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制史十恶课件

石磨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7MB
约37页
文档ID:282338814
法制史十恶课件_第1页
1/37

总述总述 封建法律作为维护封建皇权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封建法律作为维护封建皇权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对危及皇权它对危及皇权权威、权威、 破损封建社会制度的严重犯罪行破损封建社会制度的严重犯罪行 为规定了严峻的刑罚为规定了严峻的刑罚 唐唐律疏议律疏议 “ “十恶十恶” ” 中的中的 突出地体现了这突出地体现了这 一点本文谈论一点本文谈论 “ “十恶十恶” ” 的来源、的来源、 内容及对前世的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内容及对前世的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来源说明说明 “十恶十恶” ” 是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的总称,是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是其内容中以对待是其内容中以对待皇帝和封建国家的态度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皇帝和封建国家的态度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 所体现出的对威胁损害皇权危及所体现出的对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的思想、封建国家的思想、 言论乃至行为的严厉处罚,言论乃至行为的严厉处罚, 充分反映了唐律维护封建君主充分反映了唐律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本质与特征但从其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来看,专制主义的本质与特征但从其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来看,“十恶十恶”的历史是久远的,的历史是久远的, 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这种渊源可追溯到秦汉时这种渊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期 秦代的罪名不外乎以下五类:秦代的罪名不外乎以下五类: 危害皇权危害皇权 侵犯侵犯财产和人身罪、财产和人身罪、 渎职罪、渎职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破坏婚破坏婚 罪、罪、 姻家庭秩序罪姻家庭秩序罪 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危害皇权罪这类罪名中被视为莫过于危害皇权罪这类罪名中被视为 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即为即为 “谋反谋反”,这也正和,这也正和 , “十恶十恶” 中的罪名中的罪名相符 汉律有许多关于维护皇权,汉律有许多关于维护皇权, 严防臣下侵严防臣下侵 与附与附益益” 犯或削弱皇权的规定,犯或削弱皇权的规定, “欺谩、欺谩、 诸如诸如 诋欺、诋欺、 诬罔诬罔” 以及在危害等,以及在危害等, 皇帝尊严和皇帝安全的犯皇帝尊严和皇帝安全的犯罪和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中还有罪和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中还有 “不敬不敬” 大不敬大不敬”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 等罪名 由此可见,由此可见, 秦汉时期的秦汉时期的律法中的某些罪名已经和律法中的某些罪名已经和 “十恶十恶” 有了一定的联有了一定的联系1 1、秦汉、秦汉 如如尚书尚书康诰康诰:“元恶大憝,矧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惟不孝不友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

周礼周礼地官大司徒地官大司徒:“以乡八刑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曰乱民之刑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问:“免老告人以不孝,谒杀,当三环之免老告人以不孝,谒杀,当三环之不?不当环,亟执勿失不?不当环,亟执勿失三环即三原(三环即三原,意为可原宥)汉,意为可原宥)汉九章律九章律中亦有中亦有“不不道道”、“不敬不敬”的条目的条目 2、北齐:到了南北朝的北齐,制北齐律,第一次将“十恶”中的各个条目归纳在一起,列为“重罪十条”,即:一反逆,二大逆,三叛,四降,五恶逆,六不道,七不敬,八不孝,九不义,十内乱 开皇元年(公元 581 年)到开皇3年(公元 583 年)修订颁布的开皇律是隋文帝时期立法上的重大成就,也是当时法律 开皇律 吸收北齐改革的主要成果从封建刑律的内容上讲,开皇律吸收北齐“重罪十条” 而加损益,正式定为 “十恶” 罪,使法律更有利于镇压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更有助于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

3 3、隋朝、隋朝 隋书隋书刑法志刑法志载,载,开皇律的开皇律的“十恶之条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犹除名” 4 4、唐朝、唐朝 唐代承袭了隋朝开皇律中的“十恶”即“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唐律正式将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归为 “十恶” 罪而写入法律由此可见, 在唐代, 无论是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还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紊乱封建伦常关系的行为, 都为统治者所不容正所谓:“五刑 之中, 十恶尤切, 亏损名教, 毁裂冠冕,特标篇首, 以为明诫”代统治者把 “十恶” 列为篇首, 使刑法镇压的矛头更趋集中, 同时也增强了 唐律 的威慑作用 “一句诗词万两金一句诗词万两金” 唐代“十恶” 既包括敌对阶级的武装政治反抗,也包括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严重犯罪,但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十恶” 把维护封建皇权与封建国家统治作为根本宗旨,把保护统治阶级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要目的其作用不单要调整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还要调 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其根本性质是镇压农民的,特别是镇压他们的武装政治反抗,但同时也注重镇压统治集团内部的谋 反叛乱,镇压紊乱封建伦常关系与扰乱社会秩序的一些行为所体现出的对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的思想、言论乃至行为的严厉处罚,充分反映了唐律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本质与特征唐代“十恶”的实质二、内容二、内容 唐律疏议唐律疏议 中所记载的中所记载的 “ “十恶十恶”按照内容可以按照内容可以 , 作如下分作如下分类:类: 一是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二是严重威胁封一是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二是严重威胁封建秩序的建秩序的 “ “不道不道” ” 行为;三是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行为;三是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恶逆恶逆” “” “不孝不孝” ” ”不睦不睦” ” 不义不义”“ ”“ 内乱内乱”等重罪 (一)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的(一)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政治性犯罪 1、“谋反”释义:是释义:是“谋危社稷谋危社稷”即图谋推翻皇即图谋推翻皇帝的统治。

谓帝的统治谓“谋危社稷谋危社稷”,可在疏,可在疏议中却鲜见议中却鲜见“社稷社稷”的影子,说来说的影子,说来说去,去,“谋反谋反”就是反对君主个人君就是反对君主个人君主是国家的代表,社稷的缩影,则谋主是国家的代表,社稷的缩影,则谋君就是谋社稷,其实,社稷在这里成君就是谋社稷,其实,社稷在这里成了君主的代称,疏议在后面也坦言,了君主的代称,疏议在后面也坦言,“谋反谋反”解释为解释为“谋危社稷谋危社稷”是因为是因为“不敢指斥尊号,故托晕曰不敢指斥尊号,故托晕曰社稷社稷”这几条体现了当时的三纲之一这几条体现了当时的三纲之一“君为臣纲君为臣纲”君为臣纲的具体体现君为臣纲的具体体现是法律对君权周全的保护以及对侵犯是法律对君权周全的保护以及对侵犯或可能侵犯君权行为的残酷镇压同或可能侵犯君权行为的残酷镇压同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的最高目标是在于维护君权的最高目标是在于维护君权 犯者要处以斩刑父子、母女、妻妾都要处以流刑三千里 旧唐书旧唐书刑法志刑法志:又旧条疏,兄弟分后,廕不相及,连坐俱死,:又旧条疏,兄弟分后,廕不相及,连坐俱死,祖孙配没会有同州人房强,弟任统军于岷州,以谋反伏诛,强当从祖孙配没。

会有同州人房强,弟任统军于岷州,以谋反伏诛,强当从坐太宗尝录囚徒,悯其将死,为之动容顾谓侍臣曰:坐太宗尝录囚徒,悯其将死,为之动容顾谓侍臣曰:“刑典仍用,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德也用刑之盖风化未洽之咎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德也用刑之道,当审事理之轻重,然后加之以刑罚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道,当审事理之轻重,然后加之以刑罚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然则反逆有二:一为兴师动众,一为恶言犯法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然则反逆有二:一为兴师动众,一为恶言犯法轻重有差,而连坐皆死,岂朕情之所安哉?轻重有差,而连坐皆死,岂朕情之所安哉?”更令百僚详议于是玄更令百僚详议于是玄龄等复定议曰:龄等复定议曰:“今定律,祖孙与兄弟缘坐,俱配没其以恶言今定律,祖孙与兄弟缘坐,俱配没其以恶言犯法不能为害者,情状稍轻,兄弟免死,配流为允犯法不能为害者,情状稍轻,兄弟免死,配流为允自是比从之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古死刑,殆除其半分析分析 房强之弟触犯谋反谋反为唐朝房强之弟触犯谋反谋反为唐朝“十恶十恶”之一,是之一,是指谋危社稷,指谋害皇帝、危害国家的行为根据唐律指谋危社稷,指谋害皇帝、危害国家的行为。

根据唐律规定,触犯谋反大罪,要处以死刑规定,触犯谋反大罪,要处以死刑 2、“谋大逆” 是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即图谋毁坏皇帝祖庙、皇陵和宫殿 犯者处以斩刑,父亲与十六岁以犯者处以斩刑,父亲与十六岁以上的儿子皆处以绞刑,妻妾和十上的儿子皆处以绞刑,妻妾和十五岁以下的儿子以及母亲、女儿、五岁以下的儿子以及母亲、女儿、儿子的妻妾、孙子、祖父、兄弟、儿子的妻妾、孙子、祖父、兄弟、姐妹全部没入宫为奴婢;家中的姐妹全部没入宫为奴婢;家中的部曲没官;伯叔父、侄子无论是部曲没官;伯叔父、侄子无论是否同居,皆处以流刑三千里否同居,皆处以流刑三千里 3、“谋叛” 是预谋背国从伪,即谋划背叛封建国家,投降伪政权,突出对预谋犯罪的镇压,并将反叛等严重犯罪扼杀在谋划阶段,借以减轻犯罪的严重程度 有叛国企图的,首犯处以绞刑,有叛国企图的,首犯处以绞刑,从犯处以流刑;已经实施叛国行从犯处以流刑;已经实施叛国行为的,不分从首皆处以斩刑妻为的,不分从首皆处以斩刑妻子处以流刑二千里子处以流刑二千里 4 4、“大不敬大不敬” 是指盗取皇帝服用物,盗取皇帝或伪造皇帝印玺,给皇帝配药不按本方,做饭犯食禁,指责皇帝,诽谤朝政,对皇帝使臣无礼等,即侵犯皇帝人身及其尊严的各类行为。

盗窃皇帝的生活用品,都要处以流刑盗窃皇帝的生活用品,都要处以流刑二千五百里偷盗或伪造皇帝印玺的,二千五百里偷盗或伪造皇帝印玺的,偷盗者要处以绞刑偷盗者要处以绞刑伪造者要处以斩伪造者要处以斩刑因失误在为皇帝调配御药时没有刑因失误在为皇帝调配御药时没有按照配方配药,或者写错了封题;为按照配方配药,或者写错了封题;为皇帝烹调皇帝烹调“御膳御膳”因失误触犯了饮食因失误触犯了饮食方面的禁忌;为皇帝制造车辆或船因方面的禁忌;为皇帝制造车辆或船因失误而不牢固的都要被处以绞刑失误而不牢固的都要被处以绞刑指斥乘舆指斥乘舆”就是严厉指责皇帝的药处就是严厉指责皇帝的药处以斩刑,对于皇帝派出的使者没有礼以斩刑,对于皇帝派出的使者没有礼貌的要处以绞刑貌的要处以绞刑 (二)严重威胁封建秩序的 “不道” 行为 “不道”:释义:是“杀死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造蓄蛊毒,厌魅”,就是使用 凶暴手段致人于死,或畜养毒虫、使用邪术害人这种犯罪虽未 直接侵犯皇权,但严重扰乱封建秩序,损害专制制度的统治基础三)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恶逆”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等重罪1、“恶逆”释义:唐律疏议即说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嗣续妣祖,承奉不轻枭獍其心,爱敬同尽,五服至亲,自相屠戮,穷恶尽逆,绝弃人理,故曰“恶逆”相传枭为恶鸟,生而食母,獍为恶兽,生而食父对于谋杀祖父母的禽兽行为,自然要给予最严厉的惩罚 唐唐律律中中,谋谋杀杀期期亲亲以以上上尊尊长长,外外祖祖父父母母,夫夫,夫夫之之祖祖父父母母父父母母者者仅仅“谋谋”即处以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