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风度论文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86942685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名士风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魏晋名士风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魏晋名士风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魏晋名士风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魏晋名士风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名士风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名士风度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追求自然本性的魏晋风流人物摘要:文人集团一一“竹林七贤”在思想、生活态度等方而相似,但乂有各自的 特点。阮籍与嵇康在思想、文学、音乐理论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但相较Z下, 嵇康才是这一名士集团的精神领袖。关键词:老庄思想;名教;儒学;“竹林七贤”“魏晋风度” 一词,应该出自鲁迅先生1927年7月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 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以率真、坦荡、放浪、淡定、口然、旷达作为其注解,皆 无不妥。它是一种美学观,也是一种人格范式,所谓“真名士自风流”。美学上, 表现在作品的“风清骨骏”,即“文情并茂、结构严密、刚健郎畅的美”;人格 上,知识分子崇尚个性、自由,保持自己的尊严,“诗文言志”,不曲意奉承

2、政 治当权者。与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作的墓志“自由之精神,独立Z思想”有异曲 同工Z妙。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莫过于“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整体特征是 崇尚自然、纵情任性,其轻时傲世的怪诞行为多为当时礼法所不容。而在 这个以文相聚的“竹林七贤”则是以嵇康为精神领袖。魏晋名士们在政治思想上多崇尚老庄“无为而治”,“托杯玄胜,远咏老 庄”、“以清谈为经济”,这是“魏晋风度”的核心所在。其中清谈代表乂分为 五期: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他们也是魏晋风 度的代表人物。下面我就简要的论述一些他们与众不同的魅力。一嵇康的任性与旷达嵇康出生时期,活跃于思想领域的是以何晏等士人为代表的

3、崇尚玄风的名 士。嵇康一直在追求一种宁静、恬淡、安闲自适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不等同 于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无缥缈,而是怡然自得、悠闲雅心,如山间的风行者一样的 轻捷、自在。这是当时的玄学思想在文人思想中的体现,也是崇尚玄学的思潮对 世人的生活态度的影响。选择这样一种人生的理想境界,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慎重考虑Z后的 定夺。嵇康在卜疑中提到二十八种处世态度,大致包括为入世,“将近伊挚 而友上父”,“进趋卅利,苟容偷合”等;游戏人间,“傲倪滑嵇,狭智仁术”;出 卅,“苦身竭力,剪除荆煉,山居谷饮,倚岩而息”或“外化其形,内隐其情, 屈身隐时,陆沉无名,虽在人间,实处冥冥”等。这二十八中态度,儿乎包括

4、了 士人出仕处世就可能有的各种方式。而他最后选择了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变 不为利,仕不为禄,鉴于古今,涤情荡欲”。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准则,并不是现 实的生活方式。他此时对“返归自然”已有了明确清晰的冃标。虽身处人间,尽 管俗世纷扰,依然能够超凡脱俗、安恬闲适、淡泊如画,这就是他一生所追求的 口然、旷达的生活态度。世说新语容止描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 萧肃肃,爽曲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 人也,岩岩若孤由心生,隐者心中自有着一种阔达、旷远,于是“龙章风姿,天 质自然”,单著的风姿浑然天成,无需矫饰。嵇康“志趣非常”,一身雅好。他是-

5、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诗气峻辞请, 立意高远;文章气势磅礴,深刻犀利。他精通音律,是著名的理论家与演奏家, 他的琴赋、声无哀乐论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临死前的一曲广陵散, 奏出的是悲愤,也是从容与慷慨,是令后人仰视的凄历傲骨。声无哀乐论阐 述的是自然与冋归,这些思想与道家玄思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当时的玄学思想 以及作者的老庄思想在文本中的反映。先秦时道家就有“大咅希声”的音乐美学 思想,反对儒家所侶导的音乐理念。老庄从自然之道出发,摒弄认为制作的音乐, 认为真正的音乐是非人T制作的“天籁”、“天乐”,这种观点最能体现道家与自 然相融共生的思想。道家的这种音乐理论在后世也不乏支持者,明代的陈继儒在

6、 小窗幽记中说:“论声之韵者,tl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盒声、幽壑 声、芭蕉雨声、落叶声,节天地间之清籁。”这些都是从自然之声中寻求的一种 希然宁泊、清淡雅韵之境。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更是阐述口己坚定的志向,君子无论穷达, 都要坚定口己的志向与信念。依从自己的本性去做,就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人 与人Z间齐不相同,因此彼此交往贵在了解彼此天性。这些都表明嵇康主张无论 对己还是对人,都追求自然。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虽然表达了自己对 山涛的强烈不满,但是嵇康在此同时将自己的儿了托付于山涛。从这一举动中可 以看出“竹林七贤”Z间的友谊是至诚至真的,是一种纯粹的不夹朵名利的真情, 也表现出嵇

7、康的坦然与率真的本性。“竹林名士大抵并无严整之政治立场,即并非一政治集团,其狂放、好老 庄,亦并非反司马氏而然。”(才性与玄理牟宗三著)曹氏篡汉,司马氏颠覆 魏,政治的混乱黑暗确实是“竹林七贤”沉迷老庄的原因之一,但当时老庄玄学 的盛行亦是其好老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外部原因。嵇康不是一个政治家,老庄玄 学也不是宗教灵魂,它只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既不能决定人必为其隐居,更不能 决定人的政治立场。所以说,嵇康的玄学哲学思考不仅是对司马氏的反抗,也是 自己对自己灵魂的解放的一种思考与探索,也是随从与当下的思想潮流,在一个 乌七八糟的社会里寻求一种超脱与放逐。总而言之,嵇康的精神是口由的,性格是狂放不羁的

8、,是一种豁达,也是 一种信。他的生活则是践行1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是0己思想上的一种探索, 能够支撑得起“竹林七贤”的精神世界。二.狂放又谨慎的阮籍“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 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FI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 能啸、善弹琴,当具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Z痴”。(晋书卷四十九阮 籍传)阮籍生活的社会是政治黑暗腐败、政权倾轧,文人或是依附于不同的政治集 团,或是不问世事,文人精神无所寄托,故多崇尚老、庄,寄托于虚无缥 缈玄学世界。阮籍则是“尤好庄、老”,所以儒与道的世界观在阮籍的生活 中始终并存并交织。理想与现实岀现强烈反

9、差时,他则是激愤无奈,进而丢弃儒 家思想而崇尚玄学。阮籍的思想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正是以前的早期,青少年的阮籍胸 怀儒学济世的报复,一心想建功立业成就功名;正始年间,阮籍感到世事之不可 为,追求综合儒道两家,致力于会通自然与名教;司马氏篡夺政权后,天下名士 多被司马氏迫害,阮籍看到名教人士的虚伪和司马氏的奸诈残忍,变的意志消沉, 转而追求庄子的精神lit界。他的精神可谓是苦闷的、隐曲的。阮籍出自名门望族,从小接受的是儒家经典的教育。年少时意气风发,以孔 孟圣贤作为学的楷模。此时,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匡济天下,抱着英雄主义的 人生观。咏怀诗有云“壮士何慷慨,志欲感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

10、忘”, 这几句诗讲述忠义气节等伦理思想,彰显了阮籍积极入仕的精神面貌。阮籍另有 乐论、通易论肯定了儒家政治伦理规范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正是五年到正式十年之间,阮籍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期间儒者立志 进取的热情逐渐消退,抽身世外的淡漠不断滋生,正是介于儒退庄进的过渡时期。 三次主动辞官的行为是与礼爪名教的追求背道而驰的,但这在司马氏加紧夺权不 断迫害文人志士的形势之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何况曹爽集团腐败无能,更是造 成了阮籍思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使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保身念道真,崇耀 焉足崇”、“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等诗句,我们能从这些诗句中看到老庄思 想的痕迹,此时阮籍已经开始对

11、自己早起思想进行思考和批判,已开始追求在逃 遁隐逸中返璞归真。在整个“竹林时期”,阮籍始终采取的是一种“遗落世事”的政治态度,更 确切的说,他对司马师所采取的是一种敷衍或游戏的态度。在阮籍担任步兵校尉 之职后依然与司马氏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座,箕踞啸歌,酣放自 若。他时时去大将军府,又不以礼法自拘”(世说新语简做)。司马昭求婚于 阮籍时,又有“籍醉六十FI,不得言而止”(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当玄 远Z辞实在无法敷衍时,酣醉到不能醒乂是一种保身Z法。在批判阮籍不像嵇康 吕安那样性烈刚疾时,我们应该看到阮籍的无奈。身处政治之中,不能做到完全 与政治

12、割裂,又不能抛弃口己年少的政治理想,为了明哲保身,只有是自己顒落 来迷惑统治者。六十H的酣醉,是一种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软弱性的体现,也是 阮籍的性格决定的“他不可能公然以生命的待机冒险主动出击”(六朝士大 夫玄儒兼治研究秦跃宇著),他的性格也决定了阮籍不是嵇康。阮籍在大人先生传小肯定了 “大人先生”式的人格。这个大人先生具有 “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富”、“以应 变为和,天地为家”、“以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徳,不与世同”的理想精神境界。大人先生传可以概括为一个字“放”,是解放、超越,也是否定。是否 定束缚人性与精神口由的条条框框的,在主观的精神世界里寻求安身立

13、命之地。八十二首咏怀诗则拓展了阮籍的哲学内容。从哲学角度看,是凸显了阮 籍早期与后期在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即名教与自然Z辩在这一时期的哲学主 题。大人先生传与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描绘了三种实现口由的方法:一是 哲学方面的玄思;二是宗教式的幻想;三是山水Z间的隐逸。从此角度看,阮籍 的文章与诗歌就不只是对自C的命运、生活和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得咏叹,而且 还反映封建文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封建士人的思想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与矛盾。三“竹林七贤”郭英徳在其所著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一书中曾指出“(竹林七 贤)是一个具有特殊的文化职能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行为方式,相近 的思想倾向和密切的学

14、术活动,互通声气,亲密交往。”正是这些共同之处,才 使得“七贤”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学团体。竹林名士皆任放、旷达,晋书在描述他们时,都用到类似任性放达的词 语:山涛“介然不群”,阮籍“任情不羁”,嵇康“高亮任性”,刘伶“放情恣肆”, 向秀“清悟而有远识”,阮咸“任达不拘”,王戎“短小任率,不修威仪”。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不拘礼法、惊世骇俗之举,这些往往又是和饮酒 联系在一起的。阮籍“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 酒昏酣,遗落世事”(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裴松之注);刘伶更是嗜 酒如命,著有酒德颂;阮咸曾与群猪共饮;山涛能饮八斗;嵇康、向秀、王 戎皆是能饮之人。“

15、七贤”相聚,多是在肆意畅饮。然同是善饮,刘伶是真醉, 阮籍是假醉。“七贤”在前期皆表现出不与当局合作,反对司马集团的倾轧。人基木有治 世之志,大醉六十天为拒绝与司马氏联姻,可见其借酒佯狂是为了避祸。就这一 点而言,嵇康做得比阮籍干脆、决绝。山涛将去官,举其代Z,嵇康遂作与山 巨源绝交书;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与嵇康结交,却遭冷遇。与七贤避世这一点相应的,是他们的“好老庄”。晋书诸本传中称:嵇康 “长好老庄”,阮籍“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山涛“性好老庄”,向秀“雅好老 庄之学”,刘伶“常以宇宙万物为心”,王戎以“道家之言”告诫钟会。可见“竹 林七贤”在思想上都是一致的崇尚玄远,其中以嵇康、阮籍极为激

16、烈,山涛、王 戎有所妥协。在学术活动上,“竹林七贤”常以诗文吟咏唱和,著作互通声气。嵇康的卜 疑中有“宏达先生”,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中有“大人先生”,刘伶的酒徳 颂中也有“大人先生”,这些形彖皆是超世脱俗、飘逸口如、纵情傲物。嵇康 有养生论,向秀有难养生论,嵇康有应和而作答难养生论,应和而作 三篇文章,皆是围绕一个主题养生。嵇康有声无哀乐论,阮籍有乐论, 虽有不同,但都是个人在咅乐理论方面的见解。有人评价嵇康是幻想的,阮籍是理想的,山涛是现实的。正是因为在凡尘中 保持着“幻想”,并时刻想着这份“幻想”努力奋斗。嵇康与阮籍是“竹林七贤” 的精神核心,在面对黑暗的政治时,阮籍表现出了口身的缺陷软弱性与妥协 性。嵇康的态度则是决绝的,是不留余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