分类的标准各异;n n其三、应按事物的本质、功能进行分类;n n其四、根据人类的理性能力进行分类人的理性能力分为记忆、想象、理性三种科学则相应地分为历史、诗歌与哲学三种这是最佳的科学分类法n nE、知识体系的新结构、知识体系的新结构n n历史:自然史,政治史,教会史,学术史;n n诗歌:叙述的、戏剧的、寓言的诗可以拓展“伟大”,助进“道德”,增长“喜乐”历史事迹有时缺乏使人心得到满足的尊严性,有时不足以奖励大德,有时不足以惩罚大恶,有时平凡乏味,缺少变化n n哲学:自然科学、自然哲学、人类哲学 n n (折射) (直射) (反射) 第一哲学(统摄)n nF、科学的组织管理、科学的组织管理n n 其一、用学术的方法管理学术;n n 其二、为学术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处 所、书籍、待遇);n n 其三、科学的组织、管理和协作。
n n2、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对传统哲学的批判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